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2021-05-27 11:24朱昱蓉
关键词:时间轴小鸟可视化

朱昱蓉

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语文教学一项重要任务。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拓了许多新的领域,思维可视化的理念与运用已经进入语文课堂,在加强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上,显示出不可忽略的优越性。

根据学术界相关专家的阐述和解读,思维可视化是一种通过图示或者图示组合的途径,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原本不可见的思维结构、思维路径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接收、分析、理解、内化,对个人思维进行反思、追溯、升华。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正或多或少地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例如课件中的图片、视频、小结板书等,但多为无意识运用,需要深入思考这些工具对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

案例一: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可视化设计的参与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的新课是《珍珠鸟》,大家都知道小鸟非常可爱,在座的同学肯定有养过小鸟的,有谁养过啊?

生:老师,我养过。

师:你是怎么照顾小鸟的呢?

生:我会给它喂食、喂水,整理它的窝。

师:那小鸟对你是什么态度呢?

生:它看到我过去会叽叽叫,感觉看到我它会很开心。

师:你觉得为什么它看到你会很开心呢?

生:可能因为我经常照顾它吧,慢慢形成了信任与默契。

师:很好,那如果你是《珍珠鸟》这篇文章作者的话,你会怎么写这篇文章呢?

生:我觉得我会先写它怎来我家的,然后写我怎么照顾它的,还有它对我的态度以及生活中的趣事。

师:好的,其实这篇文章的作者也大致是按照这个逻辑进行的创作。你提前有预习文章吗?

生:有预习。

师:你觉得文章主要有几条主要线索?

生:有两条。

师:哪两条?

生:我对小鸟的态度以及我的这种态度导致的小鸟对我的态度。

师:那你觉得小鸟为什么会对作者反馈这种态度?

生:可能是因为信任吧。

师:很好,思维可视化工具里的“复流程图”就可以表示这种线索与逻辑。请坐下。

《珍珠鸟》“复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分析及对策

《珍珠鸟》是一篇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课文,记录了作家冯骥才与珍珠鸟之间的动人故事。该文章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写出自己对一种事物的感受”,从该单元的语文要素的可以看出,课文的教学重点要唤起学生的主观情感,增强他们的体验与感悟。因为《珍珠鸟》不是一般的记叙文,所以该文章没有明显的时间线索,感情线索是主要文章线索,文章以信赖为主题,通过“我”对小鸟的照顾,希望获得它的信赖,才导致后来小鸟对我的信赖,最终产生“信赖”。文章以“我”和小鸟两个主体为切入点,抒发了我们之间的情感联系。

该课教师在使用思维可视化工具时,能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与学生双向互动,让学生参与到思维可视化工具的设计之中。通过学生养鸟的经历引出鸟的主人与鸟的一种情感模式,再结合学生对课文的预习,导出文章的线索与逻辑关系,也就是基于信赖下“我”与小鸟之间的情感联系,最后选择合适的思维可视化工具——复流程图,是将学生的认知规律、日常积累与思维可视化之间结合的优良范本。

思维可视化教学并不是平地起高楼,它需要以学生的当前的认知水平为基础,对于思维可视化工具学生掌握的熟悉程度往往不同。思维可视化教学存在着“教师绘、学生看”的现象,阻碍着教学效果的发挥。在思维可视化教学中,我们需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认知差异。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能力与特点往往不同,即使是处于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其认知能力也经常表现出很大的不同。教师在思维可视化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以便适应他们不同的思维规律。特别是同一年龄段,更要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强弱,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降低差异带来的不利影响。比如将不同认知能力的学生分成强、中、弱三类,将这三类学生均衡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中,相互鼓励、相互学习;还可以将强、中、弱三类学生分成不同组,布置难度不同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另外,教师在绘制相应思维工具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参与进来,在遵循绘制基本要求与规则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加入自己的想法与个性元素。

案例二:课文体裁内容与思维可视化工具的选择

师:同学们好,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冰心的《忆读书》。文章写了冰心回忆自己读书的故事。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也想让大家回忆下自己的读书经历。来,你来回答下。你一年级读的书中,哪本书你最喜欢?

生:语文书。

师:呵呵,不开玩笑,我想问你的是什么课外书?

生:是《小马过河》。

师:那三年级呢?

生:《小英雄雨来》。

师:那四年级呢?

生:《小布偶奇遇记》。

师:那五年级呢?

生:《寄小读者》。

师:很好,这本书也是冰心的作品。那《忆读书》这篇课文你有预习吗?

生:有预习。

师:你觉得这是一篇什么类型的文章呢?是叙事文?还是散文?还是叙事散文?

生:我觉得是叙事散文吧。

师:那你觉得它是以什么为逻辑线索回忆自己读书的故事的呢?

生:以时间为线索。

师:如果要选择一种可视化工具去表达这种线索,你觉得选择哪种?

生:具体哪个我不确定,但是肯定最好选择能表达时间先后的工具。

师:很好,请坐下。这种工具就是时间轴。

《忆读书》“时间轴”如下图所示:

分析及对策

就《忆读书》文本而言,它是冰心奶奶追忆自己读书经历的一篇叙事散文,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二篇课文。从该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来看,引导学生更高效地梳理信息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忆读书》避开传统的“谈书必说理”的文章套路,开篇“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仿佛一下子打开了回忆的大门,拉近文本和学生读者之间的距离。而后用质朴素淡的语言分享自己的读书经历和故事,在分享中,将“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建议娓娓道来。在教学之初,围绕“忆”字,梳理冰心的读书经历是学生走进文本的必由之路。本文的学习要让学生体验冰心的阅读经历,从而产生共鸣。

通读整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是以时间为叙事顺序的标志,抒写自己在不同时间的读书感受。对于这样的一种文章结构,有没有一种可视化工具既能有助于梳理信息,又能不破坏散文意境呢?经过对文本的细致解读和多次的教学实践,选择“时间轴”最为合适。通过“时间轴”可以将作者的经历串成一条线索。该时间轴首先确定作者提到的阅读经历中关键的时间点。时间轴象征了冰心的整个生命旅程,由此看出作者看书“时间长”。接着标注出对应的书目,时间轴上方的省略号代表冰心直到八十多岁依旧在坚持看书,由此得出作者看书“数量多”。将时间轴方向设计朝上,一方面代表人的生命与阅读经历不断向前发展,也象征了个人阅读体验和阅读感悟随着生命阅历的增加而不断上升的过程。左右两边的大量留白是留给学生阅读文本后进行思维记录的空间。这样的“时间轴”既能帮助学生梳理关键信息,又符合文体特征,切合文本内容。

思维可视化教学理念的实现离不开思维可视化工具。可以说思维可视化工具的选择,是开展思维可视化教学的基本前提。思维可视化工具比较多元,思维导图、概念图以及思维地图比较常见,其中思维地图的内容比较丰富,具体包含多种形态,比如圆圈图、气泡图、流程图、括号图、树型图和双气泡图等。如何选择适配的思维可视化工具,考验着老师解读文本的能力与素养。当前思维可视化教学中,工具应用模式单一以及“教师绘、学生看”的现象,都和文本解读不细致有重要的关联。文本解读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为了选择适配的思维可视化工具,教师需要提高对文本的敏感度,增强对文本的总结、归纳意识,从而提升课堂教学中思维可视化工具的运用效果。另外,为了选择合适的工具,教师还要关注文本体裁特征。文本体裁多样,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诗歌、小说、散文等,不同的体裁对于思维可视化工具的要求不同,一般而言,思维导图在各类文体中比较通用,而双气泡图适合议论文,括号图与树形图适合说明文,概念图适合记叙文与说明文等等,除了文体特征外,对于思维可视化工具的选择还要参照文本具体内容。

以上案例是我在教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优秀案例。想要运用好思维可视化工具来服务教学,需要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内驱力与互动性,尤其要尊重学生认知规律。教师也要在课前深入研究文本特点,选择适合的思维可视化教学工具;课上要做好评价工作,引导学生参与到思维可视化教学全程中。

猜你喜欢
时间轴小鸟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思维可视化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时间轴里的“共和国记忆”
小鸟
基于时间轴的媒体数据编辑专利技术综述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