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军苟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基本性质、教育目标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是中小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基本遵循。从中小学教师教学视角对其进行深度阐述是当前教研工作的重要任务,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所阐述的劳动教育关键环节是劳动教育教学实施的重要抓手和重要路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指导纲要》限于篇幅,仅对其作简明扼要的总括性表达,有必要对其内涵与教学实施进行深度阐述。劳动教育关键环节的教学指导思想、内涵和教学要点是中小学教师实践视角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链。本文拟就此展开讨论,为中小学劳动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培养学生劳动素养,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必备的劳动能力,形成积极的劳动精神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与品质”是劳动教育的育人目标所在。其中,正确的劳动观念是核心,是劳动素养内涵的重要方面;必备的劳动能力是基础,是劳动素养养成的重要路径;积极的劳动精神是关键,是劳动素养践行的内在动力;良好的劳动习惯与品质是落脚点,是劳动素养践行的外在显现。关键环节的教学要以劳动素养为主线,围绕其四个维度,突出关键环节的各自优势,重点发展,同时兼顾其他维度,形成有主有次、统筹发展的格局。
劳动任务和强度设计与实施要符合学生身体发育实际,避免超难度、超强度和危险性劳动,以适切的劳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发育。正确劳动观念和积极劳动精神的培育要避免空洞说教,要基于中小学生立场和视角,采用鲜活生动的案例和精心设计的劳动教育活动,强化和丰富学生体验,促进学生对正确劳动观念的内化,并形成践行的内在动力和机制。劳动技能的习得和劳动习惯与品质的养成既要强调教师的讲解说明,更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反复实践,通过日常生活劳动和创设不同情境下的劳动任务,让学生运用劳动技能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进而精熟劳动技能,提升对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的价值认识,升华对劳动人民的认同和深厚情感,促进良好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的养成。
实践包括改造自然的物质劳动、改进社会关系的社会活动和探索世界奥秘的科学探索活动等。劳动是实践的主要形式。以劳动为手段和路径的劳动教育必然要求动手实践。要避免“有教育无劳动”,将劳动教育局限于口头说教层面,要引导学生面向真实生活,亲身实践、动手操作,在劳作的过程中体认劳动价值,内化和践行劳动教育目标。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大脑和认知尚处于发育时期,出力流汗有助于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和身体健康;有助于促进学生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身心协调;有助于学生正确把握个体、群体和社会及其关系,在促进群体和社会发展中实现自我发展。
学生劳动的过程本身也是和人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会涉及较多的人、工具、物料和场地,对其身心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需要强化劳动安全意识,形成劳动安全预案,确保安全可靠。首先,要强化师生劳动安全意识,注重通过劳动安全专题教育活动、劳动安全展演活动、劳动操作规范手册等多种措施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其次,要注重学生劳动安全制度设计与实施,对学生劳动出行和实施过程进行规范化梳理和设计,明确基本流程、关键环节、安全隐患点、安全预案和责任主体,形成劳动教育实践操作规范和制度,并强化其全面实施。再次,要关注学生劳动过程中的心理健康调适,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交互氛围,让学生敢于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对劳动活动的意见和感受等向教师充分表达;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劳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善于解读其内在的心理活动,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适切干预,及时疏导学生情绪,避免问题积累。
师生、生生交互是教育生成与活化的主要路径和重要基础。教师的个人修养和对教育内容掌握的精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师生交互效度和质量。因此,教师以身示范是师生交互和充分发挥教师自身育人价值的重要途径。在劳动教育中,要强调和高度重视教师本人的示范作用。首先,教师要自觉加强自我劳动修养,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教学生活中勤于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持续促进自身劳动素养的提升。其次,教师要自觉学习、实践和精熟劳动内容,善于从系统性的视角对劳动内容进行整体梳理,使之结构化和体系化;善于从学生立场精选劳动内容,强化其育人属性;善于在生活中运用劳动技能、实践劳动内容,促进自身对劳动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最后,教师要同学生共同劳作,以自己的劳动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劳动成果示范学生、指导学生。
1.内涵
主要指教师围绕“为什么劳动?劳动是什么?”等问题,有重点地进行讲解,让学生懂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其主要内容包括:劳动观念、劳动纪律、劳动相关法律法规的正面引导,要指明轻视劳动特别是轻视普通劳动的危害,让学生明辨是非;劳动知识技能的讲解,要让学生认清事理,掌握实践操作的基本原理、程序、规则,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和技术;劳动安全与注意事项的讲解,要让学生明确容易产生安全事故的环节,形成安全预案和掌握必要的自救方法,养成安全劳动的基本意识。
2.教学要点
(1)基本教学流程
图1 讲解说明基本教学流程
图1中“体验”主要是教师创设的模拟情境或简化劳动操作任务,让学生感受劳动内容及劳动过程,以获得感性经验。“讲解”主要是教师结合学生体验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劳动内容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示范”主要是教师亲自或借助他人与媒体资源等方式对劳动方法和过程进行实际演示。“分享”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对教师的讲解与示范进行交流,并汇报各自的理解与体会,以明确劳动内容构成、劳动方法与过程、劳动重点和关键环节。“总结”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生分享情况对讲解的劳动内容、方法和过程进行重点提示和强调,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讲解内容的掌握。
(2)教学建议
讲解说明要与启发思考、示范、练习等结合起来,要善于将讲解的内容与学生既有的劳动经验联系起来,明确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进行经验建构;要善于运用多样化的资源,尤其是劳动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从不同视角对劳动内容进行观察与思考,促进全面理解,优化经验建构;要强化劳动示范,为学生展示清晰的劳动操作方法和过程,教师尽可能亲自示范,展现劳动精神,为学生展示劳动榜样;要同淬炼操作有机结合,在学生实际演练和操作之前明确劳动内容的关键要点、关键步骤、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1.内涵
主要指教师围绕如何做的问题,指导学生对讲解说明的劳动内容进行实际动手演练。其主要内容包括:劳动操作方法,如电饭煲、家庭智能清扫机器人、电热切割器的操作方法等;劳动技能,如刷洗碗筷、钉纽扣、削铅笔等生活劳动技能,植物种植、花卉种植、农作物种植等生产性劳动技能,导游、宴会服务、失能失智老人心灵陪伴等服务性劳动技能;劳动工艺,如陶器烧制、剪纸、刺绣等传统手工艺,锯割、刨削、钉连接、活动连接及画线、测量、制作等木工工艺等。
2.教学要点
(1)基本教学流程
图2 淬炼操作基本教学流程
“示范演练”主要是个别学生先行示范劳动内容的操作,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师讲解说明的劳动内容,提前发现和纠正容易失误的环节和步骤。“重申要求”主要是教师结合学生示范情况,对劳动内容的要点和注意事项等进行再一次的说明,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细劳动要求和防范劳动风险。“实践操作”主要是学生开展劳动内容的操作实践。“交流分享”主要是学生对实践操作的过程和感受在小组和班级中进行分享。“教师点评”主要是根据学生实践和分享情况,对学生劳动内容的掌握、实践操作过程的亮点和不足、学生个体和小组的表现等进行点评。教师点评要提高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点评,忌高而空、大而化的点评;教师应强化引领性,注重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引领。
(2)教学建议
淬炼操作要注重示范与练习,为学生创造更多课内外实践劳动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中不断应用和反复操练劳动操作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劳动。教师应强化规范意识,将劳动操作的基本流程、基本规范和重要事项以学生可接受和喜欢的方式进行组织和呈现,形成纸质或者数字化教学资源,方便学生及时查阅和学习;注重从最基本的程序学起,明确每个步骤的先后顺序、操作要求,严守操作顺序和要求等规则,避免主观随意;重视不同学生的需求,在掌握基本程序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兴趣和发展愿望,引导学生尝试和掌握更复杂的劳动操作程序和规范。要强化质量意识,注重引导学生树立劳动过程观,关注细节,每个步骤、环节都要精准到位,以精细的劳动过程实现高质量的劳动成果。要强化专注品质,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心无旁骛,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引导学生加强对操作行为的评估与监控,及时发现操作行为不足与改进之处,并迅速调整,甚至对劳动内容进行整体改进与创新;引导学生加强责任意识,对自己当前从事和负责的劳作项目与内容一以贯之,有始有终。
1.内涵
主要是围绕劳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完成真实、综合的任务,经历完整劳动过程。劳动项目可以包括日常生活劳动项目,如学校卫生间清洁项目、居家环境清洁项目、特需场合衣物搭配与购置项目;生产性劳动项目,如学校绿化设计与实施项目、学校英语角空间设计与实施项目、校史馆整体设计与布置项目等;服务性劳动项目,如家庭宴会服务项目、学校学生营养餐一周菜谱研发项目、社区老人心灵关怀服务项目等。
2.教学要点
(1)基本教学流程
图3 项目实践基本教学流程
“项目确立”主要是学生有目的地对家庭生活、社区生活和学习生活环境进行观察、调查和考察,明确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或劳动需求,进而确立劳动实践项目。“拟订方案”主要是学生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拟定劳动实践项目实施的方案,明确劳动参与成员及角色和责任、场所、劳动内容和任务、劳动步骤和要求、劳动成果、劳动学习评价等。“实施方案”主要是学生个体或小组根据劳动实践方案实施劳动实践项目,完成方案拟定的各项劳动内容和任务,实现劳动方案目标。“中期交流”主要是学生在劳动实践项目方案实施到一定程度,有了初步的劳动成果后,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交流和分享,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或项目方案所设定目标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总结好的经验与做法,以更好地推进项目实施。“项目学习评价”主要是学生根据项目方案中学习评价的设计,对劳动实践项目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整体性回顾与反思。“项目成果分享”主要是学生将劳动实践项目过程中形成的劳动成果进行展示和分享。劳动成果可以是文本性质的成果,如调查报告、项目报告、方案与项目反思等,也可以是实践成果,如菜谱、项目实践纪录片等。“项目迭代”主要是学生根据劳动项目实践过程中的启发与启示,基于自身兴趣,围绕劳动实践项目内容的深化,提出拟开展实践的方向或主题。
(2)教学建议
项目实践要注重劳动价值体认,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需求,选择和确定劳动项目,实践劳动项目,用自己的劳动实现需求的满足,感受自身劳动的价值,并能推己及人,感恩和珍惜他人劳动成果,树立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和价值观。要强化规划设计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学生针对项目需求,对项目实践进行整体构思和设计,并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术,持续反思项目实践进度和阶段性成果,不断优化行动方案。要强化身体力行,教师要先行示范,与学生同劳动,积极参与和指导学生项目实践;要着力锤炼学生意志品质,引导学生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在困难与挑战中完成行动任务。教师要注重系统思维,强化项目过程的完整性,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项目需求→拟订方案→实施方案→项目总结与评估”的整个过程,给予学生完整的项目经历;强化劳动内容的连续性,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或劳动需求→提出问题解决或需求解决方案→学习和掌握劳动实践技能→运用劳动技能解决问题或需求→评估实践成效”的整个过程,给予学生完整运用劳动技能解决现实问题或需求的经历。
1.内涵
主要是围绕劳动价值意义的建构,引导学生总结、交流,促进学生形成反思交流习惯。其内容可以包括劳动过程的简单描述,如个人是怎么操作电饭煲的;劳动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如智能电饭煲煲饭模式多样操作引起的感受等。反思交流的形式可以包括:一是个体反思交流,指学生个体自主实施的劳动反思和学生现有经验与过往经验的交流,如个体在劳动过程中撰写劳动日志,在劳动结束后撰写劳动反思等;二是组内反思交流,指学生小组成员间开展的劳动反思和交流,如学生小组在劳作的休息期间进行交流分享;三是组间反思交流,指学生小组间相互展示劳动成果、交流劳动感受和分享劳动收获,如学生自行组织班级劳动成果展示活动等。三种反思交流形式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个劳动活动中往往会融合采用三种方式,而且个体反思交流是组内反思交流的基础,组内反思交流是组间反思交流的基础,组内和组间反思交流又会促进个体反思交流。
2.教学要点
(1)基本教学流程
图4 反思交流基本教学流程
“个体撰写反思”主要是指学生在劳动结束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劳动的过程和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组内反思交流”主要是指小组成员集中在一起,对个人的劳动过程与感受进行交流和分享。“组间反思交流”指同一班级的多个小组或者不同班级的多个团队集中在一起,对个人和小组的劳动过程与感受进行交流和分享。“教师即时评析”主要指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交流分享进行及时的反馈。“个体反思重构”主要是学生自身基于组内和组间反思活动体验,对自身劳动感受和劳动经验的结构与内涵所进行的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再次建构。
(2)教学建议
反思交流要着力指导学生思考劳动过程和结果与社会进步、个体成长的关联,充分认识劳动之于个体、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在同伴的相互启发中体认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人类历史、劳动创造美等正确的劳动观,避免停留在简单的苦乐体验上,促进学生自觉内化和践行“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要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劳动的体验和收获。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日常表现,分析和准确把握学生所谈体验和收获的思想内涵,及时肯定其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积极意义的认识,表扬亮点,纠正观念上的偏差。要将反思交流与改进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劳动素养发展,及时查漏补缺,使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成长。要注重教师的及时评析反馈,这种反馈既可以是对学生反思内容内涵的概括、提炼和提升,也可以是重复学生反思内容的关键点以示肯定和强调,也包括对学生反思内容中错误的纠正。教师的及时反馈往往会对学生的反思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学生劳动体验的深化和劳动价值的内化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注重有准备的反思交流,强化个体反思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学生在组内和组间反思交流之前将自己的反思以文字或音像制品等可视化的方式进行组织和呈现,为自己在组内和组间反思交流与教师评析基础上的反思重构夯实基础。
1.内涵
主要是围绕劳动的精神追求,树立典型,激发劳动热情。劳动榜样可区分为劳动者榜样和劳动事实或现象榜样两种。劳动者榜样包括个体劳动榜样和群体劳动榜样两种。个体劳动榜样指因个体劳动行为特征明显或贡献突出而为人们所认知、认同,并内化和模仿的个体社会人,如国家和省市级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行业领袖、行业突出贡献者、行业技能能手、生活中劳动表现突出的个体等。群体劳动榜样指因群体(集体)的劳动行为特征明显或贡献突出为人们所认知、认同,并内化和模仿的某一群体社会人,如公益组织群体、年度卫生红旗班等。劳动事实或现象榜样指具体的事实或现象能显著地影响人们的劳动体验和劳动情绪,进而影响人们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行为。如美丽洁净温馨的居家环境、人们出游普遍自带垃圾袋、国家号召光盘行动等。
2.教学要点
(1)基本教学流程
图5 榜样激励基本教学流程
“教学情境创设”主要是教师依据教学实际需要,创设榜样激励教学情境。这样的情境既可以是生活中的一种事实或现象,如学校食堂餐后垃圾处理、孤寡老人的生活情境,也可以是社会或社区中的重大问题,如抗击非典、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探究劳动榜样”主要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文献检索、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榜样的先进事迹和心路历程,或者劳动事实或现象背后的社会性基础,如对钟南山院士的调查研究、中学生光盘行动调查研究等。“我心中的榜样”主要是学生根据探究的结果,用文字、影视作品或者情景剧等方式表达自己所认识的榜样,用有逻辑的主线和证据陈述相关事实、解释相关现象。“发现身边的榜样”主要是学生根据对榜样的认识,寻找生活中与榜样所表达和要求的劳动价值和劳动行为相近的人或事。“反思交流总结”主要是学生就整个榜样激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和分享,并由教师进行概括性提炼总结。
(2)教学建议
榜样激励要注意遴选、树立多类型榜样,不仅要有大国工匠、劳动模范,还要有身边劳动表现优异的普通劳动者和同学,选择切实可行的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先进典型,不能一味追求令人望而生畏的“高、大、全”的典型,让学生感受到榜样的可达性、可学习性。要指导学生从榜样的具体事迹中领悟他们的高尚精神和优良品质,在重大、关键和相连的系列具体事迹中体验榜样的心灵转化和实践历程,感受到榜样的真实性、生活性,避免大而空、华而虚的道德说教。要明确要求学生在日常劳动实践中努力向榜样看齐,强调学习榜样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更要用实际行动来践行榜样的高尚精神和优良品质,促进学生的榜样学习由产出过程向动机过程转化。要强化教师的榜样学习示范,教师自身要知行合一,要成为榜样学习的实施者和榜样的高尚精神与优良品质的践行者。
从教学实施的视角对五个关键环节的内涵和教学要点的解读只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以更清晰、更深刻地认识之,进而更好地理解之、灵活运用之,并不意味着五个关键环节是分离的、割裂的。相反,五个关键环节是互为基础、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并统一于中小学劳动教育育人目标中,其教学的实施应该围绕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劳动项目内容特点进行统筹设计,充分发挥五个关键环节的整体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