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混悬滴剂治疗新生儿长期发热的疗效研究

2021-05-27 11:53:28袁其烽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0期
关键词:布洛芬体温例数

袁其烽

(重庆市城口县人民医院,重庆 405900)

长期发热主要是指机体持续发热的时间在2 周及2 周以上。部分发热患者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需借助实验室检查等手段诊断其病情[1]。新生儿可因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不完善、汗腺发育未完全、受外界致病菌的侵袭而出现持续2 周以上的不明原因发热[2]。本文以2019 年1月至2020 年4 月期间重庆市城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 例长期发热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探讨用布洛芬混悬滴剂对这类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4 月期间重庆市城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 例长期发热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3]:1)其病情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小儿发热的临床诊断标准。2)其病情经体温检测、血常规检查及尿常规检查等实验室检查被确诊。3)其发热持续的时间超过2 周。4)其家长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为:1)合并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2)对治疗的配合度较差。3)对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药物过敏。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这78 例患儿等分为A 组和B 组。A 组39 例患儿中有男24 例、女15 例;其年龄为1 ~28 d,平均年龄(14.4±2.8)d。B 组39 例患儿中有男25 例、女14 例;其年龄为2 ~27 d,平均年龄(14.5±2.7)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用吲哚美辛栓(生产企业: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50 mg/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0402)对B 组患儿进行治疗。该药的用法为:经直肠给药,50 mg/次,1 次/d,每日最大的用药量不可超过100 mg。用布洛芬混悬滴剂(生产企业: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6 g/15 mL,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1012)对A 组患儿进行治疗。该药的用法为:口服,5 mg·kg-1·次-1。用药后患儿发热的症状若未缓解,可每隔6 ~8 h 用药1 次,但每24 h 总的用药次数不可超过4 次。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实验室相关的指标、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住院的时长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观察用药前后其体温的变化情况。在两组患儿用药前、用药后30 min、1 h、2 h、4 h 及8 h,分别测量其体温。治疗后,分别抽取两组患儿2 mL 的空腹静脉血,检测其血清降钙素原及C 反应蛋白的水平。将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显效、好转和无效四个等级[4]。治愈:治疗4 h 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其体温恢复正常,治疗期间其未发生不良反应。显效:治疗4 h 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其体温下降的幅度超过2℃,且其体温可控,治疗期间其未出现不良反应。无效:治疗4 h 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其体温下降的幅度为0.5℃~2℃。无效:治疗后,患儿的体温未发生改变,其病情甚至在加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 显效例数+ 好转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用药前及用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儿体温的对比

用药前,两组患儿的体温相比,P>0.05。用药后30 min、1 h、2 h、4 h 及8 h,与B 组患儿相比,A 组患儿的体温均较低,P<0.05。详见表1。

表1 用药前及用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儿体温的对比(℃,± s)

表1 用药前及用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儿体温的对比(℃,± s)

组别 例数 用药前 用药后30 min 用药后1 h 用药后2 h 用药后4 h 用药后8 h A 组 39 39.82±1.16 39.13±0.68 38.42±0.87 37.54±1.06 37.18±0.37 37.05±0.30 B 组 39 39.85±1.14 39.53±0.71 38.85±0.76 38.27±1.48 38.65±0.31 38.14±0.61 t 值 0.115 2.541 2.235 2.504 19.018 9.883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治疗后两组患儿实验室相关的指标、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及住院时长的对比

经治疗,与B 组患儿相比,A 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的水平均较低,其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长均较短,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患儿实验室相关的指标、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及住院时长的对比(± s)

表2 治疗后两组患儿实验室相关的指标、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及住院时长的对比(± s)

住院时长(d)A 组 39 0.21+±0.07 1.62±0.19 2.92±0.56 6.08±0.56 B 组 39 0.35±0.09 1.98±0.24 3.95±0.64 8.14±0.51 t 值 7.668 7.345 7.564 16.985 P 值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血清降钙素原(μg/mL)C 反应蛋白(mg /L)体温恢复正常时间(d)

2.3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对比

A 组39 例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87%。其中,治疗效果为治愈、显效、好转、无效患儿的例数分别为18例、13 例、6 例、2 例。B 组39 例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9.49%。其中,治疗效果为治愈、显效、好转、无效患儿的例数分别为11 例、10 例、10 例、8 例。与B 组患儿相比,A 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χ²=4.129,P<0.05。

2.4 治疗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治疗期间,B 组39 例患儿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23.08%。其中,有3 例患儿出现恶心呕吐,有1 例患儿出现皮疹,有5 例患儿出现出汗量较大的现象。A 组39 例患儿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5.13%。其中,有1 例患儿出现恶心呕吐,有1 例患儿出现出汗量较大的现象。与B 组患儿相比,A 组患儿用药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较低,χ²=5.186,P<0.05。

3 讨论

发热的发病机制主要为:病原微生物刺激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源。内源性致热源随着血液循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激活环氧化酶,促进下丘脑分泌前列腺素,使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内控反应,导致机体的温度上调至新的水平[5]。发热是新生儿科的常见病症。新生儿持续高热可引发惊厥,并可增加其心输出量和耗氧量,从而可加重其心肺的负担,危害其身心健康[6]。

目前,临床上尚未明确新生儿长期发热的确切病因。吲哚美辛及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物可通过抑制人体合成与分泌前列腺素,达到有效降温的目的。这类药物还可阻碍新生儿的机体释放炎性因子,从而可发挥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7]。吲哚美辛属于非类固醇类药物,具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可调节机体的体温,发挥镇痛、解热及消炎的作用。布洛芬属于环氧酶抑制剂,是儿科常用的退烧药物。该药可抑制肿瘤坏死因子及前列腺素E2的生成,发挥解热镇痛的作用。而且,该药不易引发不良反应[8]。傅珺璐等[9]分别使用吲哚美辛栓与布洛芬混悬液对96 例发热患儿进行治疗。结果证实,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可有效地降低患儿的体温。另外,用药后,患儿若出现出汗量较大的现象,应及时为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布洛芬混悬滴剂对长期发热的新生儿进行治疗安全有效,可快速降低其体温,促使其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促进其康复。

猜你喜欢
布洛芬体温例数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11-25 14:16:14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科学大众(2020年10期)2020-07-24 09:14:12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晚晴(2016年11期)2016-12-20 19:06:26
S-布洛芬的合成进展
一例布洛芬致金毛犬肾中毒的诊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46
布洛芬抑制人肝癌细胞BEL-7402生长及机制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