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丹丹,王薇薇,邓旭阳
1南京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处,江苏南京,211167;2东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江苏南京,211102
良好的睡眠质量是维持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1-2]。目前青少年睡眠问题已经被定义为国际公共卫生问题,国外一项元分析表明,包括中国在内的7个国家的大学生失眠障碍的发生率为9.4%-38.2%[3],睡眠质量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4],大学生的睡眠问题不容乐观。心理复原力即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在经历重大挫折或者逆境创伤时仍能积极应对并恢复到良好适应状态的能力[5-6]。当面对压力事件时,高水平心理复原力的个体拥有更多的保护因素,从而减少因压力事件而带来的消极影响[7-8]。多项研究证实心理复原力是睡眠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9-11],但两者间的内在作用机制仍缺乏深入研究。事实上,心理复原力与自我控制以及负性情绪存在密切联系[12-15],而自我控制的能力对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有着重要作用[13]。作为情绪保护因子的心理复原力,可以有效缓解负性情绪[7],而负性情绪又对低睡眠质量起正向预测作用[2,11,14]。因此自我控制、负性情绪可能是心理复原力与睡眠质量之间的中介变量,本研究旨在探究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取样法于2020年1-2月期间选取江苏某大学大一至大四学生为研究对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文史类和理工类专业班级各四个,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指导语一致且强调作答的真实性和个人信息的保密性,所有被试均为自愿参与,共1400名学生参与调查。剔除空白问卷、关键信息遗漏等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1246份,有效率为89%。
1.2.1 正负性情绪量表。由Waston编制,邱林等人修订,主要评估近1-2周的情绪,分为正性和负性情绪两个分量表,本研究主要使用负性情绪分量表。包括10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总分数越高,说明负性情绪越多[15]。本研究Cronbach's alpha为0.90。
1.2.2 睡眠状况自评量表。用于评定近一个月的睡眠状况,包括10个条目,采用5级计分标准,总分范围为10-50分,总分数越高,说明睡眠质量越差[16]。本研究中Cronbach's alpha为0.75。
1.2.3 自我控制量表。包括19个条目,量表采用5级计分法,含15个反向计分条目。均分大于3分,说明自我控制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均分低于3分,则处于中等偏下水平[17]。本研究中Cronbach's alpha为0.83。
1.2.4 简易韧性量表。由Smith等编制,共6个条目,采用五点计分,正向和负向计分各3条,得分越高,说明个体心理复原力越强[6]。本研究Cronbach's alpha为0.78。
采取反向计分和匿名填写以较少共同方法的变异,同时,对数据采用 Harman 单因子检验。结果显示,共有10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第1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23.36% (<40%临界值)。因此,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采用SPSS 26.0和Process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
调查对象中男生517人(41.5%),女生729人(58.5%);大一327人(26.2%)、大二386人(31.0%)、大三318人(25.5%)、大四215人(17.3%);理工类795人(63.8%),文史类451人(36.2%)。
心理复原力得分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P<0.01);理工类专业学生显著高于文史专业(P<0.01);不同年级得分差异显著,且大一年级心理复原力得分最低(P<0.05)。自我控制得分则表现为男生显著高于女生(P<0.01);理工类专业学生显著高于文史类专业(P<0.001);大三和大四年级均显著高于大一年级(P<0.05)。负性情绪得分上表现为男生的负性情绪显著多于女生(P<0.05),而专业和年级变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睡眠质量在性别、专业和年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心理复原力与自我控制呈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控制与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呈显著负相关;负性情绪与睡眠质量呈显著正相关(P<0.001)。见表2。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各变量得分比较
表2 心理复原力、自我控制、负性情绪与睡眠质量的相关分析
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检验,重复抽取样本5000,若95%的置信区间不包括0,则定义中介模型成立。结果发现心理复原力显著正向预测自我控制(β=0.46,P<0.001),而显著负向预测负性情绪(β=-0.31,P<0.001)和睡眠质量(β=-0.13,P<0.001),自我控制显著负向预测负性情绪(β=-0.36,P<0.001)和睡眠质量(β=-0.14,P<0.001),负性情绪显著正向预测睡眠质量(β=0.31,P<0.001)。见表3。
中介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控制和负性情绪在心理复原力和睡眠质量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21,占总效应(直接效应0.13)的47.73%。具体而言中介效应的三条路径组成:①间接路径1(心理复原力→自我控制→睡眠质量),②间接路径2(心理复原力→负性情绪→睡眠质量),③间接路径3(心理复原力→自我控制→负性情绪→睡眠质量)。这三条路径的效应值分别为-0.06、-0.09、-0.05,分别占总效应的13.64%、20.45%和11.36%,三条路径的Bootstrap 95%CI均不包含0,说明自我控制和负性情绪单独的中介效应和链式中介效应均显著。见表4和图1。
本研究发现女生的心理复原力和自我控制水平显著低于男生,与逯嘉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18-19],可能原因在于男生被社会赋予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在面对困难时需要良好的抗压和自我控制的能力。理工类专业学生的心理复原力和自我控制水平好于文史专业学生,与既往的元分析一致[19],理工类专业学生擅长以逻辑思维积极应对并解决问题,进而快速恢复到良好的状态并表现出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相比于大二、大三、大四年级,大一学生心理复原力水平和自我控制水平最低,可能的原因在于大一学生刚进入新的环境,对环境的可控感及应对困境的能力低于高年级的学生更容易产生挫败感,从而表现出心理复原力和自我控制水平都较低。此外研究还发现男生的负性情绪显著多于女生,可能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男性更容易压抑自己的情绪,导致负性情绪难以排解。因此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性别、年级和专业的差异,针对性制定训练方案,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复原力水平,增强自我控制以及情绪调节能力。
表3 心理复原力、自我控制、负性情绪与睡眠质量的回归分析
表4 自我控制与负性情绪的链式中介效应检验
图1 自我控制与负性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
研究显示自我控制和负性情绪在心理复原力和睡眠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一方面心理复原力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另一方面分别通过自我控制和负性情绪间接影响睡眠质量。心理复原力直接影响睡眠质量,这与既往的研究结果一致[9-11],Davydov等人提出的心理复原力生物-心理-社会多水平的模型[8,20],心理复原力类似于身体的免疫系统可以保护心理健康的水平,心理复原力越高,个体睡眠问题的发生越少。这一免疫系统同时体现个体抑制风险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心理复原力高的个体,自我控制能力更强,而这一能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增加睡眠时长,个体的睡眠质量更好。反之低水平的心理复原力,因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更难抵抗诱惑,容易出现睡眠不足等睡眠问题,睡眠质量更差,即自我控制在心理复原力与睡眠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此外,心理复原力可以通过负性情绪间接影响睡眠质量,心理复原力越低,个体越容易受负性情绪困扰进而影响睡眠质量[2,7,11,14]。心理复原力水平越高,个体越擅长运用有效的资源来缓解负性情绪,有效调节自我的身心状态,因此睡眠质量越好。
本研究进一步发现在心理复原力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模型中,自我控制和负性情绪起链式中介作用,这意味着心理复原力依次通过自我控制和负性情绪影响睡眠质量。以往研究表明心理复原力体现个体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这意味着个体可以灵活有效的调整自我的情绪反应,并采取更积极认知方式看待负性事件的影响[21-23],这有助于减少不利因素带来的危害,减少睡眠问题的发生,稳定个体的心理健康。而自我控制能力的降低意味着个体无法对情绪进行有效管理和调节,负性情绪的积累更容易降低睡眠质量。因此,心理复原力水平越低的个体,自我控制的能力越差,更容易产生负性情绪,睡眠问题发生的可能性越高。而在面对逆境时,个体如果能够有良好的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也能够抵御心理复原力过低对睡眠产生的影响。因此自我控制与负性情绪的协同管理有助于放大心理复原力的效能,缓解并促进睡眠质量的改善。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育者们不仅可以鼓励大学生注重提升自身的心理复原力水平,还可以尝试开发多元化、多层次的自我控制能力训练课程和方案以及提供改善负性情绪的有效策略,多途径改善大学生的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