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丽,黄永菊,张 玥,谭 晓,汪金玉,李秀珍★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 急诊科 2. 心内科,江苏 南京 210011)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以来,我国迅速采取了针对甲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措施,并将新冠肺炎列入到乙类传染病中,终于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散播,并在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但是,在新冠肺炎传播的初期,多数人对该病的认知度不够,给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均造成了较多的不良影响[2]。相关的调查结果发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罹患冠心病等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疾病者出现了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及躯体主观不适症状,而出现焦虑、抑郁及躯体主观不适感可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再次住院等心血管不良事件[3-5]。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对接受PCI 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7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PCI 的98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患者的病情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2)患者在本院接受PCI。3)患者在接受PCI后能够按时服药,并可接受定期随访。4)患者在参加本次研究前的6 个月内未发生心律失常和心绞痛等症状,且未再次住院接受治疗。5)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了参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有精神病病史的患者。2)合并有肝、脑、肾等重要器官病变的患者。3)存在语言表达障碍的患者。这98 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63±10.70)岁。
对这98 例患者均进行PCI,术后定期对其进行随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使用抑郁自我评估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AD-7)、躯体症状群量表(PHQ-15)对这98 例患者的心理状态、主观躯体症状进行评估,并使用健康调查问卷了解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然后,对这98 例患者的随访结果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其心理状态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对其心理状态及主观躯体症状群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是:1)患者的体重和血脂指标(包括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患者PHQ-9 的评估结果。该量表包含有9 个条目。3)患者GAD-7 的评估结果。该量表包含有7 个条目。4)患者PHQ-15 的评估结果。该量表包括15 个条目。5)患者健康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调查问卷的内容是患者发生心绞痛、心律失常、再次住院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情况。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多因素方差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前,这98 例患者的平均体重为(71.015±8.439)kg, 血 清 甘 油 三 脂 的 平 均 水 平为(1.654±1.042)mmol/L,血清总胆固醇的平均水平为(3.855±1.402)mmol/L,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 平 均 水 平 为(3.855±1.402)mmol/L, 血 清 低 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平均水平为(2.741±1.499)mmol/L,PHQ-9 的平均评分为(0.888±0.687)分,GAD-7 的平均 评 分 为(1.378±1.089) 分,PHQ-15 的 平 均 评 分 为(2.020±1.347)分。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这98 例患者的平均体重为(71.337±8.436)kg,甘油三脂的平均水平为(1.654±1.042)mmol/L,总胆固醇的平均水平为(3.855±1.402)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平均水平为(3.855±1.40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平均水平为(2.741±1.499)mmol/L,PHQ-9 的平均评分为(5.092±2.605)分,GAD-7 的平均评分为(10.214±3.441)分,PHQ-15 的平均评分为(11.102±4.009)分。与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前相比,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98 例患者体重、血脂的水平相比,P>0.05。与新冠肺炎疫情前相比,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这98 例患者PHQ-9 的评分、GAD-7 的评分和PHQ-15 的评分均更高,P<0.01。
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在这98 例患者中,未发生心绞痛患者疫情前后PHQ-9 评分的平均差值为(3.944±2.287)分,发生心绞痛患者疫情前后PHQ-9 评分的平均差值为(4.288±2.404)分,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2);未发生心绞痛患者疫情前后GAD-7 评分的平均差值为(7.500±4.218),发生心绞痛患者疫情前后GAD-7 评分的平均差值为(9.100±3.141)分,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未发生心绞痛患者疫情前后PHQ-15 评分的平均差值为(7.444±4.328)分,发生心绞痛患者疫情前后PHQ-15 评分的平均差值为(9.450±4.832)分,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这说明,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患者心理状态及躯体症状的改变并未对其心绞痛的发生产生明显的影响。
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在这98 例患者中,未发生心律失常患者疫情前后PHQ-9 评分的平均差值〔(3.265±1.543)分〕低于发生心律失常患者疫情前后PHQ-9 评分的平均差值〔(4.734±2.5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未发生心律失常患者疫情前后GAD-7 评分的平均差值〔(7.382±3.411)分〕低于发生心律失常患者疫情前后GAD-7 评 分 的 平 均 差 值〔(9.563±3.162)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未发生心律失常患者疫情前后PHQ-15 评分的平均差值〔(7.559±4.069)分〕低于发生心律失常患者疫情前后PHQ-15 评分的平均差值〔(9.891±3.7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这说明,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患者心理状态及躯体症状的改变可增加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在这98 例患者中,未再次住院患者疫情前后PHQ-9 评分的平均差值〔(4.200±2.368)分〕与再次住院患者疫情前后PHQ-9 评分的平均差值〔(4.256±2.411)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9);未再次住院患者疫情前后GAD-7 评分的平均差值〔(7.618±3.106)分〕 低于再次住院患者疫情前后GAD-7评分的平均差值〔(10.326±3.1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未再次住院患者疫情前后PHQ-15 评分的平均差值〔(7.382±3.407)分〕低于再次住院患者疫情前后PHQ-15 评分的平均差值〔(11.256±3.6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这说明,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患者焦虑及躯体不适症状的改变可增加其再次住院率。
2.5.1 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导致98 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 疫情前后PHQ-15 评分的差值是导致这98 例患者在疫情期间发生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P=0.017。详见表1。2.5.2 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导致这98 例患者再次住院的影响因素 疫情前后GAD-7 评分和PHQ-15 评分的差值是导致这98 例患再次住院的影响因素,P=0.017。详见表2。
表1 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导致98 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
表2 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导致这98 例患者再次住院的影响因素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人们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各类人群均对新冠肺炎易感。发生新冠肺炎不仅会加重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病情,增高其死亡率,还可使其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其预后[6-8]。相关的研究发现,接受PCI 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则会进一步对其心理状态造成负面影响[9-10]。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这98 例患者PHQ-9 的评分、GAD-7 的评分和PHQ-15 的评分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相比均明显增高,P<0.05。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疫情前后PHQ-15 评分的差值是导致这98 例患者在疫情期间发生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P<0.05),GAD-7 评分和PHQ-15 评分的差值是导致其再次住院的影响因素(P<0.05)。这说明,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可对接受PCI 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躯体症状产生影响,抑郁、焦虑及躯体症状是导致其发生心律失常、再次住院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接受PCI 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若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或躯体主观症状群明显增加,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尽量消除新冠肺炎疫情给其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其心律失常的发生,降低其再次住院率。总之,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需不仅需要密切关注慢性病患者身体健康,同时也要关注其心理健康,并叮嘱其保持稳定的情绪,以免负面心理情绪对其基础疾病产生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