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SS的城市地下商业空间景观营造心理影响因素分析
——以徐州市苏宁广场为例

2021-05-25 03:30高伟豪
关键词:商业空间营造受访者

高伟豪

(淮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安徽 淮北23500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面空间密度不断饱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生存需求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逐渐凸显。对于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成为城市进一步获取空间资源的必然选择。城市地下商业空间作为城市地下空间最常见的空间形式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由于缺乏合理规划,地下商业空间仍存在一些问题,诸如通风不良、照明观感较差、方位舒适感较低、缺乏公共服务设施等,对人的心理及生理产生了消极影响。同济大学束昱教授等曾指出从实践中发现,人在地下环境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并成为影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1]束昱在《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进一步阐释了地下空间对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影响,认为地下空间中,景观环境的设计营造会对人的心理舒适性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2]日本早稻田大学小泉淳教授也从环境心理角度研究和评价影响地下空间环境的因素,得出在地下空间环境工作会造成职工较大的心理压力,[3]所以地下空间中环境设计应成为地下空间整体规划与开发的重点领域。中国科学院名誉教授吉迪恩·S·格兰尼博士认为城市设计者应该用全面与整合的设计理念来考虑城市设计的各个方面[4]。因此,探寻如何利用城市地下商业空间的景观营造改善空间环境,从而改善人的心理体验与感知,对于我国地下空间今后的发展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以往的研究多从城市地下空间的建筑技术与室内设计角度出发,鲜少研究景观设计及景观对人的心理造成影响的相关问题。本文从使用群体的心理角度出发,通过对江苏徐州苏宁广场的地下商业空间进行实地调研、现场问卷及随机访谈,利用SPSS 软件分析出空间中景观营造对人心理影响的主要因素,并结合设计心理学、设计行为学、人体工程学及生态学等多学科,提出景观设计策略,以提升空间景观环境品质。相较之前的行为地图法、自然观察法等从感性主观角度出发,SPSS 分析出的答案运用客观理性的数据分析,更精准地分析出现存问题,从而提出设计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更具备针对性和科学性。

一、研究对象与案例项目概况

苏宁广场位于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徐州市“心脏位置”——彭城广场旁。苏宁广场在设计中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着力打造成为徐州市的地标性建筑群。下沉式广场、商业地下空间、开放中庭无不体现着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本文研究对象即为位于负一层的商业地下空间。相较于徐州其他广场,苏宁广场依赖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及商业价值,逐渐成为徐州的商业中心,大众认知的重心,人流密度的中心。[5]各类人群对空间使用功能与空间要求不同,因此选择该广场作为研究对象最为合适。

该研究被彩访对象在苏宁广场商业地下空间的活动人群中随机产生,问卷内容为对商业地下空间内部景观设计的心理感受。期间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500份,排除偶然因素,经筛查最终确定有效问卷470份,之后以有效问卷为数据分析基础。问卷对象中男女比例近1:1,其中学生占38%,社会人士占29%(图1),受访者的年龄分布以中青年为主(图2),其中26-35 岁人群占比最多。

图1 受调查者的社会身份

图2 受调查者的年龄分段

该研究将城市商业地下空间景观营造对心理的20个影响因素变量数据导入SPSS进行分析,将“不舒适、较不舒适、较舒适、舒适”调查选项分别赋值为1、2、3、4;年龄数据直接采用受访者年龄数值;并对其他数据进行转换赋值。

二、因子分析

借助SPSS 软件根据回收结果进行信度分析(表1),调查结果的Alpha 数值为0.863,证明数据客观,结果稳定,可用于研究(不低于0.6000)。

表1 信度分析

根据统计和数据分析,进一步得到目前地下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之后运用SPSS 数据分析软件针对20 个心理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按照平方差矩阵提取主成分,得到5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其累积贡献率为71.277%,通过这些数据结果得出这5个因素是构成这些项目的主要因素(表2)。

表2 因子分析主成分提取结果

三、空间满足度分析

研究将470 份有效问卷样本纳入平方差矩阵提取主成分分析,探究景观营造对心理影响的主要因素。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变量的特征,通过因子矩阵的旋转尽可能解释多变量信息。按照“方差最大法”对求出的因子负荷矩阵进行正交旋转,得到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最终选择5 个主要成分中,累计贡献率数值最大的主成分成为因子项的最终类别。[6]

表3 转置后因子及贡献率表

(一)空间内景观舒适度较低

子项目代表了人对地下空间的一切环境感知,代表人在地下空间中影响一切行为活动的直接因素,体现最直观的空间感知。三项数据与心理影响舒适度呈负相关关系,满意度越低,得分越高,这意味着地下空间中光线让人从地面空间进入地下时无法适应,挑高高度两极化以及地上地下差异化明显。

(二)空间内景观标识系统弱化

方向感、出入口的方便程度是影响人们在地下空间中心理感受的主要环境因素,呈负相关关系,满意度越低,得分越高。方向感代表空间方向的识别程度,为负效应,即受访者在地下空间的方向感普遍较差,无法快速辨别方位。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调查者认为导向系统包括地面标识不明显且指向性不强,目的地不够精准清晰,部分标识牌出现了与后方门店广告牌色调一样无法区分的情况。

(三)空间内缺乏景观公共设施

子项目是影响受访者体验感的主要个体要素。根据随机访谈了解到,卫生间作为公共设施,地点一般都比较隐秘,不易寻找且数量没有办法满足空间中人的需要,经常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根据前期调研数据分析,受访者认为应增加空间中公共设施的投入量。另外空间内休憩座椅的数量较少,部分座椅虽具备特色,但其舒适度较低,选材也未根据使用环境的需要,导致体验感较差,无法较好满足空间中行为活动的人的休憩需求。

(四)空间内缺乏景观人工环境

子项目属于人为干涉的环境要素,从数据负相关关系得出广告牌对人的视觉起到了一定不适的冲击;因地下没有日光等自然因素判断时间,进入空间之后人的时间感弱化;防灾设施以及防灾标识不明显,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同时空间中的绿化明显不足,空气质量较差,引入植物要素不仅可以改变空间微气候,缓解人们的空间压抑感,同时也可减小与地面空间生态体系的差异度。

四、基于心理影响因素分析的设计策略

根据调研,案例地点的商业地下空间景观营造的满意度较一般。以下结合设计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及生态学等学科,从人本角度出发,提出优化设计策略。

(一)有效心理引导

在多种地下空间景观营造对心理有所影响的因子项中,空间舒适因子显著影响受访者的测评结果。该研究表明,案例地点的地下空间舒适度一般,空间环境较压抑。根据访谈得知,53%的受访者认为,地下的空气质量差,空气流通性不强。通风性能不仅影响着地下空间中的空气质量,同时也影响空间中的保温性能。从绿色设计理念的角度出发,决策者需适量增加地下通风口,还可利用苏宁广场顶部的天井进行自然通风,在促进空气流通,改善空气质量的同时,还能增加自然采光,降低照明成本,改善空间环境压抑的问题。[7]

从地面进入地下商业空间后,突然的光线差异令受访者感到不适,出现短暂性视觉障碍,会让空间中的人们对于环境产生抵触情绪。店面广告画及橱窗较为刺眼,决策者可采用“隐光源照明系统”引入橱窗设计中,以LED 光源为照明主光源,运用照明隐藏技术,将光源隐藏在玻璃、亚克力等材料后面,即可避免直接光源照射引起视觉不适,又可形成一种别样的视觉美感,还可降低成本,节约能源,这种空间照明方式将成为未来健康照明的主流。[8]

(二)地上地下景观一体化

城市商业地下空间需与城市总体发展目标相协调,满足片区经济发展及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在目前的基础上,应利用景观营造模糊空间界限,使地面、地下空间相互渗透,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景观设计应结合设计心理学,从人的行为心理去分析,运用景观的连续性,在植物配置上尽可能多地选择植物品种,多引入室内易存活的绿植,利用高差营造垂直绿化如植物景墙,注重氛围营造,利用不同植物区别不同功能分区,或在地上地下衔接处利用透明玻璃铺装让人们可以观察到外界的地面绿地,也可以一定程度消除距离感。同时通过统一室内色彩,运用借景等造景手法或与地面空间相似的景观要素,将原本独立的地面、地下空间进行整合,提高空间环境品质,实现地面、地下空间景观环境一体化。[9]

(三)增加景观公共服务设施

商业地下空间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及人工环境影响受访者的心理感受。该研究发现,商业地下空间内的卫生间设施、休憩设施与导向设施的满意度显著影响受访者的心理舒适。其中,卫生间设施与休憩设施影响着其在空间中的活动时长与频率(图3)。基于问卷调查发现,因商场未考虑进入人群类型的复杂性及目的性,导致35%的受访者表示找不到座椅休息。公共设施因子的显著性说明满意度较低,不定时需要使用公共服务设施是人们在空间中日常行为活动的重要内容,潜在影响着心理舒适。在景观营造中应考虑适当增加休息座椅,改善人们的休息区域;增加洗手间的数量和标识。这样不仅可以为人们在空间中的各项行为活动带来便利,同时以此留住人群来增加经济效益。

图3 徐州苏宁广场负一层公共座椅

(四)增强标识系统导向性

地下商业空间内的导向系统满意度显著影响着受访者的心理舒适。受访者对空间内标识系统的满意度一般。基于访谈得知,受访者认为导向标识(包含地面标识)与防灾导向并不明显(图4)。有68%的受访者表示,进入地下商业空间时不能及时辨别方向,寻找出口。这意味着如发生意外时,人群无法第一时间疏散,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安全隐患(图5)。因此在未来的商业地下空间景观营造中需要考虑采用明快且易区分的不同铺装材料来暗示功能分区及场所内不同方向路线;商业地下空间中安全性应放在首位,定位具体化,提高指向性;节约立面空间,将标识牌置于人视线范围可及之处。另外空间当中应避免出现狭窄与弯曲过道,清晰划定各个功能空间的交通流线交叉点,优化最明确的逃生路线。[10]

图4 苏宁广场负一层内防灾标识

图5 苏宁广场负一层内安全通道

结语

城市商业地下空间是城市地下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与利用直接影响到城市空间资源与城市发展及经济效益等方面,针对其景观的优化设计也是空间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必要诉求。本文以徐州市苏宁广场为例,通过470份问卷样本数据研究发现:案例地点的受访者对于空间中景观营造及环境满意度均处于一般或较低水平。在建立的因子矩阵中,得到显著影响受访者空间感知的因子项为:空间适应度、空间识别度、公共设施、人工环境及导向系统的满意度。结合问卷数据及影响因素,从环境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及绿色设计理念等角度提出优化策略,这对从使用者角度出发,地下商业空间的景观营造,提升空间景观环境品质,吸引人流来带动城市片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商业空间营造受访者
公共艺术介入商业空间的表达特点与设计探析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气氛营造下的商业空间与展示策略有机结合——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专辑
当代艺术观下的商业空间体验设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