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学会 / 供稿
周常飞,男,1965年8月生,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天地上海采掘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采煤机械的研究开发工作,在采煤机总体技术、传动系统可靠性、采煤机关键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等方面有诸多的技术创新。技术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共计15项,其中一等奖4项。获“九五”“十五”煤炭工业优秀科技成果1项,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1项。荣获第14届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青年奖,2007~2009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主持完成制修订采煤机行业标准2项,国家标准3项,参与编写专著2部,发表论文36篇,获授权专利数十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5项。
周常飞同志始终践行“踏实做事,诚恳做人”的人生格言,他宁静致远的人生态度,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豁达宽厚的为人态度,敢于创新、勇挑重担的工作精神,深得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多年来,周常飞以提高我国采煤装备技术水平为己任,以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在采煤机的研发过程中,坚持技术创新,勇挑科研重担,不断超越,引领采煤机技术的发展。
长期以来,薄煤层开采存在效率低、厚薄开采比例失调等问题,这些都一直制约着煤矿都生产和发展,为提高我国薄煤层采煤机械化水平,上世纪90年代初,周常飞参加完成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薄煤层强力爬底板采煤机”,取得了我国大功率薄煤层采煤机总体技术与电牵引技术的突破。1996年他承担部重点科研项目“MG200/450-WD型采煤机研制”,主持开发了国内首台总体结构新颖、截割电机布置在摇臂煤壁侧的薄煤层采煤机,解决了大功率薄煤层采煤机装机功率、机面高度和机身厚度三者之间的矛盾,克服了爬底板采煤机对煤层地质条件适应性差的不足,并创造了1.3~1.5米煤层薄煤层采煤机最高采月产量14万吨、年产超百万吨的当时全国纪录,为我国薄煤层采煤机的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满足我国众多较薄煤层工作面的开采需要,他深入煤矿了解工作面开采地质条件,在MG200/450-WD型薄煤层采煤机的基础上,于2003年主持开发了可靠性更高、适应性更好、摇臂采用双电机联合驱动的MG2×100/456-WD型薄煤层采煤机,解决了常规布置摇臂存在截割电机影响机身厚度和过煤空间问题,又解决了截割电机布置在摇臂煤壁侧的薄煤层采煤机对采高变化适应性受限的问题,在相同机身厚度下,摇臂截割功率得到成倍提高,有效提高了薄煤层采煤机适应能力与工作可靠性。随后他又主持开发了6个系列的薄煤层采煤机,基本解决1~1.5米较薄煤层的机械化开采难题,受到煤矿用户的欢迎和肯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此类摇臂双电机驱动的薄煤层采煤机系列机型累计销售400多台,创产值十多亿元。首创的薄煤层采煤机摇臂采用双截割电机驱动技术,已成为当前国内大功率薄煤层采煤机摇臂的标准结构模式。
厚煤层是我国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的主采煤层,本世纪初期国内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急需的大功率、高性能采煤机主要依赖进口,为打破大功率厚煤层高端采煤机被国外垄断的局面,周常飞多次奔赴各大矿区调研,收集国外采煤机技术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根据我国厚煤层特点,于2005年主持研制成功当时国内装机功率最大、技术性能指标最先进的MG750/1815-GWD型电牵引采煤机,该机型取得年产千万吨的优异成绩,使国产高端厚煤层采煤机的技术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为提高我国中厚及厚煤层采煤机的可靠性、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满足西部矿区高效集约化生产的需要,“十二五”期间周常飞担任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煤炭智能化掘采技术与装备”项目子课题“高速高可靠性电牵引采煤机研制”的负责人,在采煤机轻量化设计、高速牵引、智能控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3米采高煤层采煤机年产量突破600万吨,相关研究成果获得推广应用,创产值数亿元。
为适应西部矿井厚度1~1.5米赋存稳定、煤质坚硬煤层的高效开采的需要,2018年周常飞主持开发了国际上首台悬机身布置的最大功率薄煤层采煤机,装机功率达到1050千瓦,在伊泰宝山、陕西神木汇森凉水井等矿获成功应用,年生产能力可达150~200万吨。
神东煤炭集团、兖矿集团等陕蒙特大矿区8米以上特厚煤层储量巨大,由于技术不成熟和地质条件限制,8米以上特厚煤层往往采用分层开采或放顶煤开采,开采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亟待突破8米以上特厚煤层一次采全高技术。2017年周常飞参加与神东煤炭集团联合首次研制适应8.8米采高的MG1100/2925-WD型采煤机,在其成功应用的基础上,又于2019年主持研制出采高9米、装机功率3050kW的特厚煤层采煤机,年生产能力可达1600万吨,创采高和功率的世界之最。
一次次成功,一次次超越,离不开他的辛勤付出和那敢为人先的胆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周常飞自走上工作岗位开始就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抱着为采煤机械化事业奋斗的信念,他刻苦钻研,不断学习,努力实践。他很好地继承了老一辈科研人员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传统和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采煤机械的研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类专业人员的相互配合和支持,他在工作中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带动人,在他的影响下,研发团队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一次次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科研任务。
休息日,经常有加工厂和煤矿用户来电话需要技术支持,他总是耐心细致地予以解答。有时需要查阅图纸,无论刮风下雨他都会从家赶到单位,给用户以满意的答复。多年来因工作需要,他经常要下矿下井,到煤矿现场进行技术服务。煤矿井下条件艰苦恶劣,他毫无怨言,以耐心细致周到的态度和精湛严谨全面的技术,做好煤矿现场的技术服务工作,妥善解决采煤机在使用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获得用户的好评。自参加工作以来,足迹遍及全国各地的煤矿,深入现场生产一线了解设备使用情况,对采煤机在工作时的各种现象、参数反复观测记录,并找机会与设备使用人员交流,了解设备存在的问题,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为采煤机技术的发展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周常飞在性格上是一个谦和淡定、宽厚豁达、稳重踏实的人。作为研发部门负责人,他十分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针对研发队伍人员结构年轻、核心人才缺乏的局面,除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外,把指导研发部门新员工和培养青年科技人员作为自己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做好知识和经验的传承工作,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完成繁重的日常工作任务同时,根据市场的需求和采煤机技术发展的需要,从项目策划到技术方案的制定、具体课题的研究、论文指导等,事无巨细,有求必应,毫无保留地对年轻的科研人员进行精心的指导和提携,并甘当人梯,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截至目前,他已为所在企业培养研究生14人,其中在职研究生4名,在其指导和帮助下多名青年科研人员已能独当一面,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行业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