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脂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区),安徽 合肥230000)
胃癌为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越来越高,大多采取化疗方案治疗,对身体产生一定的损伤,加之肿瘤细胞的发展需消耗病患体内的营养成分,从而造成病患营养状况更加恶化,晚期病患者还会发生恶病质,致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造成患者化疗中断,对其预后及临床疗效均造成影响。营养支持既依根据病患自身需求来调整其营养状态,以确保免疫机能的正常[1]。为探究营养支持在胃癌化疗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我院做了以下研究。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月收治的90 例接受胃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 例。对照组女19 例,男26 例,年龄51~72 岁,平均年龄(65.26±3.44)岁;研究组女17 例,男28 例,年龄52~74 岁,平均年龄(64.53±3.21)岁。所有受试者一般资料对比,无均衡性良好(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化护理,通过静脉输注氨基酸250ml、脂肪乳250ml、10%GS500ml。在此同时,使用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等物质,保证每天摄入785千卡左右的热量。以此为基础,研究组在接受常规护理时,开展全程营养支持。使用能全素开展肠内营养支持,每次输入能全素250ml,3 次/日。对于蛋白质在27mg/L 以下者,开展肠内营养乳清蛋白10~15mg/L,2日/次。对于无法进食者,可经胃肠管给予。当能全素进入到胃肠道之后,能够刺激消化腺体分泌出大量消化液,继而帮助消化与吸收。医护人员告知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方式、目的、原因、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适感等等。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邀请预后效果良好者亲自讲解,目的在于全面缓解患者内心负性情绪,帮助其更好的完成治疗。在开展肠的营养支持治疗之前,告知患者营养液的品种和特征、作用及处理不适感的方式[2]。
1.3 观察指标 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指标,检测内容包括视黄醇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对比两组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3.0 行数据分析,计数采用χ2检验(%)表示,计量使用t 检验(±s)表示,以P<0.05 为检验水准。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指标比较 经过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营养指标较对照组患者更好,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副反应发生概率比较 研究组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胃癌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如果接受化疗的患者伴有消化道梗阻,患者就无法进食,从而使其自身生活质量和营养情况进一步恶化。由于病患自身营养不良,加上血浆蛋白水平降低,进而令机体对于化疗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以及排泄造成影响。因化疗药物的吸收以及药物动力学受到了影响,从而药物毒性增加,机体耐受性下降,其抗癌效果也显著降低。相关研究提出,相比体重正常患者,体重下降显著者生存时间更短,由此可见,营养不良会直接对患者的疾病预后造成影响。所以,在对患者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当全面重视营养支持,积极改善患者营养情况。全程营养支持能积极改善病患的营养情况,其对于胃癌病患顺利度过化疗期来讲,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营养支持通常分为肠内以及肠外两类。现代研究证实,相较于肠外营养,开展肠内营养支持,能够积极提升病患的免疫能力,改善患者营养指标以及降低术后副反应发生概率,其为当前营养支持疗法的主要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干预后,研究组副反应发生比对照组低;研究组患者营养指标较对照组患者更好。
表2 两组患者副反应发生概率比较
综上所述,对于接受化疗的胃癌患者,开展全程营养支持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指标,降低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