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勇
[摘 要]应试教育的束缚让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专注于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讲解,而忽视了数学文化的渗透,导致很多小学生将数学看作一门冰冷的、机械化的学科。在强调要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师既要专注知识讲解,还要重视并加强数学文化建构,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文化;建构研究;小学
数学文化蕴含丰富的精神与思想,这些精神与思想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高效教学视角下,数学教师要将这些数学文化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增强数学知识的亲切感,缩小学生与数学之间的心理距离,促使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基于数学史的讲解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当前,围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推动学生内在发展已成为数学学科教育的重要目标。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答题的正确率,而忽视了对数学知识的由来和意义的介绍,最终导致学生缺少学习的动力。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真实的数学历史年代,感受数学的发展历程,使数学世界变得更加有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文化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数学史就是一个有效载体。在以数学文化构建为目标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穿插数学史,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被发掘和发现的过程,深化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概念、公式、原理的理解,这对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1]。例如,在给学生讲完“质数”这个概念之后,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进埃拉托斯特尼为了寻找质数所采取的方法,并和学生一起探讨和验证这种方法。引进这样的数学史,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并记住“质数”的内涵,还能促进数学文化的渗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还有许多数学历史人物、历史小故事等,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以教材为蓝本,拓展相关资源,在课堂中为学生讲述有趣的历史故事,还可以通过视频、动画、图片等形式呈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为学生创造有趣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故事中了解数学,爱上数学,更能感悟到古代算数的别样魅力。
二、通过数学家的故事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在数学的发展历程中,无数数学家的存在让数学熠熠生辉,这也正是教师需要让小学生从小学习的数学文化之一,高斯、费马、笛卡尔、沈括等无数的中外数學家的故事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抽象的数学教学中,这些鲜活人物的出现及其探究数学的经历也能让学生加深对数学学科的理解。
数学是一门建立在大量概念、公式和与原理上的学科,而这些特定的公式、概念等均是不计其数的数学家付出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所获得的。换言之,在数学史上,有很多凭借着自己的求知欲、坚持不懈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为数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数学家[2]。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穿插着讲解这些数学家的事迹,引导学生以这些数学家为榜样,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顽强的毅力,培养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例如,在讲到“圆周率”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不仅要讲圆周率是什么,更要讲圆周率从哪里来,代表了什么含义,深入挖掘圆周率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历史故事,将祖冲之探索圆周率的艰辛历程以视频或图片等生动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在几千年前没有计算器甚至连算盘也没有的年代,祖冲之凭借着算筹这种粗糙的计算工具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的故事。通过更多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正是因为这些数学家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和辛苦,才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取得了今天丰硕的成果。通过讲述数学家故事而对学生实施成功教育、挫折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温度,还能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3]。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中讲述数学历史人物时,不仅要讲述,更要善于运用一些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为学生展现生动的、有趣的故事,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使学生在看故事的同时学习到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数学文化,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效果。
三、基于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总会出现一个普遍性问题:学习过的知识点在用于解决新题型时正确率急速下降,这是学生没有彻底掌握知识的表现。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要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所以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更不能忽略学生良好数学思维的培养。
在以建构数学文化而展开数学教学活动的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解数学知识,还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一门有思想、有文化的学科。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模型、转化、归纳、演变、数学结合等。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要将这样的数学思想方法巧妙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例如,在讲解“路程”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尤其在分析应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边分析问题一边绘制图形,将题目中给出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具象图形。这样,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各个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有效梳理待求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感受数与形转化的魅力,这对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数学模型思想也是经常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生活化情境教学法,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联系熟悉的生活场景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通过树立数学探索精神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对其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但其同时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发散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学生按照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解答,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给出的方法进行总结,达到一题多解的效果。通过长期坚持,能帮助使学生养成爱思考、勇于探索的好习惯。此外,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难度更高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纵向发展,同时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习惯,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和学生的长期坚持,因此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学生寻找并设计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索精神。
五、基于学生生活实际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中的大部分知识虽然具有抽象性与归纳性,但在生活中,数学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因此教师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过程中要从实际生活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亲近感。对于低年级阶段的数字计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帮助父母买东西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计算能力;高年级的数学教学应强调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则可以将一些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如校园中的卫生区打扫、草坪面积等,将数学问题导入生活情境更有助于学生理解问题本质,也能增强学生的联想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生活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实际,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教师可在描述问题后提问学生:当你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会怎样解决呢?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新授环节,课堂也可以化为一种生活情境,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生活情境的表演,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以将课堂变为超市、菜市场、银行等需要用到人民币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通过表演小故事的形式学习相关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在布置作业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在课堂中学到的数学知识自己设计题目,互相考察,在出题、解题、评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数学文化素养。
数学文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可以让课堂更加生动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认识到数学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并深入挖掘其价值,全面掌握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也借此推动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策力,蒋秋.让数学文化成为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的抓手——全国“小学数学文化”教学观摩研讨会暨小学数学文化优质课大赛会议[J].数学教育学报,2015(6):97.
[2]符蓉.核心素养理念下利用小学数学“阅读材料”渗透數学文化的实践研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4):90.
[3]张峰,靳燕鹏.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以负数的认识为例[J]. 菏泽学院学报,2017(5):138-142.
(责任编辑 姚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