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推出,拓展了初中数学教学目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基于此,文章从核心素养角度入手,分析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练存在的问题,结合苏科版教学案例,归纳总结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练策略,使教学有效实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1)29-0096
前言: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应结合社会发展及学生自身的终身发展需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实施针对性、有效性的教学。对于初中数学而言,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形成、数学模型思想的构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运用、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等内容,而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依赖于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习活动及练习活动进行针对性培养,创新性的开展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练。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练现状
第一,教学重形式轻内容,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考虑到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改革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翻转课堂及慕课等教学模式,但过于重视新型教学模式,未将其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难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数学知识的本源,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地再探究,不能有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第二,学习重传递轻构建,部分教师未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仅仅将学生作为知识的接收者,直接向学生讲授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课堂不具备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环境,学生被动的“灌输式”学习,学习成果当然不理想, 数学知识的掌握不牢固,数学思维的运用不熟练;第三,练习重结果轻过程,课堂练习用于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知识是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环节,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练习时仅注重学生练习的最终结果,未考虑学生的问题解决思路的形成过程,使课堂练习流于形式,或者采取反复、机械训练的方式达到预设效果,不能针对性改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2]。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练策略
1.深入挖掘核心素养目标
对于初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重形式轻内容问题,建议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深入挖掘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目标, 明确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落实要求和实施策略,有针对性和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活动,保障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的深入渗透, 以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在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的“三角形中位线”知识点的教学时,基于核心素养要求,明确如下教学目标:(1)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2)能够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概念论证与计算,培养学生数据计算、数据分析与论证思维;(3)在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可正确添加辅助线,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目标指导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教学活动:
第一,课前导入,为各小组提供一把剪刀,要求学生剪裁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探究如何将此平行四边形剪接,拼成三角形,通过等积变换引出“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第二,模型构建,要求学生自主绘制三角形,并根据概念画出三角形的中位线,结合第一部分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发展学生符号意识、创新思维及推理能力;第三,问题分析,教师根据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应用场景,提出计算问题及证明问题,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第四,拓展延伸,教师提出拓展延伸问题,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如下问题:将三角形两边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n 等分点连接,获得的线段和第三条边有何关系,等分线划分的三角形不同区域的面积有何关系?如此等等,培养学生数学模型与创新应用意识的素养。
2.组织学生探究数学知识
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学习重传递轻构建问题,初中数学教师应改变教学理念,合理利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注重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与生生合作,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在思考学习中形成核心素养。以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下册中“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为例,教师设计如下学习活动,组织学生探究数学知识。
在课前导入中,教师组织学生回顾“乘方”的概念,提出“am + n 是多少个 a 相乘”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明确“am · an = am + n ” ,对同底数幂的乘法有初步认识;然后,提出“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中,为何强调“同底数” ,如果底数不相同,應如何运算, 如探究“am ·bn ”的运算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明确同底数幂的乘法原则;最后,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am - n 能否用(m-n)个 a 相乘来表示?”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如果可以表示,将计算结果用数学符号表示;如果不能,需说明理由。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从数学知识体系入手,设计有层次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同底数幂乘法的相关知识,为学习同底数幂的除法打下铺垫,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类比学习,便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实现有效学习。
3.优化练习题设计与评价
在练习题设计中,考虑到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教师可针对所学知识内容,设计变式训练题目,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例如,在代数计算类问题中,教师可通过代数式系数、顺序变化或问题角度变化,实现变式训练。如将(a+b)(a -b)更换为(2a+b)(2a-b) ,将(2a+3b)(2a-3b)更换为(-2a+3b)(-2a-3b)或(2a+3b)(3b-2a)。在二次函数图像考查中,设计如下问题:已知 y = ax2+bx+c( a≠0)为二次函数,如果 b 为0 ,该二次函数的图像有何特点?如果 c 为0 ,该二次函数的图像有何特点?如果 b、c 均为0 ,该二次函数的图像有何特点?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学生理论基础,拓展学生数学思维。
在练习题评价中,教师应将练习题结果评价拓展为课堂学习过程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探究活动的表现和练习题解题思路的清晰度、书写过程的规范化以及结果的正确性,实施综合评价,给予学生课堂学习建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学习, 纠正学生的错误解题思路,指导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数学学习, 进而掌握数学学习方法,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教师应深入挖掘核心素养目标,以此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学生学习存在重传递轻构建的问题,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历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课堂练习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教师应优化练习题的设计与评价,做好课堂反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国强,段志贵.构建初中数学思维可视化课堂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10):59-62.
2董林伟.数学实验:初中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J].全球教育展望,2020 ,49(9):103-115.
作者简介:郭敏(1980.09--);性别:女,籍贯:江苏省徐州人, 学历:本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现有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工业园区南湖学校2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