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与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对比

2021-05-27 11:53姚登应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0期
关键词:卧床股骨头高龄

姚登应

(湖北省咸丰县中医医院,湖北 恩施 44500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髋部骨折。老年人群是该病的高发人群。近年来,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患处可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接受手术治疗后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卧床的时间较长,导致其深静脉血栓、压疮、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选择合适的术式进行治疗,可缩短其术后卧床的时间,促进其髋关节功能的恢复[1]。本次研究主要是对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与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3 月期间在湖北省咸丰县中医医院接受诊治的70 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70 例患者分为研究组(35 例)和参照组(35 例)。在研究组患者中,有男18 例,女17 例;其年龄为61 ~86岁,平均年龄为(73.4±1.2)岁;其中,合并有心脏病的患者为10 例,合并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为6 例,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为18 例,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患者为6 例。在参照组患者中,有男19 例,女16 例;其年龄为60 ~88 岁,平均年龄为(73.3±1.4)岁;其中,合并有心脏病的患者为9 例,合并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为6 例,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为19 例,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患者为5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术前常规检查,对其合并症进行治疗,严格控制其血糖和血压的水平。入院3 ~5 天内,对参照组患者进行PFNA 内固定术,方法是:1)在骨科牵引床上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2)对患者的患肢进行内收和内旋牵引复位。骨折复位的效果满意后,对患者进行消毒和铺巾。3)在股骨大粗隆的顶点处做一个长度为5 cm 的手术切口。在患者股骨大粗隆顶点钻入导针,使用扩髓器进行逐级扩髓,扩髓效果满意后,沿着导针将PFNA 主钉旋入骨折处的髓腔内。对PFNA 主钉进行适当的调整,对导针的置入长度进行测量。为患者选用合适的螺旋刀片进行固定。在患者股骨远端处做一个长度为2 cm 的手术切口,在切口处放置远端锁钉。为患者留置引流管,并逐层缝合其手术切口。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方法是:1)在骨科牵引床上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2)在患者患侧髋骨后方的外侧做一个切口,切开其关节囊。对患者进行股骨颈截骨操作,将股骨头取出,保留与肌肉相连的骨块。使用小号髓腔锉对患者进行逐级扩髓。为患者置入加长股骨柄,前倾角度为10°~15°。将股骨柄假体作为患者髓腔内的支柱,依次对大小粗隆间骨折端进行复位,用钢丝张力带固定骨折端。使用骨水泥对缺损严重的股骨距进行重建。在对患者进行髋关节复位后,对其髋关节活动的稳定度与范围等进行详细检查。对患者的创面进行冲洗,为其留置引流管,并逐层缝合其手术切口。术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抗感染等常规治疗,为其适时拔除引流管,并对其进行踝泵运动等训练指导。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卧床的时间、术后的引流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根据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将患者术后髋关节的功能评为优(评分≥90 分)、良(评分为75 ~89 分)、可(评分为50 ~74 分)及差(评分<50 分)。优良率=(优例数+ 良例数)/ 总例数×100%。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包括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假体松动及压疮等。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卧床的时间及术后引流量的比较

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术后的引流量相比,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卧床的时间短于参照组患者,t=11.182,P=0.000。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卧床的时间及术后引流量的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卧床的时间及术后引流量的比较(± s)

组别 例数 进行手术的平均时间(min) 术中的平均出血量(mL) 术后卧床的平均时间(d) 术后的平均引流量(mL)研究组 35 98.26±11.15 126.35±17.59 7.16±1.18 79.59±13.65参照组 35 96.09±10.38 125.08±19.62 30.26±2.95 80.26±13.19 t 值 1.097 0.628 11.182 1.097 P 值 0.235 0.269 0.000 0.539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χ²=4.025,P=0.027。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高于参照组患者,χ²=5.186,P=0.016。详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的比较

3 讨论

发生交通意外、跌倒等均可导致患者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常存在骨质流失伴骨质疏松的情况,易使其发生粉碎性骨折,且骨折部位的稳定性较差。目前,临床上常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常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等,对其进行手术治疗的难度较大。PFNA 内固定术是在传统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的基础上优化而来,该术式的髓内固定系统更符合人体股骨近端的生物力学特征。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PFNA 内固定术,可使其术后尽早进行离床活动,进而缩短其术后卧床的时间。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PFNA 内固定术可降低其术中的出血量,避免其术后骨质的大量流失,预防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股骨大小粗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折,股骨近端后内侧壁缺乏足够的支撑,使用螺旋刀片对骨质疏松较为严重的患者进行锁定操作时易导致其骨折端发生分离移位、螺旋刀片的固定效果不佳,影响其内固定物的稳定度,进而可导致其术后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或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2-4]。与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PFNA 内固定术相比,对其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效果更好,可缩短其术后卧床的时间,延长其进行术后活动的时间和功能锻炼的时间,促进其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较多的优势。在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时,无需考虑其股骨近端骨质的实际完好程度,有利于改善假体固定的稳定度。加长柄可增加髓腔与股骨假体柄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可降低患者术后股骨柄假体并发症的发生率。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治疗费用较高,进行手术的时间较长。PFNA 内固定术及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各具优缺点。临床上需根据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病情,为其选择合适的术式进行治疗。在围手术期,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避免其发生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等术后并发症。术后,应尽早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离床活动和功能训练指导,以改善其预后。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术后的引流量相比,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卧床的时间短于参照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其术后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这说明,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提高其术后股骨远端的稳定度,有利于缩短其术后的卧床时间,促进其受损关节功能的恢复[5]。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与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PFNA 内固定术相比,对其进行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效果更好,可缩短其术后卧床的时间,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其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卧床股骨头高龄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