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 静,王宗安,王金龙
(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口腔科,江苏 南京,211200)
牙周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口腔炎性疾病,表现为牙齿支持组织发生炎症,可导致患牙松动,引发牙列缺损。若牙周病伴牙列缺损,可导致残余牙部分或者全部松动,严重影响咀嚼功能[1]。因此,及时进行口腔修复治疗至关重要。临床治疗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主要方法有种植义齿、固定义齿、活动义齿等,种植义齿虽可获得满意修复效果,外形美容,咀嚼功能恢复好,但价格昂贵,部分患者接受意愿较低,传统修复治疗仍在临床应用广泛[2]。固定义齿修复受到基牙条件、缺牙具体情况等限制,整体修复效果不一[3]。活动义齿虽然治疗难度大于固定义齿,但能获得较好的稳定性,且能自由取戴,不受缺牙局限,有助于提升口腔健康和修复效果[4]。本研究进一步分析活动义齿在牙周病患者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现汇报如下。
将2017年5月-2020年1月在我院口腔科治疗的50例牙周病患者按照接受治疗的不同分组。观察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43.2±10.2)岁,上颌10例、下颌15例;对照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3.5±10.4)岁,上颌9例、下颌16例;所有患者均经口腔检查确诊为牙周病,伴有磨牙缺失,患牙松动度≤Ⅲ度,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不伴随其他口腔疾病;排除血液系统疾病、严重躯体疾病、治疗依从性差、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对比两组的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两组修复前均进行常规检查,观察牙周及牙体情况,拍摄口腔X线片,记录咬合状态,根据病情及炎症严重程度进行牙周、牙髓及牙体治疗,病情控制后,结合缺损部位牙槽黏膜情况、基牙条件等制定修复方案[5]。对照组使用传统固定义齿治疗,医生根据患牙松动及牙周组织情况,选择基牙,设计桥体、备牙、取模,确定牙齿固定体内聚角度,使用粘粘剂粘黏固定义齿,完成固定义齿修复[6]。观察组使用活动义齿治疗,根据患牙情况选择圆锥形套筒冠修复,备好临时冠和基牙、可卸戴模型,制作圆锥形活动义齿,牙合架上放置可卸戴模型,制作内外冠,放置于硅胶印模内,涂抹凡士林,灌注树脂,用固定针固定[7]。
显效:基牙牢固,活动义齿就位良好,功能完善,基托下组织无明显炎症;有效:基牙较稳定,活动义齿可就位,偶有松动可复位,功能轻微受限,基托下组织有轻微炎症;无效:基牙明显松动,活动义齿无法就位,义齿容易松动、脱落,基托下组织有明显炎症[8]。
采用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评估治疗前后口腔健康程度,包括口腔疼痛、身体机能、独立能力、心理状况四项,总分56分,得分越低,口腔健康状况越好[9];治疗前后评估牙龈出血指数及咀嚼效率,牙龈出血指数共0-5分,得分越高炎症及出血情况越严重,咀嚼效率总分100分,得分越高咀嚼效率越好[10];随访1年,统计修复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基牙拔除率。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
观察组治疗后口腔疼痛、身体机能、独立能力、心理状况以及OHIP-14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后牙龈出血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咀嚼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修复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基牙拔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牙周炎是导致牙列缺损的重要病因之一,主要由于牙周炎症所致,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病理性牙移位或牙松动,进而导致牙列缺损,使得口腔咀嚼功能、辅助发音功能下降,且影响牙列美观,甚至影响口颌系统的健康,需要临床及时修复治疗[11]。临床可供选择的牙列缺损修复方法主要有种植义齿、固定义齿、活动义齿三种类型,但修复效果不一[12]。如何选择适应的修复治疗方法是口腔科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固定义齿是以往常用修复方法,以缺牙间隙两端或一端的天然牙或牙根作为基牙,制作固位体,利用黏结剂将人工牙粘固在基牙上,形成整体[13]。固定义齿的固位和稳定效果好、行使咀嚼功能时不会脱位、自觉较舒适、也不影响发音及美观,特别适用于缺失牙数目不多,且与缺牙间隙相邻牙牙周较健康的情况[14]。但也存在明显缺点,如切割牙体多,费用相对较高等,且修复效果与患牙临近牙周情况密切相关,受限制因素较多,具有一定局限性[15]。
活动义齿是一种能够自行摘戴的牙列缺损修复体,其利用天然牙、黏膜及骨支持,通过固位体卡环和基托将义齿固定在牙列内,依靠扣锁力、摩擦力等机械形式产生固位作用,稳定和支持作用好,对牙体的磨除少,具有体积小、清洁方便、舒适度高、适应征广等优点[16]。同时,活动义齿对基牙的要求较低,对于原本不能用固定义齿修复的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通过活动义齿而获得良好修复效果,并可达到较为美观舒适的体验[1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观察组治疗后口腔疼痛、身体机能、独立能力、心理状况以及OHIP-14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牙龈出血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咀嚼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修复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基牙拔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活动义齿在牙周病患者口腔修复中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临床需要对患牙的基牙以及牙周条件进行全面评估,合理调整基托面积,从而将人工牙体和卡环紧密连接,获得稳固的固定力,有助于改善咀嚼功能和口腔健康,减少牙周出血,促进牙周组织的修复,并降低基牙拔除率[18-19]。这可能是由于活动义齿修复时对患牙产生生理性刺激,减缓牙槽骨吸收,从而延长了患牙寿命[20]。
表2 两组治疗前后OHIP-14 评分比较(分,±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OHIP-14 评分比较(分,±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牙龈出血指数及咀嚼效率比较(分,±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牙龈出血指数及咀嚼效率比较(分,± s))
表4 两组基牙拔除率比较(n%)
综上所述,活动义齿在牙周病患者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充分利用了患牙的残根残冠,达到良好修复和稳定效果,利于口腔功能和健康的改善,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