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2021-05-27 15:14黄智新
考试周刊 2021年31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教学有效性核心素养

黄智新

摘 要:对于语文教学来讲,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内容之一,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核心素养理念下,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具有指向性,对此,教师要重视朗读教学活动的开展,以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阅读是拓展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朗读是进行阅读的主要形式,但在当下的教学活动中,部分学生朗读能力较差,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优化核心素养理念下学生朗读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朗读教学;教学有效性

一、 引言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贯彻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质量,保障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朗讀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教学问题,此类教学问题的产生影响着朗读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要不断就朗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从而增强学生朗读质量。

二、 小学语文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为学生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语文教学具有较强的内涵性,朗读能够帮助学生增加对文本内容的了解。小学阶段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各类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后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阅读是学生拓展语文思维的有效途径,学生阅读能力水平与朗读能力水平具有相关性,对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朗读能力进行培养对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二)顺应课程改革需求

在当下素质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核心素养培养成为当下各学科教学重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能够促进学生对学科内容的理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语文学习质量。朗读能力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对此,教师要不断进行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以此顺应课程改革需求,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

(三)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学生发展全面性是当下教学重点,对此,语文教学需要就教学架构进行优化。传统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以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质量为主,缺少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在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要求下,教师需要就朗读教学等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以此不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拓展学生思维,基于此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 当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

(一)教师缺乏对朗读教学的重视

教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决定着学生朗读教学学习质量。当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试教育理念较重,其缺乏对朗读教学的重视,这也就导致学生难以对朗读产生兴趣。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其对教学内容具有决策性,但受教师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难以对朗读教学进行重视,这也就导致学生缺乏文章朗读能力。应试教育理念下,教师过分注重学生成绩,这也是导致语文朗读教学质量较差的主要因素。

(二)朗读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决定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当下教师缺乏对朗读教学的重视,对此也就难以就朗读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探讨,使得朗读教学模式过于单一。部分朗读教学的开展以传统朗读教学为标准,通过教师口口相传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朗读教学,在此过程中,学生缺乏自主性,且课堂活动氛围较为枯燥,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对朗读兴趣的培养,且会导致学生对朗读产生抗拒心理。在此中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掌握朗读技巧,这也就影响着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三)教师缺乏对朗读教学的个性化指导

学生个体差异性的体现导致语文朗读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在同一水准。对学生来讲,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但教师为保障教学任务的完成,往往难以针对学生个体进行朗读指导,这也就导致部分学生难以提升朗读质量,从而影响朗读能力的形成。学生在进行朗读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难以对朗读技巧进行掌握,且部分朗读技巧不适用于全体学生,在此背景下,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引导,也就导致学生在进行朗读中,朗读的方法存在问题,影响着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四、 核心素养下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情境教学一般以创设教学氛围为理念,以此营造一定的教学情感,此背景下学生能够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情感的迸发。朗读以情感为主,基于此,学生能够产生一定的朗读愿望,也就促进着学生对朗读能力的不断提升,通过朗读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情感抒发,学生能够感受到朗读的魅力,从而对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对“红色革命”类的文章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之前可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从而对相关背景下的视音频资料进行收集,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通过视频情感以调动学生情感,以此为基调使学生主动参与至朗读过程中,从而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情感,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诸如此类,教师可在特定的情境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二)细化文章阅读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在当下朗读教学过程中,小学阶段语文教材选文部分文章章节较长,且情感起伏较为明显,部分学生在朗读中难以对情感变化进行明确,对此,教师可进行文章阅读的细化教学,以此提高学生朗读教学质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学生学习能力较强,但受其发展思维的限制性,学生在进行文章朗读的过程中,往往朗读情感难以进行转折,这就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朗读教学的精细化,以此提升学生朗读效率。

例如,在进行人物刻画文章教学过程中,人物传记作为人物类文章教学的主体,其文章用词较为细腻,且情感表达较为委婉,学生在此类文章朗读过程中,需要对文章内容进行区分,以对文章段落之间的情感转折进行明确,进而以保障文章朗读过程中,朗读质量的提升,以此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举办班级朗读竞赛创新朗读教学模式

就朗读教学来讲,朗读模式一般以个人为主,受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学生之间朗读能力具有差异性。就小学生来讲,学生在学习能力与学习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后会难以进步,就朗读教学来讲,学生在掌握部分朗读技巧后,对个体朗读能力的自我感觉良好,也就导致学生难以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此,教师可通过班级朗读竞赛的形式,使学生对自身的朗读能力进行客观的对比,以此促使学生增强学习积极性,不断提升自身的朗读能力。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教学有效性核心素养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