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婧 邢淑芬
一、研究背景
学校功能涉及学生出勤情況、学业成就和社会关系等多方面,是衡量学生在校表现及个体发展的重要指标。学生的学校功能受到自身、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多种系统风险因素的影响,但以往研究多是考察单一风险因素的影响。累积风险理论(Cumulative Risk Theory, CRT)认为,与单一风险因素相比,个体面对的风险因素的数量对其发展结果的预测作用更强。儿童面对的风险因素越多,就越可能出现消极发展结果。
二、研究过程及结果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风险因素的累积效应,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育学院的汉弗莱(Humphery)教授和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阿什沃斯(Ashworth)博士选取了英国3084名6~7岁小学生,对其面对的风险因素数量与学校功能(包括破坏行为和阅读成就)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二者之间函数关系的形式。研究结果如下。
一是学生的累积风险指数能够正向预测其破坏行为,负向预测其阅读成就。这一结果支持了累积风险理论的第一个假说,即儿童面对的风险因素越多,其出现消极发展结果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是累积风险指数对儿童破坏行为和阅读成就的预测效力大于单一风险因子。即儿童面对的风险因素中没有某一种因素是更重要的,而是风险因素的累积导致了儿童的消极发展结果。
三是累积风险指数与儿童破坏行为及阅读成就之间的函数关系并非线性模式。因此,在探究儿童发展时有必要考察风险因素的累积模式。
具体来说,当风险指数大于1时,累积风险对儿童破坏行为的影响效应会越来越大,即呈现“恶化模式”。当风险指数大于2时,儿童的阅读成就也出现“恶化模式”。这说明当风险因素达到某个特定值后,儿童便难以承受风险因素的负面影响,从而造成问题行为陡然增加。但当风险指数大于3时,风险因素对破坏行为的影响会越来越小,即呈现“饱和模式”,这可能是因为儿童的发展已经严重受损。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学校的干预策略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是学校应该采取普遍性干预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学生所面对近端和远端风险因素的数量。二是对于高风险学生,学校应使用跨领域风险因素检查表确定其面对的具体风险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其所面对的累积风险水平。三是提高对风险因子的认识,做到防患于未然。四是注重增加保护因素,如高自尊、体验成功等,以增强学生的韧性,缓冲风险因素的负面影响。
资料来源:
Ashworth, E., & Humphrey, N. (2020). More than the sum of its parts: Cumulative risk effects on school functioning in middle childhood.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0(1), 43-61.
(责任编辑 姚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