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敏芳
摘 要:阅读教学工作是小学语文教学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不断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加强教学质量的关键。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新课标课程的不断改革,语文教学的模式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替。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是小学语文教学阶段的重要内容,如何提升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效率,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效率,加强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阶段语文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主要阐述了当前阶段语文教学工作的现状,并就如何加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和教学效率做出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升策略;有效性
一、 前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新课标内容的不断改革,其明确指出,要逐步加强学生对阅读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在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充满了探究和思考。因此,在当前的新课标教学理念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要更加注重阅读学习的模式,语文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阅读的主动权交还学生,给学生创造充足的学习空间,让他们能够静心阅读和思考,让学生能够和文章对话和交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要处于平等的位置,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民主的教学模式,相互尊重、相互信任。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思想之间的碰撞和情感交流的过程。不断培养学生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文认知水平,是当前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要将阅读教学工作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加强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阅读写作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数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就会失去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合理地对待当前阶段语文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改善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增强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
二、 正确的认知朗读在阅读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从古代开始,对文章的阅读在教学模式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现代人的眼中感觉这一模式可能已经落伍,但实际上古人的教学模式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只有熟读文章的内容才能更加了解文章的内容。综合以往的教学模式,阅读教学工作是语文教师提前设计好文章的问题,并会选择学生作答的过程。但是学生自身真正想学习的内容少之又少,这就会使得学生的学习陷入被动的局面,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思考。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要让学生有所领悟,这样的阅读过程才算完整。
三、 当前阶段的语文教学现状
(一)过于单一化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语文教师还不能积极地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更多的是看重学生的成绩,从而忽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过于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的内容索然无味,如果语文教师不加入适当的引导工作,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
(二)不注重对学生的语言训练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只重视对语言的教学内容,但是往往忽视了对语言训练的工作,更多的是注重学生对一定的词句,或者只是单纯地背诵一些文字的读音和含义,但是缺少在阅读方面的训练。语文教师不会重视对语言的训练和领悟,在教学的过程中缺少一定的实质性内容。
(三)当前部分学生的阅读方式并不适合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尚小,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采用的是背诵的方式进行学习,虽然通过这一方式能够学到一定的语文知识,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一定的语言训练内容,当然是借助记忆和背诵来进行的,但是对小学生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并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 加强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不断加强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刺激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工作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同时是语文教材和师生之间、文字之间的对话,通过阅读能够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断加深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在提升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能有一定的审美体验。阅读教学工作能够助力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水平的提升,同时还能帮助其他学科的学习工作。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可以依据这一时期的特点,通过借助这种情景教学模式,并对每天的课堂阅读内容进行细心的设计,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例如,在进行《观潮》这篇文章的讲解时,学生可能不能体会到观潮的壮丽感,并且文章的冗长,会使得学生的阅读过程变得困难。这时,借助多媒体的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观潮的视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观潮的壮丽感。这样一来,就能大大增强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热情。
(二)注重对学生的语言训练,不断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这一能力的训练离不开日常对语言的训练和积累。因此,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注重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语言内容的训练,首先是帮助学生了解如何用语言去描述,同时包含一些对概念的掌控,对某一事物的理解以及遇到问题如何解决等。对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文章并产生疑问,积极寻找自身存疑的问题,语文教师也可以借助课前预习的方式,让学生找寻自己不熟悉的文字和词句,通过查询字典的方式找到解决的办法,如果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来找语文老师帮忙。长久下来,学生就会形成阅读的好习惯。
(三)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领悟
通过对文章背诵的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加强语言知识的储备,但是并不能大幅度地增强学生自身的语言运用的能力。语文教师一定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技巧,让学生转换自身的学习方式,通过利用语言内容的教学加强学生自身对文章的感悟,让学生了解语言的基本运用。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一定的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将实际生活和文章内容相结合,在生活中寻找教学的素材,并将这一内容作为阅读感悟的切入点。在生活中教师离不开语言的运用,学生通過自身的阅读理解,加以生活中的气息,通过探索生活的眼睛寻找文章,能够大大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倒映”这个词汇时,学生很难从字面上理解含义,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课外活动带领学生去有水的地方,让学生观察树木倒映在水里的影子,以及其他物体的影子,这都是“倒映”这一词的折射,学生理解起来就会相对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教学资源,学生的脑海中能够形成鲜明的影像,帮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