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探讨

2021-05-19 09:53叶荻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6期
关键词:消防安全探讨

叶荻

摘 要:文物古建筑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研究古代社会的宝贵资料。做好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关系到文物的可持续保护和发展,是各级文博单位的重要责任,也是全社会共同的义务和责任。文章结合工作实际,对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进行探讨,希望为提升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探讨

消防安全是文物古建筑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目前,国内外文物消防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国际上多处古建筑相继发生火灾事故,如巴西国家博物馆、法国巴黎圣母院等。从国内来看,武当山古建筑群、云南大理“1·3”古城楼火灾事故、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法轮寺、浙江永嘉司马第大屋、贵州东山古建筑群等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均发生火灾。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遭受严重损失,也为我国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因此,国家有关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把文物火灾事故作为危害文物安全的重大风险,要求全国各级文博单位打赢文物安全防范攻坚战。

1 文物古建筑容易引起火灾的原因分析

应急部门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各省市发生重点文物古建筑火灾300余起,直接财产损失达2000余万元。分析起火原因,其中三分之一是由于电器使用不当引起,用火不当和吸烟引起的占五分之一,生产作业事故、自然或天气因素导致的火灾占十分之一。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文物古建筑旅游景区,特别是在清明节、国庆节等旅游旺季,到寺庙上香的游客骤增,火灾防控工作压力大,遇到炎热干燥的天气,若忽视对香火区及游客吸烟管理,极易引发文物古建筑火灾的发生。

另外,古建筑自身的特点也是造成火灾的重要原因。我国各类古建筑多数以砖木结构为主,多采用松、柏、杉、楠等易燃木材,火灾风险大,而且多数古建筑是以群落为主,毗连的木结构建筑容易连片起火。而且古建筑多分布在我国较为偏僻的山谷之中,给灭火和快速救援增加了难度。

目前,由于很多古建筑分布较为广泛,保护管理机构不健全,部分文物古建筑产权不清晰,人员编制不足,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缺乏必要的维护人员,缺乏防火的专业知识和培训,消防设施配备不足,缺乏消防水源,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缺失。此外,古建筑使用人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安全意识淡薄,使用明火不当,火源、电源操作违规,私搭乱建,线路老化,消防通道不畅,上述行为都很引发火灾。近年来,国内多起古建筑群火灾都是由于地方群众保护意识不强引起,消防安全问题存在的诸多薄弱环节和隐患,给古建筑的日常消防安全和维护带来直接的威胁和影响。

2 文物消防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日臻完善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博物馆和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大检查、文物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对重点地区和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文博单位进行挂牌督办,全面排查整治火灾隐患,提升文物火灾防控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家有关应急管理和文物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从责任机制、安全防护、排查安全隐患、增强应急能力、开展宣传教育和严格督察问责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和要求,指导全国各级文博管理机构,扎实做好今后的消防安全工作。不断出台新的机制和措施,完全符合我国文物、博物馆防火实际特点和当前文物消防安全实际。

《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首要是要对古建筑的火灾风险等级开展科学评估,列出相应的火灾风险隐患清单;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使用人和周边群众严格规范使用生产生活用火,对于用于宗教活动场所的文物古建筑要加强消防管理,应划定安全重点部位,指定专人日常管理和维护。在文物古建筑保护范围内不得烧纸和燃香;严格按照电器使用规程进行操作,每年定期开展电气线路安全检查,在古建筑外安装灯具也要保持安全距离。

3 平凉市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经验和做法

笔者结合平凉市崆峒山古建筑群和平凉市博物馆消防安全工作,探讨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希望为提升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提供借鉴和启示。

崆峒山古建筑群作为全国知名的5A级风景名胜区,初建于唐、宋,古建筑遗存非常丰富,该建筑群由皇城、凌空塔和雷声峰等古建筑组成,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丰富,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近年来,平凉市崆峒山古建筑群景区旅游兴旺,游客量逐渐提高,给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和管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管理单位牢固树立“防火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工作理念,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定期组织开展消防演练,消防安全负责人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和排查隐患。消防部门也加强执法检查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进行通报。文物景区还创新管理,建设了“微型消防站”,按照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和要求,采购了水枪、水带、灭火器、消防服、消防护具、防毒面罩等器材,并对消防器材进行维护和保养。全体干部职工一丝不苟、守土有责,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严防死守,对重点部位安排专人防护。同时,该景区通过加强考核和责任追究,将责任区域分为多个片区,与责任人层层签订保护责任状,压实压牢防火责任,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加大防火知识宣传力度,向周边群众发放知识宣传单和防火明细,定期更新防火标语,确保景区的消防安全长治久安。

平凉市博物馆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也取得顯著成绩。平凉市博物馆成立于1979年,是市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坐落于崆峒山大景区龙隐寺公园内,规划前瞻高端,设计宏伟大气,为平凉城市文化地标性建筑,占地总面积126亩,总建筑面积25689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22611平方米,室外配套建筑3078平方米,设置有4个功能分区10个展厅,陈展面积11000平方米。馆藏丰富,各级各类文物达14458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1200余件,史前陶器、西周铜器、宋元瓷器、历代铜镜、造像艺术、名人字画、陇东皮影等特色鲜明。曾荣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第一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平凉市博物馆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5·18国际博物馆日”等重要节点,坚持专群结合,实现了消防警示教育常态化。平凉市消防机构和人员深入博物馆开展了一系列消防安全检查,听取相关单位负责人消防安全工作汇报,按照“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实地对用电是否规范,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到位等进行了严格检查。今年以来,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平凉市博物馆还联合市消防救援支队组织开展了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及消防灭火、安全疏散、反恐防爆等实战演练,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提升了处置突发事故和火灾自救的能力,有效检验了博物馆消防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为该馆今后扎实开展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文物及公共安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加强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措施和思考

火灾是危害古建筑安全的主要风险。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古建筑火灾诱因和风险不断增加,文物消防安全形势较为严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深入贯彻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文物消防安全的重要指示和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政策文件,确保文物古建筑的消防管理监督有力。

4.1 加强领导,发挥职能作用

贯彻落实干部“一岗双责”,把安全生产作为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列入各级管理计划的重要日程,“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严格落实文物工作“五纳入”方针,组织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干部、职工定期开展学习,学习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等法律法规。落实好相关文博单位和部门的职责,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机制,加强消防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加强有关消防、文化旅游、乡镇(街道)等部门的协同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解决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实际工作的焦点和难点。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及时拨付文物消防管理经费和防火设备的购置经费,层层落实消防责任制。按照文物安全管理属地要求,将古建筑周边影响文物消防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纳入地方政府改造计划;各级重点古建筑管理机构要建立防火档案,定期组织防火安全检查,组织开展防火宣传教育。建立公安部门和文物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畅通公安部门和文物部门的信息沟通渠道,分别指定专职联络人员,定期通报涉及文物消防安全的犯罪案件,打击和防范文物消防安全案件中的犯罪分子,分析和研判文物消防安全形势和任务,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4.2 加强古建筑的消防自救,提升群众消防意识

由于多数古建筑位置偏僻,发生火灾时,不能完全依靠消防部门赶来扑救,错过最佳的消防时机,因此,文物管理单位要从自身消防自救能力抓起,第一时间进行扑救,减少人员的伤亡和文物损失。古建筑消防设施应配置相当数量的轻便灭火器,修建消防水塔、消防水箱等,安装自动报警装置和灭火装置,保证24小时消防应急处置。广泛开展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和消防常识宣传,增强文物保护人员的消防意识。同时,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营造“文物保护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

4.3 评估火灾风险,加强制度建设

坚持源头治理,认真调查和分析文物古建筑的保护、管理现状,及时排查可能引发火灾的风险因素,分析评估风险等级,列出隐患清单。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实施风险等级管理。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和检查巡查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监督和考核奖惩,落实到消防安全管理的各环节中。重点文物古建筑保护范围内严禁使用明火,明确规定吸烟区域。全面评估风险等级,定期线路检测维护。规范电气线路的设置,防止线路不规范、超负荷运转、使用假冒伪劣电器产品等问题。实施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施工队伍要严格操作规程,配备必需的消防临近水源和消防设备,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培训,确保符合消防要求。

4.4 加强培训和学习,积极开展消防安全宣传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切实认识到火灾对文物古建筑的破坏性,高度重视文物消防安全工作,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夯实责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火灾隐患,确保古建安全。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知识,参加消防演练,营造“消防工作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通过有效的安全培训,提高管理队伍的消防知识和安全意识,增强预防火灾的综合能力。文物建筑产权单位或者管理、使用单位明确消防安全管理人,要严格遵守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有关规定,开展消防安全自查自纠,加大电气线路检查检测力度和技防措施,规范用火用电,做到源头管控。

4.5 突出重点薄弱环节,严格排查火灾隐患

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完善县、乡、村三级联防网络,定期联合消防机构开展拉网式消防安全排查,强化文物安全值班制度。文博单位主要领导要认真履行文物安全第一责任人职责,成立领导小组,制订工作方案,评估火灾风险,切实整治火灾隐患,强化防火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文物库房和展厅等重点区域的全面检查,对消防系统、通风空调、用电线路、消防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排查,完善领导值班、文物库房进出登记、用电用火、夜间巡查等制度,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防微杜渐。各级古建筑管理机构要建立健全专兼职消防队伍,定期组织文物消防安全培训和警示教育活动。

4.6 夯实安全责任,严格责任追究

实施奖惩和考评机制,各级文物部门和管理机构要建立常态化考核机制,采取现场督导、挂牌督办、约谈曝光等方式,形成对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长效考评机制。古建筑管理单位发生火灾事故的,要及时调查和分析火灾原因,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主要监管责任,给予党纪和政纪处分,触犯刑法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5 结语

文物安全重于泰山。要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吸取国内外文物古建筑火灾事故教训,做到安全生产和管理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狠抓工作责任和措施的落实,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积极消除安全生产隐患,提升自身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杜絕各类消防安全事故发生,做到“警钟长鸣”,确保各级古建筑的消防安全。

猜你喜欢
消防安全探讨
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构筑火灾“防控网”
浅析高职院校消防安全保卫工作重要性的思考
“一户一表”改造给老旧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管理带来的影响及其对策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