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 璐 喀什大学艺术学院
钢琴曲《卖杂货》,创作于1952 年,是陈培勋先生著名的作品之一。陈培勋先生出生于香港,自幼跟随叔父学习钢琴。中学时跟随著名管风琴师学习钢琴及作曲技术,受到了正规的西方音乐教育。1939 年来到上海,师从李维宁学习作曲。1947年再到上海,跟随谭小麟学习现代作曲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培勋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一直工作到1981年。
早在20 世纪初,中国的音乐家就为钢琴的民族化做了各种尝试。中央音乐学院成立后,继续推进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发展。当时,学院钢琴系师生虽然希望多演奏中国风格作品,但可供选择的作品很少。鉴于这种情况,钢琴系副教授朱一工先生邀请作曲系教师来创作中国风格的钢琴曲。陈培勋、江文也、马思聪等作曲系教师应邀创作了一系列包含民族元素的钢琴作品。陈培勋编创的作品为《广东音乐主题钢琴曲四首》,即《卖杂货》《思春》《旱天雷》《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其中最早改编的为《卖杂货》和《思春》,学生反响很好,在大家的肯定与鼓励下,随后又创作了后两首作品[1]。
很多研究者认为,这首作品的结构为A-B-A1 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笔者认为,这首作品的结构远比单三部曲式复杂。其中的“con moto”与最后的Allegro 部分,各自内部材料形成呼应关系,构成了完整的段落结构。它的材料使用与A段虽然有一定联系,但也有较为明显的不同。它在作品中出现了三次,从全曲来看,或许视为新的主题更为合适。这就形成了比较接近回旋曲式(插部领先)的结构布局。
插部一,曲式结构为乐段变化重复。A 段为起承转合的四句式乐段。a 为同质歌唱性主题,力度mf,以短节奏为主,包括附点四分节奏、均等十六分节奏。旋律线平行结合大跳,向下,呈波浪形。演奏法连奏与断奏相结合,活跃欢快。可分为2+2 两个扬抑格乐节,前乐节围绕主音进行装饰,后乐节落在商音上。b 与a 形成对比,旋律从低向上再向下,形成大波浪形。也可分为2+2 两个乐节,抑扬格。两个乐节落音形成角音与羽音的呼应。c 乐句旋律以跳进为主,在音区与前两句形成高低的对比,c1 为c 低八度的变化重复。A1 段是A 的变化重复,由四句变为三句,前两句旋律在低声部陈述,第三句力度变为ff,重音奏法。
主部一B 为对比、非方正、单一调性的收拢性乐段。速度加快,力度mf 渐强。d 为均等十六分节奏,演奏法为连奏。旋律整体呈现大波浪形。e 旋律线从高向低倾泻而下,力度渐强,最后以p 力度结束在b 羽调主七和弦上。
插部二,在音调上与插部一有一定联系。曲式结构为乐段的变化重复。C 段为对比、非方正、单一调性的乐段。力度mp,材料f 旋律以平稳进行为主,以连奏的演奏法在高音区陈述,速度变为Moderato Andantino,包括2+2 两个乐节,前乐节又可分为两个扬抑格乐汇。g 乐句以四分节奏为主,两个乐句都落在徵音。C1 段是C 段的变化重复,旋律移低八度,力度变为p,乐段反复时,第二句重复,旋律在低声部以f 力度出现,保持音奏法,最后停在E 徵调主和弦自由延长。
主部二变化再现。B1 调性到#f 羽调,缩减为9 小节;B2 中第二句回到b 羽调,整体扩充为12 小节。
插部三为插部一的再现,由原先乐段重复缩减为乐段。主部三B3 最后一次再现稍有变化。
图1
乐曲的A 段b 羽调式,和声配置以自然小调为基础。第一小节的和弦为主、四级上大小七和弦;第二小节为属、主进行;第三小节分别为自然属、下属六、自然导三和弦;第四小节为下属六、主七和弦。众所周知,小调四级大小七和弦是其平行大调重属和弦,小调自然导和弦为平行大调属和弦。这些和弦在作品中大量使用,便形成同音列大小调和弦的交替。
通过对作品中的和弦的分析可以看出,曲作者以五声正音为基础构成的和弦为主要特点,曲中大量使用五声性七和弦。对体现大小调特征的和弦,则有节制地使用。
乐曲A 段中第五小节为自然小调属七和弦、主七和弦;第六小节为属七和弦、下属五六和弦;第七小节为四级大三四六(大调重属四六)、七级三四和弦;第八小节为主七和弦。这几小节中,第七小节用大调交替和声配置,小调属七和弦、下属七和弦、主七和弦,结构均为小七和弦,和羽音上构成的七和弦结构相同。短短四小节,竟出现五个小七和弦,这就进一步突出了作品的五声特点。
乐曲的左手部分,可以见到很多五度音程,一些构成没有三音的“空五度”和弦,一些将和弦的三音放在右手高声部中。例如,乐曲A 段中,第一小节第一个和弦就没有三音的主和弦。第二小节两个和弦左手都为五度,前一个和弦三音在右手;后一个是“空五度”主和弦。由此可以看出,曲作者有意保持低声部纯五度结构,从而突出五声的色彩效果。
《卖杂货》以五声为基础调式。通常分析认为,A 段采用加变宫的B 六声羽调式。其中,变宫的使用出现在强位。
五声调式中的偏音,往往出现在弱拍弱位,辅助或经过形式。这部作品中所谓偏音“变宫”,并非真正偏音的用法。它出现在强位,形成另一个五声框架,构成“变宫为角”的离调效果。例如,作品的第七、八小节,实质是A 宫系统的B 商调式含义。它与主调B 羽调形成一种同主音的交替。
虽然只出现了四个音,但其中a-#c 已经构成唯一大三度,可以确定宫与角,属于省略羽音的五声调式。
《卖杂货》整体调式设计为B 羽—E 徵—#f 羽—B 羽。从所属宫系统来看,由D 宫系统转到A 宫系统,再转回D 宫系统,形成主—属—主的调性布局。这种调性布局,在欧洲大小调作品中非常典型,转调非常自然顺畅。作品中的转调同属近关系调范畴。B 羽调与E 徵调之间相差一个升降号,这一转调主音不同、宫音不同、调式也不同;E 徵调转#f 羽调,主音不同、宫音相同、调式不同;#f 羽调转B 羽调,主音不同、宫音不同、调式相同。从调性的色彩上看,整体也进行了对比。羽调具有小调性,徵调具有大调性,小调色彩为主,中间插入大调色彩,表现力更加丰富。
《卖杂货》这首作品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作品的民族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民歌素材。《卖杂货》的A 段运用广东小曲《卖杂货》主题进行发展,表现卖货郎乐观、朝气蓬勃的形象;B 段选用粤剧小曲《梳妆台》,用来表现姑娘优雅委婉的形象,以及男女主人公互相对话的场景。民歌素材的使用及发展,是作品体现民族特色最重要的因素。(2)采用五声调式。乐曲在进行多声处理时,其他声部也采用了以五声为基础的调式。我们可以见到这么一些作品:主旋律为五声调式,多声处理中其他声部应用大小调。其他声部旋律进行、和声框架,都是非常典型的欧洲大小调风格。这种作品在风格方面更加倾向于大小调,民族特色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弱化。《卖杂货》这首作品的其他声部,无论旋律发展还是和声选择,都注意到了五声性的特点。(3)模仿中国弹拨乐器。在作品A1 段中的第三句,刻意模仿中国弹拨乐器的音响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乐曲的民族性。
乐曲中主调织体占主要地位。A 段使用前八分休止的和声音型式织体,断奏,表现出活跃的情绪。第四句旋律移低八度,形成音区的对比,对第三句进行补充。A1 段旋律保持A 段音高,用左手演奏,和声音型在右手高音区,与A 段进行对比。A1 段中第三句变为主调柱形和弦式织体,ff 力度,重音奏法,具有很强的画面感。B 段中右手旋律为连续均等的十六分节奏,伴奏声部以均等四分音符为陪衬。
乐曲C 段(插部二)不仅在旋律上与之前形成对比,在织体写法上,也发生了变化。开始部分为二声部对比复调织体,之后变为四声部、三声部的对比复调织体。C1 段重复时,变为带有模仿的复调织体。其三声部中,高低两声部之间为相距两拍的模仿,中间声部为一般性的陪衬旋律,节奏简单、平稳。
乐曲一些地方还用到了单声织体。如B 段中e 乐句中的5-7小节,左右手是八度的关系,整体为主七和弦的分解,因为只是旋律的加厚加强,并不是不同声部,所以属于单声织体。
《卖杂货》这首作品既体现出钢琴演奏的特点,又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可谓钢琴与中国民族音乐相结合的典范。对于老一辈音乐家的经典作品,我们应做更深入的分析,吸收、学习其中有价值的因素,用于创作富有时代特色的作品,使传统民族音乐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