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力曼·巴依达吾来特
【摘 要】人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这个培养在现代社会一方面是知识导向的,另一方面也是含有价值取向的。以价值取向为主要特征的立德树人可以认为是文科相较于理科更重要的职责。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中下游的中小学乃至学前教育的行为。长期以来,各类有用的人才培养纷纷聚焦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即学生个体“发动机更为强劲”。然而,发动机不是方向盘,虽足以提供动能,却不能引导方向,引导人类前进方向的还应该是关于德行的思考与培养。涉农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关键词】高校 经济管理类专业 课程思政 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5.041
就高校而言,经濟管理类专业进行课程思政创新改革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途径,课程思政的基础是课程,重点是思政,关键是教师,效果是学生。因此,深层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切实融入,是课程思政成功的关键。
一、课程与思政之内在逻辑性
1.建瓴之魂是思政。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既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技术,也需要具备胸怀天下、敢于担当、勇往直前、创新拼搏的情怀和勇气。传统惯性思维将“思政”作为“课程”的定语,体现为思政类课程群,且此类课程由专业思政教师担任,各院校设立专门教学部门,如“马列部”承担思政教学任务。长期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单独设置的课程模块,使得思政教育一直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与专业教学明显分离,学生缺乏学习动力,表面重视,实则怠慢,导致原本核心的课程逐渐被孤立化和边缘化。
2.落地之处。如果把思政课程看作是显性的单一维度的概念,那课程思政就是隐性的多重维度范畴。根据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的发展主义课程论,学生的整体个性发展,即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教学活动都是立足于课程展开的。课程思政中的“课程”涵盖在高校中开设的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中。
二、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分析
1.共同思政元素。目前,更多企业开始重视我国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管理思想,并切实引入企业管理中,获得良好成效。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而且更加容易被员工所接受。在我国文化历史中蕴藏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值得学习和研究,在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应以教材为基础,借鉴西方传统管理思想的优秀经验,结合专业与课程特性,挖掘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并将其融入课程当中。所有高校通过多年不断地探索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训,构成了蕴含本校管理思想的校园文化体系,这也是各高校培养的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有所不同的主要因素。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应以校训为人才培养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融合校园文化体系,深入学生内心。
2.不同专业思政元素。经济管理类专业种类繁多,但是不同的专业培养目标不同,未来工作岗位与内容也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思政教育层面也存在许多不同的元素。就职业素养而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本管理思想,包括怎样均衡企业成本与员工利益间的关系以及树立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财务管理专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等。市场营销专业更加侧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诚信品质、创新创造能力等。
三、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路径
(一)思政元素映射
“经济法基础”作为专业教学课程,与课程思政并非两条平行线,而是相交线,交点汇集在如何培养“德法兼修”的新时代人才。基于“一体五翼”价值目标,对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归类,并将其有机融入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中。如果将专业教学形容为“明线”,那么课程思政就是一条“暗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映射、融盐入汤、双轨并行,共同实现育德和育才的有机统一。经过教学加工和重构,将“经济法基础”课程分为八个单元,结合价值目标,梳理出每个单元的主要价值点。这些价值点既是各单元最突出的思政元素,也是课程资源和教学手段呈现的落脚点。
(二)识别课程思政结合点,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
第一,确定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思政融入点。在经济学课程讲授中,在学习合经济学理论的同时,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效嵌入到专业知识中,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情感、价值观及爱国爱家爱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自我成长与提高。例如,不论是理论经济学还是应用经济学,都立足解释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行;不论是政治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都立足解释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什么好;不论是福利经济学还是发展经济学,都立足解释清楚中国制度为什么优;不论是经典著作选读还是经济发展史导读,都立足解释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先进。总之,我们透过知识点的讲授,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第二,增加体现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学方法中,将“培养什么人才”深度对接“如何培养人才”,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强教学互动,在讨论中引导和强化学生,加强进取精神、创造能力、国家情怀的培养。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充分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形成有特色的教案、课件和微课,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
(三)实时更新教学理念
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存在需中国化与可中国化的问题。经济学创新发展始终致力于高度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为专业教学实施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与素材。课程思政属于新型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是我国新时代思想教育的适度强化。我国传统教育理论、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文化理论等都是课程思政的重要理论基础,是课程系统性与协调性的高度耦合,是理性价值与工具价值的实时统一,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会贯通。基于课程思政角度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理念主要划分为三个层次,呈现了由培养基本能力到高尚情怀的过程。第一层是注重培养实践能力,以经济学方法分析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问题,实现知识的实践应用与迁移。这是最为基础的层次,体现的是课程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要求,需要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互融合加以实现。第二层是注重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以响应学习型社会建设目标,促使学生在后续学习、工作、生活中能主动学习,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需求。这是中间层次,体现的是课程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需要通过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加以实现。第三层是重视培养学生求真、务实、严谨、创新的科学精神态度以及家国情怀,从而实现与我国经济、社会密切结合的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任务。这是最高层次,体现的是课程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需以顺利实施课程思政加以实现。
(四)打造教学“金师”团队,提升教学效果
第一,树立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经济学课程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思想和人格的培育者,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支持者。第二,加强学习,增强课程交流。课程思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授课中要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用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教师团队要不断学习,加强交流。邀请兄弟院校经济学教学团队进行交流、开展共同教学研讨;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提升团队授课能力。邀请学校党委书记参加课程思政建设设计、政治方向把关、教学改革指导和示范课。支持教师进修培训、出国访学,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第三,鼓励教师以科研促教学。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并将优秀的研究成果带进课堂,以生动鲜活的例子讲述经济学在经济建设中的应用,讲述中国经济改革的热点和奇迹,加深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解和认识,使其不断产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认同,增强自信。
(五)师生共情话思政
教师讲授也是思政融入课堂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的主要阵地。但思政融入不能靠教师单方面的作用,如果不能使学生产生“心灵感应”,那这样的教学效果就是微乎其微的。思政要想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必须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设计和呈现,二是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引导和启发,三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积极体验和感悟。三者缺一不可,并具有先后承接关系。以“要约承诺规则”这一教学内容为例,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协作,对案例进行探析探究,初步认识买卖双方遵信用、守承諾的重要性,教师通过启发讲授,进一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激发思想碰撞,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明确人之诚信的重要性。
(六)切实精选课程内容
在讲授经济管理绪论时,详细阐述资源的稀缺、配置、利用以及经济制度与机会成本等相关知识点。在讲授基础理论知识时,权衡取舍原理与机会成本原理,指导学生学会珍惜时间,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引导学生考虑人的本质特性是自私自利的观点时,正面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西方经济学认为社会整体利益与群体、个人利益是相对立的,市场作用与国家作用是相对立的,这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矛盾。
四、结束语
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教书育人目标、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主要途径,各专业课程都应积极配合,与思政教育共同前行、相辅相成。教师应严格遵守思政工作规范,科学遵循教书育人规则与学生成长规律,有效提升教学的水平与能力。课程思政侧重于引领,但是也需要触及灵魂,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学科理论复杂性以及独特的学科属性、知识体系,这要求教师在结合学科设计思政内容时,要合理统筹系统方案,完善教学体系。基于教学目标指导,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并根据课程思政要求调整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使教学过程顺利开展,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田君.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分析[J].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6):228.
[2]于桂花.“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5):27.
[3]栾红旭,刘世刚,栾淞婷,等.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创新经济法教学过程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