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快乐课堂教学探析

2021-05-18 08:11:12马海青俞红燕
教师博览 2021年4期
关键词:真分数预学倍数

马海青 俞红燕

(苏州市黄桥实验小学,江苏苏州 215132)

叶圣陶先生说:“给指点,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最后做到不指点,不讲说。这好比牵着手走,却随时准备放手。”快乐课堂反映了一种基于“教是为了不教”理念的教学主张,教师通过把握教学本质、融入教学思想、突出教学思考、积累教学经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知识、长见识、悟道理,从而帮助学生“会学”乃至“慧学”。

一、“顺学而教”前的有效预学

预学不仅是一种学习策略,更是一种行为方式,它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秉承“先学后教”的原则,从而实现“顺学而教”。

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一般会使用教材中的“百数表”进行教学,而在探究“2、5的倍数的特征”时,重复使用“百数表”对学生来说毫无新鲜感。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会习惯从排列顺序观察数字的规律,很难发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的规律。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大胆尝试,将“百数表”换成“组数游戏”。

1.组数游戏:以下哪几组数字构成的三位数是3的倍数?

①0、1、2 ②1、2、3 ③0、1、3 ④2、4、6

⑤2、3、5 ⑥1、4、7 ⑦2、5、8 ⑧0、1、6

2.分类:请为这八组数字分类,你的依据是什么?

3.思考:3的倍数具有什么特征?

4.验证:3 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仅是巧合,其他3 的倍数也具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说明)

5.追问:为什么3的倍数会有这样的特征?

通过问题链,教师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能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方向,让学生自主思考,量学生“力”而学,顺学习“势”而教。

二、小组合作中的学生探讨

快乐课堂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利用知识迁移,领悟新知。

例如,分数选择题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请从以下选项中选出合适的答案:

A.第一次用去得多 B.第二次用去得多

C.两次用去得同样多 D.无法确定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让学生在比较、辨析中领悟题意,找到思考方向和解题思路,从而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生1:两题前面的数都表示份数,后面的数都表示具体量,肯定不能直接比较。

生2:第②题有“正好用完”这四个字,说明第①题可以认为用完了,也可以认为没用完。

生3:对,第①题绳子的长度没有告诉我们,应该分三种情况思考,绳长>1、=1和<1。

三、自主探究后的高效引导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实现有意义、有质量、有效率、有深度、有广度的自学。教师应抓住问题,顺势引导,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处发展。

例如,在教学完“正方体”后,教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

一只蚂蚁从正方体的A 点出发,沿着表面爬到对角B点处,如要路程最短,有几种不同的走法?

(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展示以下三幅图,帮助学生思考、回忆。)

通过回忆,学生能瞬间厘清思路:我们只需让A点所在面与B 点所在面处于同一个平面,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测出A、B 两点之间的距离,便可得到最短的路线。由于A点所在面涉及三个面(正面、左侧面、右侧面),途经正面时,由A 到B 有2 条路线,因此总共有6种走法。

针对这种情况,改变交互对象的动画播放方式。采用DoTween动画组件,根据VR手套与交互对象的角度、相对位置的变化,实时计算其动画位置(如油门手柄旋转角度、灯光按钮被按下位移量、大闸旋转的偏移量等)解决交互过程中交互迟钝的问题。

通过设计与原认知相关且具有深度思维空间的探究型任务,教师能够化“浅层学习”为“深层探究”,化“三维立体”为“点面思考”,逐步引导学生发展高阶思维。

四、思维导图里的合理建构

复习课不仅是知识的再现,还是知识的重组、归类,以及知识网络的进一步整理、完善。通过思维导图,学生能将零散的知识点有序地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结构体系。

在学完“圆的认识”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学生已经能自主梳理知识点,建构思维导图。

五、延伸学习下的理性思考

延伸学习关系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能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新问题,有利于促进数学思考,这比书本上的数学知识更有意义。

例如,教师在讲解“真分数和假分数”后,可以让学生谈一谈是否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发现了数学问题。

生1:分数有真分数和假分数,那么小数有真小数和假小数吗?

生2:我觉得可能有,比如0.9,我觉得应该是真小数,因为真分数都小于1,0.9<1,所以0.9是真小数。

生3:这样的话,那1.1、1.2、3.5 就是假小数了,因为它们都比1大。

生4:分数有带分数,那小数有带小数吗?

生6: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能都是小数或者未知数吗?

数学的魅力来自其内在的联系和惊人的发现,课堂的魅力来自学生的思考和无尽的想象,学习的乐趣来自学生理性的思考和享受思考的过程。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预学中想象,在探讨中思考,在引导中感悟,在建构中学习,在思考中享受,最终实现自学、互学、自悟、自得。

猜你喜欢
真分数预学倍数
说说“倍数”
巧用“倍数的和”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最简真分数的个数
“真分数”新解
预学——在中低段语文课堂绽放别样美丽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59
真分数不等式“a+mb+m>ab”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