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瑰寶,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工具,不仅以其记录语言职能传承传播着诗词文化,汉字本身特有的表意特点,使之在记录语言之外,还承载着一些意义信息。那些没有进入字典辞书释义系统的词义信息,我们称之为隐含义素。诗词讲究炼字,炼字的妙处表现在所用之字不仅显性意义十分恰当,隐含意义也非常吻合。对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隐含义素显性化进行深度解析,说明隐含义素在意象创造与思想表达上的作用,从而把炼字之妙从理据上说清楚。
关键词:隐含义素;醉;翻;惊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2018年度重点项目“甲骨文等古文字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与功能开发”(ZDI135-74);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代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新使命与发展方略研究”(18JZD015);郑州大学特聘教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小学汉字教学的三维视角与传统文化融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工具,不仅以其记录语言的职能传承传播着诗词文化,汉字本身特有的表意特点,使之在记录语言之外,还承载着一些意义信息。有的意义信息由于不具有显要性而没能进入字典辞书释义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而逐渐减弱、隐含甚至消亡,我们称之为隐含义素。诗词讲究炼字,炼字的妙处表现在所用之字不仅显性意义十分恰当,隐含意义也非常吻合。因此,诗词赏析只关注词语的显性意义是不够的,要深入理解炼字之妙,必须将所用之字的隐含义揭示出来,分析其与语境的契合关系,从而把炼字之妙的理据从根本上说清楚。
词有音义两个要素,这两个要素就是探求词的隐含义素的两条重要线索。首先,可以从词的读音出发,探寻贯穿于音近义通同源词间的共同核义素,而核义素具有隐含性和潜在性,往往就是词的隐含义素。其次,从词义出发,王宁先生指出:“词义从一点出发,沿本义的特点所决定的方向,按各民族的习惯,不断产生相关的新义或派生同源的新词,从而构成有系统的义列,这是词义引申的基本表现。”[1]显然,王宁先生所言引申义赖于产生的“本义的特点”不同于本义,它往往不进入释义系统,而是依附于本义的隐含义素;王云路[2]则通过对多义词各义项间起主要联系作用的词义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提出“核心义”是从本义中抽象出的特征义,它可以统摄单音词的多数义位。她说“本义产生核心义,核心义制约绝大部分义项的产生和发展”。显然,王宁所言“本义的特点”与王云路所言“核心义”的内涵外延基本相同,它们是制约引申义发展的潜在线索,而不同于本义,因为它们往往不进入释义系统,因此属于是依附于本义的隐含义素。这些理论启示我们,词语的本义是探寻隐含义素的又一条途径,而借助本义提取出其核心义时,必须兼顾各个引申义,从本义和各个引申义中提取共同的潜在意义特点。
本义的重要判断标准是与字形相切合,同时,在形声字占绝对优势的现代汉字中,声旁成为同源词的一个重要判断依据,因此字形构意可作为抽绎隐含义素的重要抓手。本文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为例,通过字形构意抽绎词的隐含义素,再通过隐含义素显性化,说明隐含义素在诗词赏析中的应用价值。
全词如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一、上阕赏析
“醉”字以“酉”为部首,“酉”的甲骨文作“”,像酒坛之形,以“酉”为部首的字都与酒有关。《说文解字》“醉,卒也。卒其度量,不至于乱也。一曰溃也。从酉,从卒。”许慎列出了两种有关“醉”的本义说法,一种为饮酒卒量,即达到了极限;第二种说解为“溃也”,意思是“溃败”。显然“溃也”不是“醉”的本义,而是潜在于本义“饮酒过量,神志不清”的隐含义。据此,我们认为“醉”的词义“饮酒过量,神志不清”蕴含着隐含义素“溃败”。把“醉”的隐含义素显性化,有助于理解诗词所创造的意象,从而深刻地理解创造主旨和炼字之妙。
“醉里挑灯看剑”中“醉”的意思是“喝酒过量,神志不清”,其隐含义“溃败”在这里具体表现为不仅神志不清而且身体瘫软无力,这样就把作者的醉态形象具体地表现出来。诗人为什么在神志不清、瘫软无力的酒醉中却半夜里拨大灯火仔细看自己的宝剑呢?词人为什么醉?请看以下分析。
“梦”与“醉”相对,甲骨文“”像人依床而睡,手却在舞动,表示神有所遇,本义就是做梦。“回”的甲骨文“”像曲折环绕之形,引申有“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的意思。从“回”的词义特点可知“吹角连营”是词人经历过的往事。据史料记载,辛弃疾二十一岁时参加了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任掌书记;辛弃疾极力劝说耿京与南宋朝廷正规军配合,共同抗击金兵。耿京于是派辛弃疾等11人奉表归宋。归途中听说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辛弃疾于是率领五十骑兵直驱山东,奔入有五万人的敌人阵营中,将正在饮酒作乐的张安国捉拿,并号召耿京旧部反正。之后辛弃疾长驱渡淮,押解张安国到建康城斩首。毋庸赘述,“梦回吹角连营”既可以看作对词人重回年轻时代驰骋沙场、奋勇杀敌的梦境描写,又可以看作对睡梦中听到号角已经响成一片的军营现状描写。
“八百里分麾下炙”中“八百里”属于用典,指牛;《世说新语·汰侈》篇:“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驳”,这里代指有名的好牛。“麾”的意思是军旗,“麾下”指部下;“炙”字上边是“肉”的变形,下边是“火”,整字像用火烤肉,本义就是烤肉。“八百里分麾下炙”的意思是官兵们领到上好的牛肉分别到自己的军营中去烧烤。
“五十弦翻塞外声”中“弦”的甲骨文“”像在一张弓的弦部加一个小圆圈,指出这里是弓弦,本义就是弓弦,引申指乐器上的肠线或金属线的弦;“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翻”的意思是演奏,为什么“翻”有演奏义呢?“翻”字《说文解字新附》说解为“飞也。从羽,番声。或从飞”。也就是说“翻”有两种写法,一种以羽为义符,一种以飞为义符,本义就是“飞”。然而“翻”与“飞”明显不同,这里的“翻”显然不可解释为“飞”。根据《广韵·元韵》“番,递也”。《集韵·愿韵》“番,更次也”,“番”具有更替轮值、反复变动的意思;而“翻”具有的“翻卷,翻腾”“翻转,翻倒”等意义恰与“番”的“反复变动”特点具有相通性。由此可见,“翻”的隐含义素是“反复变动”,即“翻”在飞时具有不断上下左右变化的特点。而演奏弦乐时,手指要上下左右不断变化,与“翻”具有共同意义特点,因此“翻”可以引申为“演奏”。“翻”的演奏义也隐含着手指上下左右不断变化的特点,把这个意义特点融入到对“五十弦翻塞外声”的理解,则这句诗表现的意象在读者眼前动起来,活起来,仿佛看到演奏者手指上下左右不断变化的意象,对演奏者的高超技艺有更为具体形象的认识,同时也暗示所演奏的以边塞作为题材的乐曲十分雄壮有力和激荡人心。
“沙场秋点兵”中“沙场”即战场,“点兵”意思是检阅军队。意思是秋天在战场上检阅军队、鼓舞士气。
整个上阕描写了词人酒醉中半夜挑亮灯火察看心爱的宝剑,睡梦中仿佛回到了号角声响成一片声的军营,现实情况却正是出征前一片繁忙而充满战斗激情的场面:号角声声中,官兵们领到上好的牛肉分别去烧烤;伴随着各种乐器演奏的雄壮的边塞歌曲声,沙场上正在进行秋季阅兵。整个场面热烈而充满建功立业激情!
二、下阕赏析
“马作的卢飞快”中“的卢(dì lú)”仍属于用典,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离险境,这种马的特点是额部有白色斑点,性子暴烈但跑得非常快。
“弓如霹雳弦惊”中“霹雳(pī lì)”指特别响的雷聲,比喻拉弓时弓弦发出霹雳般巨大响声。“弦”显然这里是本义弓弦;“惊”的繁体字作“驚”,以马为部首,《说文解字》说解为“马骇也。”即马因受到突然来的刺激而精神紧张,行动失常。根据生活经验,马受惊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乱跑乱窜,动作非常猛烈,因此“惊”的隐含义素是“动作猛烈或动作幅度大”;用这个隐含义素来解释“弦惊”,意思是箭射出后弓弦剧烈震动,与“弓如霹雳”(弓箭发出霹雳般巨大响声)一起表现了弓箭发射产生的巨大力量,表现射箭者的勇武有力和满怀豪情。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离弦的弓箭发出雷鸣般的巨大声响,弦一直在猛烈震颤。这样,通过对战马和弓箭的描写表现了将士的勇武和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其中“了(liǎo)却”意思是了结,完成;“天下事”这里指恢复中原之事;“赢得”就是博得;“身后”意思是死后。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将士们一心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
“可怜白发生”中“可怜”的意思是可惜。“怜”字春秋金文作“”,小篆作“”,根据《说文解字》“,哀也。从心声”“哀,闵也”,则“怜”的本义是“哀怜,同情”。声符“”的西周金文字形作“”,像突出双脚的正面人形,身上有代表火苗的小点儿,小篆字形演变为“”,《说文解字》“,兵死及牛马之血为,,鬼火也”。徐锴案:“《博物志》‘战斗死亡之处,有人马血,积年化为,著地及草木皆如霜露不可见。有触者,著人体便有光,拂拭即散无数。”可见,“”的本义是鬼火,鬼火往往若隐若现,具有小而弱的特点;以“”为声符的“鳞”即鱼鳞,具有小而薄的特点;同样,“怜”的本义“哀怜,同情”中也隐含着“对弱小者”的意义特点,其引申义“疼爱,怜爱”中仍蕴含着“对弱小者”的意义特点。“可怜白发生”中“可怜”的意思是可惜,中间蕴含着对自己头发变白、年老体弱的现实感到无限惋惜和无奈。
三、结语
词人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在南宋任职期间,曾写过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美芹十论》《九议》等,当时深受称赞,广为流传,但朝廷反应冷淡,只是对他的才干比较感兴趣,先后派他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等重要官职。然而辛弃疾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著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一生多次被罢官。最后一次被起用时,辛弃疾已经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
辛弃疾一生空怀报国志向却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现在好友陈亮将要率兵北伐,词人看着热火朝天的出征场面,自己却因年老体衰而无缘参战。这对一心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词人来说是多么残酷!“可怜”一词蕴含非常丰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词人内心深深的痛楚、无奈。这时我们也就理解了诗人为什么“醉里挑灯看剑”,这不只说明诗人时时念念不忘报国,他的“醉”更多的是因为一直空怀报国志向却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现在终于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机会,自己却因年老而不能参与。此时,诗人心中既有对好友陈同甫的羡慕,更有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可以想见,诗人在半夜起来醉眼朦胧地看心爱的宝剑时,内心是多么痛苦,心情是多么复杂,也就理解诗人为什么“喝醉”,这可能是他宣泄痛苦的唯一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宁.汉字构形学导论[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54.
[2]王云路.段玉裁与汉语词汇核心义研究[J].华中国学,2016(1):67-73.
作者简介:张素凤,博士,郑州大学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字理论与汉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