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勇,姚海英
(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北京 昌平 102200)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苏钦等[1]认为,冠心病是心力衰竭的主要诱因之一。冠心病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可出现心力衰竭。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具有极高的死亡率。目前,临床上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常进行药物治疗、机械辅助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用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虽然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改善其心功能的效果欠佳。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对其身体造成的损伤较大。部分老年此病患者难以耐受外科手术治疗。对此病患者进行机械辅助治疗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因此,临床上更倾向于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的经验丰富。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探讨用自拟益气方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对患者心功能、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本次研究对象是2019 年2 月至2020 年4 月期间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收治的80 例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其病情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 年版)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2)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其有1 支或1 支以上动脉血管狭窄的程度>50%。3)其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4)其本人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2]。其排除标准为:1)合并有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2)合并有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3) 合并有免疫性疾病。4)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5)合并有严重的感染性疾病。6)在本次研究前2 个月内接受过其他西医或中医系统性治疗。7)不能全程配合本次研究。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23 例,女17 例;其年龄为53 ~74 岁,平均年龄为(61.51±7.91)岁;其中心功能分级为Ⅱ级的患者有9 例,为Ⅲ级的患者有30 例,为Ⅳ级的患者有1 例。在联合组患者中,有男21 例,女19 例;其年龄为52 ~73 岁,平均年龄为(61.48±7.83)岁;其中心功能分级为Ⅱ级的患者有10 例,为Ⅲ级的患者有28 例,为Ⅳ级的患者有2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根据两组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使用β 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或利尿剂等西药进行对症治疗[3]。为联合组患者使用自拟益气方联合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自拟益气方的药物组成为丹参及三七粉各15 g,红花、人参、黄芪、当归、桃仁、赤芍、川芎、枳壳及绞股蓝各10 g。将上述中药用400 ml 的清水煎煮,去渣取汁,1 剂/d,分早、晚两次服用。两组患者均接受14 d 的治疗。
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E 峰、A 峰、E/A、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清CRP 的水平、血清TNF-α 的水平。在清晨,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4 ml,对其静脉血进行离心,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其血清进行CRP、TNF-α 检测。将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治疗后,患者心力衰竭的相关症状及体征均消失或得到明显改善,其心功能分级改善>2 级;有效:治疗后,患者心力衰竭的相关症状及体征均有所缓解,其心功能分级改善1 ~2 级;无效:治疗后,患者心力衰竭的相关症状、体征及心功能分级均未改善。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 总例数×100%。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对照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显效的患者有13 例,为有效的患者有18 例,为无效的患者有9 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5%;在观察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显效的患者有17 例,为有效的患者有21 例,为无效的患者有2 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E 峰及A 峰均快于对照组患者,其E/A 大于对照组患者,其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的各项指标(± s)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的各项指标(± s)
组别 例数 E 峰(cm/s) A 峰(cm/s) E/A 左心室射血分数(%)对照组 40 70.08±13.13 69.13±11.21 1.18±0.13 58.09±7.31观察组 40 78.33±13.20 79.35±13.19 1.47±0.22 69.81±11.53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RP 的水平及血清TNF-α 的水平相比,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RP 的水平及血清TNF-α 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CRP 的水平及血清TNF-α 的水平(± 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CRP 的水平及血清TNF-α 的水平(± s)
组别 组别 血清CRP(mg/L) 血清TNF-α(p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11.51±2.29 7.21±1.11 129.42±14.65 67.81±10.87观察组 40 11.63±2.31 4.11±0.81 129.31±14.79 38.42±9.31
有研究资料显示,冠心病患者在患病10 年内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10% ~18%。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具有极高的死亡率。目前,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心室重构是目前公认的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之一。李栋等[4]认为,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其动脉内血栓的形成。对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西医治疗的关键是降低其动脉血栓的发生率。目前,临床上为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常使用抗血小板药预防动脉血栓的发生。在中医学中,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属于“胸痹”、“心悸”的范畴。此病的发生与患者气血亏虚有关。此病患者多为本虚标实。本次研究使用的自拟益气方中,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黄芪具有益气健脾的作用;三七具有散瘀消肿的作用;人参具有补气的作用;当归具有养血、活血的作用;红花具有祛瘀散结的作用;枳壳具有宽胸理气的作用;川芎具有活血镇痛的作用;绞股蓝具有益气解毒的作用。诸药合用可起到活血散瘀、强健脾气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人参含有的皂苷具有改善微循环、营养心肌、减轻心肌炎症反应的作用;黄芪含有的多糖具有修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调节心肌细胞代谢、延缓心室重构的作用;丹参的水提物具有改善血液粘稠度、防止血小板异常聚集、减轻炎症反应程度的作用。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E 峰及A 峰均快于对照组患者,其E/A 大于对照组患者,其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RP 的水平及血清TNF-α 的水平相比,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RP 的水平及血清TNF-α 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用自拟益气方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其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