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虹明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带着孩子走进书时,真正的教育才开始。”阅读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道德、审美发展,能塑造人的精神世界。要通过阅读提升语文能力,促进终生发展。因此,提高阅读质量便成为小学语文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批注式阅读,无疑是提高阅读质量的有效手段。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研究性阅读,是以主动探究为核心进行阅读的实践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批注式阅读与文本进行广泛、深入、全方位的直接对话,从各个方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发现和点评,并直接在文章中圈点勾画,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从而获得自我发展。简言之,批注式阅读使阅读由被动变为主动,是有思考的阅读,有深度的阅读,有个性的阅读,更是一种快乐的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批注式阅读方法呢?
“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质疑,对学生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它能将阅读的过程转变成学习探究的过程。质疑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思考的过程又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是学生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过程。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质疑批注呢?如何让学生的质疑式批注是自发性、有层次的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文本标题常见的有以内容为标题、以中心为标题、以事或物为标题、以语言为标题。可以从标题入手进行质疑式批注,拉开有效阅读的帷幕。
例如部编教材四上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师:齐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生1:老虎,是百兽之王。在森林里威风凛凛,谁见谁怕。
生2:窝囊是什么意思呢?
生3:“窝囊”就是形容人胆小怕事,缺乏能力。
生4:老虎既然是百兽之王,怎么可能窝囊呢?
从标题的质疑式批注开始,对文本进行了研读,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为学生的文本阅读指引了方向,后面的阅读便容易水到渠成。
小学阶段,字词学习是重头戏。批注式阅读少不了从疑难字词入手进行质疑。先将疑难字词圈画出来,再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互动交流等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文本内容的理解就能迎刃而解。
例如部编教材四上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大家在阅读过程中,对哪些字词进行了质疑式批注呢?
生1:我圈画出“呼风唤雨”,然后查词典知道了它的意思:呼风唤雨是指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本文是指20世纪,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灿烂的前景。
生2:我圈画出“奇迹”。通过练习上下文知道了,“奇迹”就是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件。本文是指“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等20世纪的科学成就,都是古人压根儿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件。
在学生对字词的质疑式批注过程中,文本中的很多内容有效地得到了串联。孩子们能通过自主探究,对文本有了初步认识。
什么是文章的关键句、段呢?有总起句(段)、中心句(段)、过渡句(段)、矛盾性句(段)等。对这样一些句子或者段落进行质疑式批注,对文本的理解便势如破竹。
例如部编教材六上第8课《灯光》,结尾句:
“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学生质疑批注:“事情”是指什么事情?“亲爱的战友”是指谁?为什么看到天安门璀璨的华灯,就会想起这位战友?
这样的质疑批注,是有效的,自然的,有层次的,对文本的情感也是油然而生的。
每一篇选做教材的文章,无论是从情感价值观来看,还是从写作手法来看,都是精品。写法探究批注法,对于学生的文本理解和作文迁移有很大帮助。写法探究批注法,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文本的写法探究,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等。在文本阅读过程中,对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进行批注,会加强对内容的理解。修辞手法的批注方式是:这个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特点+作用。例如: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批注: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杨树当成人来写,把小杨树在风中发出的声音看作是孩童般的喧闹和嬉笑。突出了小作者以为终于盼到要下雨了,可以穿雨衣了那种愉快的心情。
细节描写通常运用于描写环境和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例如部编教材五下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摔跤》中的一段: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
(1)…在文中描写小嘎子的动词下面画上横线,描写小胖墩儿的动词下面画上波浪线。
(2)…批注:从描写小嘎子的动词可以看出,小嘎子好胜心强,是个小机灵鬼,一边摔跤一边动脑静。小胖墩儿沉着冷静,是个摔跤惯手。
文章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物)抒情、前后照应、对比等。
《月是故乡明》运用了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借写“月”表达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梅花魂》运用了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借“梅花”的高尚品质来赞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
课内阅读是基于教材的学习,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与作者的情感、内化思想感情、习得言语表达等。课外阅读是学生把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练就的阅读技能运用到课外的读书生活中去。
课内外阅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课外阅读是学生自我实践、自我提高的过程,既可以锻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检验着课内阅读教学的效果。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东西,没有经过课外阅读的实践锻炼,就很难真正内化为阅读能力。没有课外阅读的延伸,课内阅读就是孤军奋战,不加重视,就可能会导致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通向广阔语文天地的阶梯,阅读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是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
那么,批注式阅读怎么实现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呢?拓展式批注法便是一个有力的保障。
在部编教材五下《祖父的园子》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对作家萧红进行了解。通过了解萧红的成长历程、性格特征,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明白祖父的园子,是萧红人生中最安全的所在,是她人生最幸福的时光,是她所有童真及美好向往的心系之地。
教学部编教材五下《红楼春趣》,可以指导学生对作家曹雪芹进行了解。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极受康熙宠信。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主政江宁织造达五十八年,家世显赫,有权有势,极富极贵,成为当时南京第一豪门,天下推为望族。正是这样的家世才能成就《红楼梦》的恢宏篇章,在《红楼春趣》处处可见生活之奢靡、礼数之周全。如果没有作者童年和少年时期的亲生体会,是很难刻画出这样的场景的。
在教学部编教材五下《草船借箭》的过程中,我采用了从背景资料进行拓展批注的方式:
师:读课文,用质疑式批注法,对文中存疑的地方进行批注。
生1:“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既然吴蜀联手,周瑜为什么要妒忌诸葛亮?
生2:诸葛亮为什么敢立下“三天十万支箭”的军令状?
生3:鲁肃是周瑜的人,为什么诸葛亮敢将信任寄托于鲁肃?
生4:虽然诸葛亮的船只已经乘风而去,但当时,曹操的实力是远胜于吴蜀,为什么曹操不去追赶呢?
生5:有了这十万支箭,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打开了一条通往名著阅读的路。于是,我趁势引导学生课外进行《三国演义》整本书的阅读,促使学生对课堂质疑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生1:《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里面的一个故事。赤壁之战,又是《三国演义》里面最重要的一场战役,因为赤壁之战,才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生2:正史记载,周瑜是个能力非常强,气量宏大,而且非常帅气、雅兴的年经有为的天才将帅。并没有对诸葛亮有任何的妒忌。因为《三国演义》剧情需要,诸葛亮在小说是神级别的人物,罗贯中要周瑜烘托这个神,所以只好委屈周瑜了。因此,在《三国演义》里面有了《三气周瑜》的故事。以至于最后周瑜在离世之前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生3:《草船借箭》仅仅是赤壁之战的一个环节。整个赤壁之战的故事,除了《草船借箭》,还包括:《周瑜打黄盖》《蒋干盗书》《曹操喜得凤雏》《庞统献计》《火烧连营》《败走华容道》等故事。
将批注式阅读拓展到课外阅读中去,收获的是满满的惊喜。拓展式批注实现了课内外阅读的整合和衔接。教师在课文教学时,落实在课文中进行批注,其实也是指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和策略,更是引导学生把课内批注的方法在课外的阅读实践中加以运用。课内外阅读的整合就是要抓住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批注式阅读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当然,这样的阅读策略习得不可能仅仅通过一节课就能形成,要经过长期的系列训练。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简言之,就是要“以我手写我口,以我手写我心”,要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源头,用自由之笔,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表自在之趣,彰显真实个性。
例如部编教材五下第二课《祖父的园子》教学片段: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一开始我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儿,不见蚂蚱了。
课堂新授的批注:
(1)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我”的动词,批注体会。
(2)圈出“我”一共做了几件事情,批注体会。
(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反问句,批注体会。
我还将批注式阅读方法迁移到习作讲解及评价中,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提升了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增强了学生习作的储备量。
有个学生写了在家“大闹天空”的趣事:
见爸爸妈妈走了,我可不会闲着!我开始在家里“大闹天宫”。我先是潜入爸爸妈妈的卧室,我早就对妈妈的床头柜产生了兴趣。我经常看到妈妈把一些重要的东西放里面,而且总是反复叮嘱我,不允许我翻她的床头柜。我今天可要一探究竟。想到这里,我心中一阵狂喜,三步并作两步冲了过去。我毫不犹豫地拉开了床头柜,哇,里面摆放了很多小“本本”。我一个个打开,爸爸妈妈的结婚证,我的出生证,爸爸的工作证,妈妈的工作证……我兴奋地翻看着,仿佛我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法盒一般,心中充满了喜悦。不过,这个兴趣很快消失。我又觉得无聊起来。我的目光落在了妈妈的化妆台上,上面摆满了各种化妆品。对了,我也来给自己化个妆吧!我一屁股坐在妈妈的化妆凳上,把手伸向了口红、香水、粉底……妈妈整天臭美,凭什么不让我也美一次呢?我一边想着,一边偷偷乐呵着。
学生进行了批注式作文评价:
(1)“大闹天宫”一词引出下文,暗示了“我”这个调皮蛋的“捣蛋”能力。生动、活泼、有趣。
(2)“潜 入”“探 究 竟”“狂 喜”“冲” “拉开”……一系列动词描写,突出了“我”此刻内心的快乐。
(3)“翻看妈妈的床头柜”“玩化妆”,进一步看出了“我”的顽皮,以及儿童没有定力的特点。
(4)反问句增强了语气。
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将课堂的写法批注有效运用到习作的完成和修改评价中,让学生完成了一个自我学习、自我认知、自我总结的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升。
建立一套科学的批注式阅读评价机制,能更加有效地指导老师的教学,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建立批注式阅读评价机制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重视改进与激励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实践活动始终保持愉悦的情感体验,语文素养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批注式阅读完成了学生从学习到学会学习的过程,是提高阅读质量、促进学生终生发展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