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21-05-25 16:59罗辉
南北桥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改革策略创新能力

罗辉

【摘    要】《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在创新教育的理念下需要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进行不断改革,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教育目标,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大胆创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本文主要针对创新能力培养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创新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  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2.024

机械设计基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为了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将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有效落实,教师要针对课程教学进行全面改革,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下面就针对基于创新能力培养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进行简单阐述。

一、采用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要想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才能促进学生产生创新动机,从而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开放性的教学方式,不仅要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丰富自身的知识和技能,还要为学生创设自由舒缓的教学环境,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进行大胆想象,积极思考和交流,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1]。一般在开展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总是将机械零件和机械原理分割开来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在学习完之后并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机械产品形象,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要对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将机械零件和机械原理内容联合起来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机械产品进行系统化、整体化的认知,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意识。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平面连杆机构”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先引导学生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形式;然后引导学生对平面连杆机构的演化过程进行了解,并详细讲解后续涉及到的相关机构;最后再将所有的内容串联起来进行讲解,以图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平面连杆机构进行系统性学习,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这种教学方式将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思维能力,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采用问题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想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各类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最后利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不断发展和提升[2]。问题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可以将相关的教学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和学习,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质疑,不断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行星轮系及其传动比”相关知识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行星轮系传动比计算进行准确掌握,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问题一,是否可以利用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公式来进行行星轮系传动比的计算?问题二,转化轮系是由何而得?问题三,是否可以利用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公式来进行转化轮系传动比的计算?问题四,转化轮系和行星轮系中对应构件存在着怎样的运动关系?问题五,教材中行星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公式是怎么得出的?这种方法可靠不可靠?通过以上问题的设置启发学生思考,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采用理论结合实验的教学方法,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在开展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的过程中,不仅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还要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要想实现自身的教育目标,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创设一定的条件[3],因为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培养和提升,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需要学生掌握丰富的实践技能。因此,在开展高职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加大实验教学力度,丰富实验教学内容,让实验教学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感知能力,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知识,促进其创新能力不断强化。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相关拼装实验的过程时,可以采用开放性的实验教学,为学生营造自由舒缓轻松快乐的实验氛围,将设备的工作原理给到学生,让学生根据设备的工作原理对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在过程中对影响机械设计的各方面的因素要进行综合考虑,保障各个结构的工作科学合理的搭配。尤其是在开展一些机电产品拆装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主探究结构组成的原理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尝试用不同的传动方式来实现动力的供给,从而让学生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深度认知和理解,对实验原理进行深度掌握,让学生设计出来的相关产品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实用性,进而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语

在开展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学进行全面改革,采用开放型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利用问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有效实现高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项目:高职院校创新培养体系的构建(项目编号:18SA0254)】

参考文献

[1]黄爱维,陈媛媛,金亚云,等.混合教学模式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时代汽车,2021(1):44-45.

[2]李小周,王湘,温芳.基于“双一流”背景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21(1):106-108,116.

[3]安军,范劲松.工业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探討[J].大学教育,2021(4):71-73.

猜你喜欢
机械设计基础改革策略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导入方法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新形势下专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研究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多元化评价的研究与实施
机械设计基础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试论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