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神通窍针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中IL-6、IL-10 水平的影响*

2021-05-27 01:29刘静刘钢吴飞虎
关键词:印堂变应性督脉

刘静 刘钢 吴飞虎

变态反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鼻炎中最常见的类型,简称变应性鼻炎,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由过敏原特异性IgE 介导的,以组胺释放为主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导致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1]。全球约有10%~25%的人口患有AR,虽真实发病率并不明确,但近几十年发病率一直在不断升高[2,3]。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样涕、鼻塞,因病情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和整个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和健康负担。目前临床上治疗AR 大多采用鼻喷激素,抗组胺药物以及过敏原免疫法,但均存在一定局限性[4]。针灸治疗AR 疗效肯定,美国头颈外科杂志发表的2015 新版AR 临床指南中指出[5],针灸可以控制常年性AR 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未见针灸相关不良反应。本研究采用针法“调神通窍”配合布地奈德喷鼻剂治疗AR患者30 例,并与单纯使用布地奈德喷鼻剂治疗30例相比较,旨在探讨针灸联合鼻喷激素治疗AR 的临床疗效以及血清IL-6、IL-10 影响,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研究患者均是随机分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男性12 例,女性18 例,最大年龄52 岁,最小年龄18 岁。对照组中男性16 例,女性14 例,最大年龄62 岁,最小年龄19 岁。两组性别、年龄P 值均大于0.05,无统计学差异(表1)。

表1 一般情况比较

诊断标准

患者均符合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诊断标准[6]①患者有鼻痒、清水样涕、鼻腔堵塞等症状,而且可能出现嗅觉减退,眼睛及咽喉发痒等症状;②发病迅速,可持续数分钟;③发病常因接触花粉、粉尘等致敏物质;④鼻腔黏膜苍白,也可充血,鼻甲肿胀;⑤实验室检查IgE 阳性。

纳入标准 ①符合AR 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 岁,性别不限;③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均知道本次实验的过程,并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而且自愿配合医生研究治疗。

排除标准 ①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②重要器官患疾病者;③鼻腔结构特殊或畸形;④选穴部位有皮肤破损或感染者;⑤有精神性疾病或对针刺治疗有恐惧者;⑥近期有进行相关治疗者。

在开展本研究前已经通过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备案。

1.2 观察指标与计分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症状评分、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

1.2.1 观察指标

采用ELSA 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6、IL-10 含量。

1.2.2 变应性鼻炎症状体征计分标准[6(]表2、表3)。

表2 症状计分标准

表3 体征计分标准

1.3 疗效评定标准[6](表4)

表4 疗效评定标准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30 例患者使用布地奈德喷鼻剂(Astra-Zeneca AB,注册证号 JX20030334,64μg/喷),每次每鼻孔各2 喷,一日2 次,连续应用14 天为1 个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

观察组:基于布地奈德喷鼻剂的使用辅之以针刺。穴位主要选取下述穴位。上星穴: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1 寸;印堂穴:印堂处于眉目之间;迎香穴:处于鼻翼外缘中点旁边位置;中渚穴:位于手背的第四掌指关节后,处于四五掌骨之间的凹陷部分;神门穴:腕部,处腕内侧横纹尺的侧端处。操作方法:常规消毒穴位局部皮肤后,选用一寸至两寸一次性不锈钢针灸针快速进针至相应深度,患者有酸麻重胀感,为得气[7-9,11]。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治疗前的健康宣教,嘱患者勿食海鲜生冷等,避免接触过敏原。

2.2 标本采集方法

两组患者在门诊接受治疗前嘱其晨起空服来我院抽取静脉血,后开始治疗,治疗后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两次均为3ml。静脉血的采血样本立即送至院内部检验科进行检验,利用ELSA 方式来对炎症因子IL-6 以及IL-10 的水平进行测定处理。

3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25.0 软件进行处理,发现搜集资料均满足正态分布的要求,t 被用作计算检验计量资料;χ2被用作计算检验计数资料,将秩和检验方式运用到等级资料的检验当中。当P<0.05 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治疗前后两组的疗效比较

按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将秩和检验方式运用到等级资料的检验当中,得出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以及90%,因此P 的数值为0.221,该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表5)。

表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 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相比,均具有显著变化,在喷嚏、鼻痒、流涕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鼻塞、下鼻甲肿胀方面,治疗后两组相比,P=0.02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使用调神通窍针法在改善鼻塞、下鼻甲肿胀方面更具优势,(表6)。

3 炎症因子 IL-6、IL-10 水平

2 个疗程后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IL-6 含量降低,血清中IL-10 含量升高,且治疗前后差异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IL-6 含量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比较P<0.05,观察组血清中IL-10 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7)。

表7 治疗前后两组L-10、IL-6 水平

讨论

在祖国医学中变应性鼻炎属于“鼻鼽”,AR 的内在要素就是脏腑失调,脾肾以及肺部是病机所在,本病最为主要的诱因是人们所处的环境以及身体状态是否处于过劳,并且好食用非加热食品者也是诱因之一。中医针对变应性鼻炎提出的治疗方法,通常采用针灸理疗、中药调理等。近年来,有很多学者通过临床以及动物实验对针灸治疗AR 进行研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于“调神通窍”的针法分别是上星穴、印堂穴、迎香穴、中渚穴以及神门穴。

印堂穴首见于《达摩秘功》,属督脉。取印堂穴,既是循经取穴,又是局部取穴。督脉既为阳脉之海,又为三条经络汇合之处,上同于脑,下过鼻柱连于鼻窍。印堂单穴善治头面五官病证,有醒神调神、镇静安神、活络疏风的功效[8]。《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曰:“督脉者……上额交巅上,入络脑”[12]。印堂穴位于督脉循行线上,且督脉通于脑,故印堂与脑有密切的关系。印堂穴配伍应用后,扩大了其临床应用范围,如肺系和五官科疾患。由《灵枢·五色》记载:“阙者眉间也”可知印堂又称为阙中。又说:“阙中者,肺也”,认为印堂与肺气相通,鼻为肺之窍,故印堂可治疗外感、咳嗽、肺痨、喘证等肺部疾患和鼻渊、鼻衄等症状[13]。《医学纲目》记载治疗“鼻渊”,取“印堂、迎香、合谷”,具有清肺通窍等功效。故针刺印堂穴既可推动督脉之气血运行,又可调和阴阳、调畅气机,同时起到醒神调神、镇静安神的作用,以达到宣通鼻窍、清利头目之效。

上星穴,出自《针灸甲乙经》,与印堂穴同属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海”,督脉之气与手足三阳经相会,能通调经气,连接上下,升清降浊,使清阳之气上升[14]。《针灸甲乙经》指出上星穴主治“风眩引额痛”、“鼻出血”,可见该穴能散风热、宁心神、通鼻窍[15]。此外依据“脑为元神之府”的理论,可见上星穴又有补益脑髓,镇静安神的作用,针刺上星穴能激发督脉阳气,在宣通鼻窍的同时调畅心神[9]。

《灵枢·本输》一书当中首先对中渚穴做了相关的概述:“三焦者……注于中渚,中渚,本节之后陷者中也,为腧。”为手少阳三焦经的输穴[16]。《难经·六十六难》曰:“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可见三焦的作用是通行诸气,运行水液,是人体元气升降出入的道路,人体的元气是通过三焦而到达五脏六腑和全身各处的[17]。故针刺三焦经的中渚穴,便可调畅三焦的气机,促进体液循环,以改善AR 患者鼻塞的症状。

针对于神门穴,《素问·气交变大论篇》首次提出了“神门绝者,死不治”观点[18],属于手少阴心经部分,作为其输穴以及原穴。由于神门具有宁定心智的功效,所以被作为治疗神志病的关键穴位之一。《类证治裁·卷三》曰:脑作为元神之府,要想记忆事物就必须凭借脑部。通过神门穴的针刺在醒脑的过程当中,能够对AR 患者的精神起到安抚作用,促进AR 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迎香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为手足阳明经的交会穴,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位于头面部,紧邻鼻腔。故迎香穴临床多治疗颜面五官病、胃肠胆腑病及心律失常等疾病,其中以鼻病最为常见[19]。《针灸大成·玉龙歌》云:“不闻香臭从何治?迎香两穴可堪攻”[20];《玉龙赋》云:“迎香攻鼻窒为最”[21]。大肠经与胃经交会此穴,大肠因同肺相表里,故五行属金,胃属土,可宣通鼻窍,又可通过培土生金可宣通鼻窍、养肺固涕[22]。多位学者对迎香穴治疗鼻病认可,且治疗方法多样,应用广泛,收效颇佳[13]。

五穴合用,既可改善AR 的临床局部症状,在宣通鼻窍、清利头目的同时,调神醒脑,舒畅情志,共奏“调神通窍”之功。

当前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仍以西药为主,临床上大多患者经西药治疗后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因各种因素影响而致疗效不稳。中医针灸通过结合患者病证、病机,通过辨证取穴,因人因病因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发挥改善局部症状、调理脏腑功能、调畅情志作用,可以取得较好的近、远期疗效,这种采取针灸的方式从新的角度为变应性鼻炎提供了治疗手段。

本研究中,各项观察指标表明针灸在治疗AR上具有重要作用。两组治疗前IL-6、IL-10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IL-6 均低于治疗前,IL-10 水平则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IL-6及IL-10 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针灸用于变应性鼻炎患者有助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从根本上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12]。

IL-6 及IL-10 同属于白细胞介素,是由白细胞产生的并介导白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由于其具有高效性、作用时间长及持续时间短等特点,是复杂的免疫调节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信号。白细胞介素在基于它们主导功能的基础上分为促炎因子及抑炎因子,但具体功能还要依照于其在炎症反应中产生的作用。近代研究表明IL-6 属于促炎因子,而IL-10 则属于抑炎因子。

IL-6 是由212 个氨基酸组成的一种稳定性、脂溶性、亲水性信号跨膜蛋白[23]。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T 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产生,它通过参与炎症损伤过程、刺激急性时相蛋白合成及促进细胞生长在许多炎症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变应性鼻炎发作期,T 细胞系列中的Th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失衡从而导致免疫反应失衡[24],在急性发作期IL-6 急剧升高,参与炎症反应并加剧炎症的发生,然而由于其半衰期短,在治疗后表现出急剧下降。但因为IL-6 特异性低的缘故,指数的升高也可见于感染、脑死亡、压迫、创伤等病因,在治疗前期已排除上述病因。

IL-10 是由178 个氨基酸组成的,是公认的炎症与免疫抑制因子。几乎所有的淋巴细胞均能合成IL-10,体内的主要来源是单核巨噬细胞及T 辅助细胞[25]。通过释放免疫介质及抗原呈递来影响单核巨噬细胞。可抑制单核细胞介导的促炎因子,如IL-1α、IL-1β、IL-6、IL-8、IL-12、TNF-α、巨噬细胞刺激因子,TH1 细胞介导的 IL-1β、IL-6、IL-8、TNF-α、IFN-γ。作为抗炎因子,在一些慢性炎症性疾病,如哮喘、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中发挥其抗炎、保护组织器官受损等作用[26]。研究表明IL-10 水平与疾病预后有着重要关系。变应性鼻炎发作期与IL-6 一同升高从而抑制促炎因子,治疗后与于IL-6 一同降低并维持在稳定,反映疾病的预后。

针灸治疗AR 具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在临床上也被广泛应用,探索针灸治疗AR 的可能机制,有助于将针灸的优势进一步推广。本研究显示采用“调神通窍”针法联合布地奈德喷鼻剂治疗AR 疗效确切,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在改善鼻塞、下鼻甲肿胀这两方面上更具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印堂变应性督脉
脑-肾-督脉轴理论初探及临床应用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中正平和是养生的根本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分析
最方便的健身
球迷·缪印堂荐评
缪印堂的“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