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韵味绵长"

2021-05-26 20:00张玲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17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课堂教学

张玲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科目之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教师在进行本科目的教授时除了要为学生讲解基础知识、让学生在考试时能得到良好的分数之外,还需要指导学生将所学道德内容深入理解并融会贯通,在学习中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与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课堂教学

道德品行从古至今一直都是我国评判个人价值的最为核心的参照。春秋时期的史官在记录历史时通常会将“仁与不仁”作为分析深白原因的重要参考;而在汉朝时期,中央所采用的人才选拔制度甚至会将个人德行作为授予某人官职的唯一标准;即使是明清时期,君主也会将德行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指导。由此可见,对思想品德的重视贯穿了我国近千年来的历史,在当代教学中,这种重视转变成为对素质教育的提倡,教师必须要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学当中。

一、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在讨论如何才能优化道法课程、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讨论的是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现状,即在现实教学中教师的授课存在有哪些明显的不足、又有哪些问题是为人所忽略却能左右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向与进程的,只有对当前的教学形势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进行深入分析,我们才能从根本出发,寻找提升教学成果的有效方案。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而这种“落后”实际上又并非教师一人之过,而是由社会与历史的双重因素所导致的。从社会角度来说,与教学理念不相搭配的考试制度必然是其中最为核心的因素。我国在当代所倡导的是一种素质教学理念,即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求知”,更要让学生“求真”,知识学习知识教学中最为基础的一环,在这一环节之上,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譬如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等等,除此之外还要锻炼学生的审美与劳动能力等等。素质教学理念中包罗万象,其旨在培养综合型人才,然而与这一教学理念相搭配的考试制度却是偏重于书面理论的,无论学生在平时的表现有多么优秀,如果他不能得到高分,那么对这个学生的培养就是失败的。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道德与法治教师便只能将教学的重点局限在理论的讲授上,一味强迫学生进行知识记忆,而不考虑学生是否理解,其立德树人的理念便成了空中楼阁,最终只会陷入坍塌的命运。那么,这种片面又极端的价值判断标准为什么不会受到质疑?这是由于我国的历史因素导致的。考试制度已经在我国流传了几千年,它已经被深深植入了我们的脑海当中,且根深蒂固。古代的选拔制度的主要形式是书面考试,那么现在仍然沿用也并不稀奇——尽管有外国更加偏重素质教学的考试升学考试制度作为参照,但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双重因素影响,我国依然没有对考试进行改良,那么教师的教学理念就必然是“落后”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就难以得到真正的革新。

其次,教师教学手段的单一也是让道德与法治课程质量无法提升的另一种因素。很多教师在教学时都偏爱板书教育,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操作起来既灵活又简单,并且,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内容的教学时,教师也更偏向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并让学生以大量做题的方式完成对知识的巩固。教师自以为这套教学方法已经经过了太多前人的实践,其与最近新兴的教学手段相比必然更加完善。但教师的想法却与事实完全相反。初中生本就处于精力旺盛的时期,这时候的他们没有主動学习的意识,并且由于自我的独立人格正在形成,他们往往非常讨厌这种上对下的灌输式教学,部分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会表现出一种较为消极的态度,还有一些学生甚至会公然顶撞教师以表达自己的抗拒。如果教师仍不更换自身的教学手段,那么影响啊到的就不只是课堂效果,还会包括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科目中的学习态度与知识素养。因此,面对当前新的教学形势,教师必须要转变个人的教学态度,和学生主动沟通,了解学生的诉求,以此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教师应当看到,即使当前我国的考试制度与教学理念还不完全匹配,但双方仍然在磨合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如今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顺应时代潮流,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平衡学生的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

二、优化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途径

(一)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中心目标

教学目标对整体教学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将教学比作在知识大海中的无尽漫游,那么教学目标无疑就是教师手中的罗盘,只有遵循正确方向的指引,教学才能驶向全面发展的目标。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教学目标的重要作用,将其与德育联系在一起,在引导知识教学的同时践行道德教育,围绕这一理念进行课程环节的设计,并将这些环节一一落实下来,保证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比如在学习“责任与角色同在”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融入德育的要素,并使教学中各个环节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能够明确责任的外在定义,更要明白其中的深层含义,并将责任融入到自我的形成之中。在课程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角色与责任的理解是怎样的,不同的角色分别会对应怎样的责任。如果学生一时间想不起来,教师也可以抛砖引玉,用自己作为例子:“老师的角色是一名教师,所以老师的责任就是要给同学们讲课,保证同学们能够听懂”。有了教师的举例后,学生便可以依样画葫芦,说一说自己或者自己家长的角色与责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可以对“责任”与“角色”这两个词语形成更为形象的认知,从而为接下来的知识讲解做铺垫。在学生基本已经掌握二者之间的关系之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就刚才学习过的内容与个人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角色与责任是按照怎样的标准进行定义的?为什么我们必须履行自己的责任?责任具有怎样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积极履行个人的责任?在思考这些问题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轮流发言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由小组长将组内同学的发言汇总起来,最后代表本组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让不同学生的思想与理念在全班范围内碰撞,进而扩宽学生的视野,逐渐培养学生以更为开放的眼光看待问题的习惯。而当学生在对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与交流时,教师主要需要做到的就是控制教学时间,让学生更为高效地进行讨论交流而不至于耽误接下来的教学进度。如果学生在思考中钻了牛角尖,教师也可以借助自身的生活阅历对其进行引导,让学生顺着教师的德育思想对知识概念进行深入挖掘。而在课堂的结束部分,教师需要将每一种学生的想法统统汇总起来,回归到教学当中,指出学生不同的想法分别对应教材中描述出来的哪种情况、论述的哪种理念,从而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理念转变成为生动且容易理解的例子,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同时也能使学生真正认可课本中的知识、将其转化成为自我认知的一部分,提升学生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二)运用网络资源辅助道德教育

将多媒体与理论知识的讲授进行结合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当前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优势就在于能够将抽象的文字概念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景观,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体验,在感受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提高学习理解的能力。而这一优势同样可以适用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当中。碍于年龄与阅历方面的限制,尽管教材中已经将知识讲解得通俗易懂,但仍然有很多学生无法理解知识背后的深层含义,在学习与做题时便只能死记硬背,不仅效率低,同时也消耗了学生在这一科目上的耐心。因此,教师应当善用多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学,对于那些学生普遍难以理解的定义,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寻找一些可以构成讲解的相关案例为学生播放,也可以寻找一些微课视频,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盲区,运用微课进行逐一攻破。比如在学习《做守法的公民》时,学生虽然都知道应该遵守法律,但对于怎样遵守法律、怎样又算违法并不能完全理解。那么教师在讲课时就可以将课程一分为二:在前半段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带领学生共同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概念,并给学生留一些理解时间,让学生利用这段时间将知识简单地梳理一遍,如果仍然有不会的问题,学生便可以自行选择讲解到这一内容的微课视频,在反复聆听中实现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本堂课的后半部分,教师便可以将从网上搜集到的一些有趣的视频或者图片案例在课堂上轮流为学生展示,让学生判断主人公的行为属于守法还是违法,并说出判断的依据。学生对这些偏向故事讲述的案例的理解能力更高,同时也更有兴趣去阅读,在教学中插入这一环节,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学习中的快乐,让学生享受这一学习知识的过程,营造出更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品格。

(三)在利用实践活动深化德育效果

“立德树人”说起来简单,但想要真正将这一点落实到教学生活中却非常困难,原因无他,这一教学理念所侧重的是对学生道德素养的改造,它无法在考试中体现出来,只有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才能观察一二。因此,教师必须要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德育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過一系列实践活动的开展考察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情况,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挖掘知识的内在蕴涵,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比如在学习“中国人 中国梦”这一课时,教师便可以在班级中举办一场演讲比赛,鼓励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演讲中说一说自己的梦想、为什么会拥有这样的梦想、自己未来打算怎样实现它而又要如何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学生在撰稿的过程中必然会对这一知识内涵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与共鸣,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梦想与国家融合成为一体,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将学过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需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兼顾知识教学与素质教学,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使学生的思想品格获得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伟.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高效构建[J]. 读与写,2022(17):15-17.

[2] 邢鹏飞.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探究[J]. 学周刊,2022,1(1):76-77.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