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育肥期藏羔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2021-05-25 07:58:56李雪清彭秀秀侯生珍桂林生
西南农业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眼肌肉样粗脂肪

周 力,李雪清,彭秀秀,王 静,侯生珍,桂林生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 西宁 810016)

【研究意义】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肉品质的追求从以往的数量转为质量[1],生产更多优质、高档的畜禽产品便成了当前畜牧业研究的重要方向。而羊肉品质的调控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通过人为的控制动物营养摄入量来改善其肉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调控方式[2]。【前人研究进展】在反刍动物营养研究中,赵洋洋等[3]研究发现,饲喂高粗蛋白质水平的日粮,能够提高荷斯坦奶公牛的眼肌面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肉质。张杰[4]试验表明,在高营养水平下,3~12月龄的荷斯坦奶公犊肌肉中粗脂肪含量下降,而粗蛋白质和水分含量则呈上升的趋势。马铁伟等[5]也进一步证实,随着日粮营养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增加3月龄湖羊公羔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还能改善其肉质。【本研究切入点】前期关于藏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长发育[6]、繁殖性能[7]和表观消化[8]等方面,没有系统进行过营养需要量对其肉品质影响的相关研究,因此制约了藏羊的推广与普及。藏羊是我国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特有的种质资源,能够在高寒、低氧、营养物质匮乏等恶劣环境下生存并繁衍生息[9]。不仅为产区牧民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同时也成为我国养羊业重要组成部分[10]。【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本试验以高海拔地区的藏羊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育肥期藏羊母羔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日粮精粗比,以期为高原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9年5-8月在青海省共和县香咔梅朵牧业有限公司进行。选取210只体况良好且体重相近(22.00±0.54)kg 3月龄藏母羊,随机分为7组,每组30只,分别饲喂精粗比为80∶20、70∶30、60∶40、50∶50、40∶60、30∶70和20∶80的全混合日粮,即试验Ⅰ~Ⅶ组。整个试验期10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 。

1.2 日粮配制及饲养管理

各组试验日粮均由精料和粗料组成,精饲料根据当地藏羊饲养实际情况以及参考《肉羊饲养标准》(NY/T 816-2004)设计而成,精饲料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粗饲料由燕麦青干草和燕麦青贮组成(按干物质1∶1计)。试验期间,每天将精料与粗料混合搅拌均匀后饲喂2次(8∶00和17∶30),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其他饲养管理均按照羊场的规定执行。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1 屠宰性能测定 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挑选3只体重相近的藏羊,禁水12 h、空腹24 h,称重,记录为宰前活重,按颈动脉放血法进行屠宰。

胴体重(Carcass weight):指藏羊经屠宰放血后,除去头、尾、四肢和内脏等剩余躯体的重量。

屠宰率(Dressing percentage):指藏羊屠宰后静置30~45 min后的胴体重(肾脏及肾脂除外)占宰前活重的百分比。

屠宰率(100 %)=胴体重(kg)/宰前活重(kg)×100 %

眼肌面积(Eye muscle area):利用硫酸纸绘制出藏羊第12~13肋骨间脊椎上方的横断面积。

眼肌面积(cm2)=眼肌高度×眼肌宽度×0.7。

1.3.2 肌肉食用品质测定 屠宰1 h内采集藏羊的背最长肌约1.0 kg装入自封袋,由冰盒带回,剔除肉中筋膜和脂肪后测定其肉品质相关指标。

表1 日粮精饲料组成及营养水平(干物质基础)

pH:参考Szerman等[11]的方法。用PHS-3C型pH计测定45 min背最长肌pH值,记为pH45 min。放置4 ℃冰箱,24 h后测定pH值,记为pH24 h。每块肌肉取3个不同位置,将pH计插入肉中1~2 cm进行测定,结果取3次测定的平均值。

肉色 (meat colour) :参考Hayes等[12]的方法。采用CR-400S色差仪测定屠宰1 h背最长肌不同位置,重复测定的3~4次,取平均值。测定结果以亮度(L*)、红度(a*)和黄度(b*)表示。

失水率(Water loss rate):参考冯涛[13]的方法。将肉样称重后放入离心机离心4 000 r/min,离心30 min,用吸水纸吸取样品表面水分,再称重量。

失水率(100 %)=(离心前肉样重量-离心后肉样重量)/离心前肉样重量×100 %

蒸煮损失( Cooking loss) :参照徐晨晨等[14]的方法并略作修改。将4 ℃冰箱背最长肌取出,称质量后置于蒸煮袋中,放入80 ℃水中,直到肉中心温度达到70 ℃将其取出,冷却至室温,用吸水纸吸干肉样表面水分,最后再称质量。

蒸煮损失(100 %)=(蒸前肉样质量-蒸后肉样质量)/蒸煮肉样质量×100 %

剪切力(shear force):参照Bouton等[15]的方法略作修改。将测完蒸煮损失后的肉样,沿着肌纤维方向修成1 cm×1 cm×1.5 cm的肉块。用C-LM3B型嫩度仪测定其嫩度,测定3次,结果取其平均值。

1.3.3 肌肉营养成分测定 水分(Moisture)、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粗脂肪(Ether extract)和灰分(Ash)含量分别参照GB/T 50093-2010《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T 50095-2010《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T 50096-2010《食品中脂肪的测定》、GB/T 50094-2010《食品中灰分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试验数据经Excel 2016初步处理,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one-way ANOVA),Duncan’s法进行组间多重比较检验,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 (mean±SD) 表示,P<0.05作为显著性差异判断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育肥期藏羔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见,各组藏羊的初始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均显著高于Ⅴ组、Ⅵ组和Ⅶ组(P<0.05),且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宰眼肌面积显著高于Ⅴ组、Ⅵ组和Ⅶ组(P<0.05),且与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适宜的精粗比日粮能明显提高藏羔羊的屠宰性能。

2.2 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育肥期藏羔羊肌肉食用品质的影响

由表3可见,试验Ⅵ组和Ⅶ组蒸煮损失显著高于Ⅲ组、Ⅳ组(P<0.05),且与Ⅰ组、Ⅱ组和Ⅴ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和Ⅶ组剪切力显著高于Ⅳ组、Ⅴ组(P<0.05),且与Ⅵ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和Ⅲ组亮度显著高于Ⅶ组(P<0.05),且与Ⅱ组、Ⅳ组、Ⅴ组和Ⅵ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Ⅳ组红度显著高于Ⅵ组、Ⅶ组(P<0.05),且与Ⅰ组、Ⅱ组、Ⅲ组和Ⅴ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和Ⅱ组黄度显著高于Ⅶ组(P<0.05),且与Ⅲ组、Ⅳ组、Ⅴ组和Ⅵ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其他食用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不同精粗比日粮对藏羊肌肉蒸煮损失、剪切力、亮度、红度和黄度有明显的影响,而对pH45 min、pH24 h及失水率的影响较小。

表2 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藏羔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表3 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藏羔羊肌肉食用品质的影响

表4 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藏羔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2.3 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育肥期藏羔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由表4可见,试验Ⅰ组和Ⅱ组粗脂肪显著高于Ⅴ组、Ⅵ组、Ⅶ组(P<0.05),且与Ⅲ组、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Ⅳ组粗灰分显著高于Ⅰ组、Ⅱ组、Ⅴ组、Ⅵ组和Ⅶ组(P<0.05),且与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水分和粗蛋白质无显著差异 (P>0.05)。可知,不同精粗比日粮对藏羊肌肉粗脂肪和灰分有明显的影响,而对水分和粗蛋白质的影响较小。

3 讨 论

3.1 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育肥期藏羔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日粮营养水平与反刍动物的屠宰性能存在密切联系[16]。刘鹤翔[17]试验表明,精粗比为50∶50日粮的胴体重分别比精粗比为30∶70和40∶60日粮高出7.79 %、5.64 %,屠宰率均高出1.02 %,同时50∶50和40∶60组眼肌面积分别比30∶70组高出24.34 %、19.25 %。程光民等[18]研究显示,饲喂精粗比为55∶45日粮的莱芜黑公山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屠宰率均显著高于饲喂精粗比为35∶65日粮;同时饲喂精粗比为45∶55日粮的莱芜黑母山羊的屠宰率显著高于饲喂精粗比为55∶45、35∶65日粮。Majdoub-Mathlouthi等[19]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反刍动物的胴体重和屠宰率是评判屠宰性能高低的重要指标[20],眼肌面积是反映胴体的发育程度,一般而言,眼肌面积与胴体重呈正相关[21]。本试验发现,饲喂精粗比为80∶20、70∶30和60∶40日粮的藏羊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和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精粗比为40∶60、30∶70和20∶80日粮,但较精粗比为50∶50的日粮差异不显著。这是因为精料水平高的饲粮,含有较多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使得日粮在瘤胃内快速发酵,能够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增强其生长发育,从而提高动物的屠宰性能。

3.2 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育肥期藏羔羊肌肉食用品质的影响

肌肉pH值是代表反刍动物屠宰后肌糖原降解快慢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肉品质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据[22]。正常情况下,pH45 min值变化范围pH为5.9~6.5,随着产生乳酸的不断增多,pH24 h为5.4~5.7[23]。本次试验测得各组羊肉pH45 min均在正常范围内,而pH24 h均高于5.7,可能由于藏羊在屠宰前受到的应激所致有关,与赵彦光等[24]对云南半细毛羊肌肉pH的研究结果相似。失水率和蒸煮损失率均是反映肌肉保水性能有效指标,失水率与蒸煮损失率越小,表示保水性越佳,肉质柔嫩,其品质也就越好[25]。本试验中,饲喂精粗比为60∶40和50∶50日粮的蒸煮损失显著低于精粗比30∶70和20∶80日粮,较其他3组差异不显著,另外发现不同精粗比日粮对藏羊失水率无明显影响。Ozawa等[26]指出肌肉嫩度通常用剪切力来表示,剪切力越大代表其嫩度越小,反之则越嫩。本试验发现,试验Ⅳ组剪切力最小,说明饲喂精粗比为50∶50日粮的肌肉嫩度最佳。肉色是消费者评定羊肉新鲜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首要因素[27]。Mancini等[28]认为亮度和黄度越低,红度越高,表明肉色越好,肉质也就越佳。从本试验来看,除Ⅶ组外,其他各组藏羊肌肉亮度和黄度差异均不显著,但红度以精粗比为50∶50日粮最大。

3.3 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育肥期藏羔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动物肌肉中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等[29]。其中水分含量与肌肉的多汁性有关[30]。粗灰分含量的增加说明肉质沉积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越高[31]。而粗蛋白质及粗脂肪含量直接决定着羊肉的营养价值,适量的脂肪能提高肌肉的嫩度、适口性以及芳香味等,但脂肪含量过高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32]。占今舜等[33]研究表示,饲喂精粗比为70∶30日粮的湖羊后腿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精粗比为40∶60日粮,各组水分和粗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王子苑[34]研究发现,饲喂精粗比为40∶60日粮的大足黑山羊肌肉粗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精粗比为30∶70、20∶80和10∶90日粮,而不同精粗比日粮对水分的影响甚微。本试验中,饲喂精粗比为80∶20和70∶30日粮的藏羊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饲喂精粗比为40∶60、30∶70和20∶80日粮,但不同精粗比日粮对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说明提高精料水平日粮可以促进羔羊脂肪的合成效率,加快脂肪沉积,这与上述研究结论相一致。此外,本试验亦发现,饲喂精粗比50∶50日粮的藏羊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饲喂精粗比为80∶20、40∶60、30∶70和20∶80日粮,这与李妍等[35]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可能与动物品种、饲粮类型、生理阶段等不同有关,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 结 论

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日粮精粗比不仅可以提高育肥期藏羔羊屠宰性能,还能改善其肉品质,其中以精粗比为50∶50的全混合日粮饲喂效果较佳。

猜你喜欢
眼肌肉样粗脂肪
北京黑猪FUBP3和USP43基因多态性与眼肌面积性状的关联分析
烤烟粗脂肪提取工艺优化及光谱测定方法研究
低钠盐酱牛肉贮藏品质的变化
沙乌头猪二元杂种猪活体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的研究
养猪(2020年2期)2020-04-14 11:42:50
葡萄皮提取物协同冰鲜对牛肉的抗氧化效果
三元猪不同体重阶段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的研究
养猪(2019年3期)2019-06-19 06:53:14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探究解冻过程中肌原纤维水对鸡肉食用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2019年9期)2019-06-04 02:54:26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研究不同解冻方式对冻猪肉食用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2019年7期)2019-05-05 06:56:42
粗脂肪的提取和定量测定的对比研究
四种牧草在滨海盐渍土生境下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的研究
绿色科技(2016年20期)2016-12-27 17:2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