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体间性的大学生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

2021-05-27 17:30李信
科教导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主体间性教学改革

李信

摘 要 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在新时期背景下发生了新的变化,传统思政教育模式正在不断发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主客体教育不再适用于当代大学生的教导,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主体间性教学思想在此时应运而生。本文针对上述内容展开研究,分析大学生在主体间性影响下,高校思政教学课程需要做出的改革,总结相关工作经验,为同领域工作者提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教学改革 主体间性 大学生思政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1.02.015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Based on Inter-subjectivity

LI Xin

(Tianfu College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Sichuan 610000)

Abstract New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constantly changing. The subject object education under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s no longer suitable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status of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is constantly improving. At this time, the inter subjectivity teaching idea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bove contents, analyzes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under the influence of inter-subjectivity,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work experience, and provides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workers in the same field.

Keywords teaching reform; inter-subjectiv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1 主體间性内涵

在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系统中,主体间性得以实现的首要前提为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可以彼此承认对方的主体地位,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相互作用,因此可以将主体间性理解成为一种“关系学说”,第一层关系表现为:作为教育中的受教育者与另一主体教育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另一层关系表现为: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属于一种复数的主体关系,并且这种关系在教育中会表现出一种中介个体的形式。[1]因此,高校思政教教学理论与主体间性理论之间的结合需要满足“以人为本”的教学本质要求,同时还需要落实现代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相关要求。

2 传统高校思政教学工作遇到的发展瓶颈

2.1 受教育者在教学期间的主体地位弱化

固有教育模式深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教育者在教学期间拥有绝对权威,并且处于绝对中心的位置上,此时受教育者在教学中的主体位置会变得相对弱化、处于教师中心教学思想下,高校受教育者被视为某种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的手段和工具。虽然教育者之于受教育者在年龄和经验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自身的社会经验都处于优势地位,但是有一部分教育者会因此认为自己凭借这些优势就可以成为教学课堂上的权威,在教学期间以自己为核心,受教育者在其面前只能够同听凭处理,任由受教育者肆意灌输教育理念,受教育者在学习期间丧失了主动性。

2.2 教育方式错位,教学内容过于抽象

传统思政教学期间,思政教师大多会通过行政命令或者文件精神为学生传达相关教育内容,更加关注教育发展的方向性,在此期间缺乏对思政教育本身的分析,因此思想政治课经常会给学生带来一种“世外桃源”的视觉和思维感觉,情节比较严重的学生会产生比较偏激的思想,他们会认为思政课程相当于营销式“洗脑课”。[2]时下大学生正值信息共享化、网络普及化、文化多元化时期,学生思想会表现出独立性、可变性和选择性的特征,学生个性化发展形势较为突出,处于思政教学工作中,教师大多更为注重教育意识形态,往往会取得适得其反的作用。教师教学期间,关于热点问题的研究和评论并未做到客观公正,对社会尚存的部分阴暗面知而不言,禁止学生参与到讨论当中,这样的教学方法是非常不明智的。

2.3 教育方法没有顺应时代发展

灌输式教育是目前所普遍存在的教育方式,其宗旨就是利用特定的方法将受教育者作为一个已经设定完成的“容器”只有将知识直接导入该“容器”中就完成任务。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们在讲台下聊天、玩手机、看课外书。长期处于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的热情会逐渐减退,而学生也越来越痛苦。老师作为教育者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考虑,导致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独语”与学生“失语”的现象。就本质上而言,本来应该“享受”思政课的受教育者却在实际教学中受到了“压制和束缚”在这样压抑的课堂氛围里不仅学生失去了原本的興趣,甚至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导致思政教育的效率达不到预期。

2.4 教学工具不具备突出价值

传统意义上的思政课是以教育所具备的社会性与政治性为核心,但是因教育者对思政的政治价值与社会价值展开了过度开发,从而导致受教育者无法就真善美的角度上去理解和感受人本应具备的价值。从而将思政政治课当成一种提高人性道德的重要手段,并且认为只要通过教育将受教育改造成社会所要求的人就基本完成任务了,但是这样单一的价值追求并不是人们所想的“交往行为”。

3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因主体间性而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3.1 打破固有主客模式教学限制

基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上来说,不论是教育者作为课堂主体还是受教育者作为课堂主体都要将对方作为客体,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在思政教学开展期间打破主客模式的限制,通过改变授课方式以及授课语言的方式为基础,以交流的形式逐渐替代预设式的语言,以平等的对话方式替换控制式对话,以这样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可以逐渐将原本的话语霸权逐渐消除。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三步法”进行教学。[3]“三步法”的第一步是“课堂预习”,一般课前三分钟时间都是两者的一个互动时间,以当前的时事新闻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探讨,实现活跃课堂的目标,让学生能够将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第二步为“课堂运动”也就是教师将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分成多个小问题,让学生自主进行讨论并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来明确其掌握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内容存在欠缺,通过有针对性的方法展开交流。第三步为“课堂瘦身”也就是在课堂的最后三分钟内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提炼,调动起受教育者的兴趣与积极性。

3.2 思政教育内容重归生活

大部分专家学者在研究思政课堂教学现状的过程中都对其展开了批判。因为其认为思政教育应该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如果说教育者在讲授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时,如果讲述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脱离,那么受教育者是难以理解且痛不欲生的。因此,教育者应该选择一个与受教育者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来进一步阐述,让受教育者能够更加形象地了解和掌握其所相关表达的内容。在展开教育的过程中要立足于人们的生活当中,从实际生活中取材,并将生活中的一些小案例融入教育当中,给受教育者带来一种“享受”的体验。

3.3 思政教育流程更加彰显人性

传统的思政教育观念往往会将受教育者作为一个等待改造的“工具”,从而导致受教育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身心俱疲。本来是一场可以提升人们灵魂的活动,因错误的方法导致人们的心灵备受煎熬。由此可知,思政教育并不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那么简单的关系。作为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明确地知道自己传授知识的对象是一群具有鲜活生命的人,是现实生活中真真切切存在的人,所以两者之间应该基于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展开思政教学活动,给予受教育者充分的尊重与信任,将其作为人的价值全部发挥出来,从而将受教育者的地位提高,将其主体性价值发挥出来。

4 结语

综上所述,主体间性的大学生思政课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为思政教学迎来了新的曙光,但是由于在展开思政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限制着教学改革的发展,为了能够实现提高思政教学效果的目标,应该通过打破固有主客模式教学限制、思政教育内容重归生活、思政教育流程更加彰显人性等方面作为入手点,在改善师生关系的同时促进思政教学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 刘建荣,冀景.主体间性视角下大学生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6(005):98-101,112.

[2] 邵路才,才晓茹.主体间性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012(020):88-91.

[3] 曾裕华.高校思政课主体间性教学实效性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中心的考查[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073(004):83-85.

猜你喜欢
主体间性教学改革
主体间性理论的高职教师合作文化构建研究
师生主体间性理解的合理性考辨
浅析课堂话语模式的模糊与缺失
中国儒学外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内地青春片场域:期待从对立走向对话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