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薇 罗泉芳 陈钦玭 唐琳洁 张健坤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血液内科,广西 桂林541002)
国内外研究现状显示,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血液系统及其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1],但被成为“绝症”的恶性肿瘤仍然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在不同程度地增加,化疗是恶性肿瘤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式,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随之产生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脱发、骨髓抑制等极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应激反应。[2]认知心理干预是指从患者得知自己病情开始的整个治疗过程中,通过心理测定量表来反应患者的心理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来制定干预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帮助推进治疗进程。病友互助模式是指遭遇同样疾病打击的患者或者志愿者通过互相帮助和鼓励,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从而建立自信,逐渐接受疾病现实并配合治疗,尽可能地恢复正常地生活行为方式。因此,本研究通过针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给予心理认知干预及病友互助模式,分析此种干预模式对改善患者情绪和重塑社会功能的效果与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 年7 月至2020 年6 月收治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6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研究对象年龄范围在22~65 岁之间,平均年龄(43.5±21.5),其中男13 例,女17 例,男女比例为13:17;观察组研究对象年龄范围在24~66 岁之间,平均年龄(43±19)岁,其中男14 例,女16 例,男女比例为7:8。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纳入标准(1)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并接受研究目的、方法及过程,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表示会积极配合研究进展。(3)所选患者均符合确诊标准[3],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4)患者住院时间均大于两周。排除标准(1)既往有精神疾病史或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未能治愈。(2)合并肝肾及重要脏器功能障碍。(3)孕妇及哺乳期女性。(4)研究尚未结束,自愿退出。(5)年龄<18 岁或>65 岁。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根据护理分级对其进行基础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及化疗相关注意事项,告知化疗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后果等;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医师认知心理干预及病友互助支持模式。
1.2.1 认知干预措施(1)成立心理干预小组,由至少两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组成,每周两次,每次30 分钟对患者进行心理行为干预。(2)治疗前对患者进行正确评估,通过对患者进行问卷式心理状况调查及运用心理学成熟的测定量表测定患者治疗前的心理状况,正确掌握患者当前心理状态,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可行性强的心理干预措施[4]。(3)通过运用各种检测方法,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疾病的认知程度并进行相应判断,对其中错误的、偏离的认识和消极的情绪进行干预,从专业角度为其进行咨询和解释,帮助其接受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告知其化疗的必要性及化疗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后果,帮助其认识并接受化疗过程,为接下来的生活做好准备。
1.2.2 病友互助支持(1)招符合条件的恶性肿瘤患者为志愿者,接受至少3 次以上化疗后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心态乐观,状态良好,生活积极。(2)对志愿者进行统一培训,包括疾病的基本知识、心理沟通技巧、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等。(3)至少每两周在科室开展一次支持活动,志愿者主动分享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在治疗过程中如何通过饮食、运动、锻炼来进行自我调解,当情绪低落时应如何面对和疏导等,分享过后大家自由讨论发言,相互鼓励,互相安慰。邀请一名医生现场解疑答惑,进行专业知识的指导,解决患者疑虑。(4)研究小组成员实时跟进活动进展,进行必要的帮助,出现互助困难或知识误区时给予正确引导。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研究对象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 周末采用HAMD 和HAMA 量表评定的结果判定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两组治疗前后采用SDSS 量表评定其社会功能的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HAMD 评分分别为(18.32±5.15)和(15.34±6.15),两组的HAMA 评分分别为(15.56±3.21)和(11.87±2.43),两组实验结果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应激心理状态比较 (±s,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应激心理状态比较 (±s,分)
组别 HAMA 评分 HAMD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60) 18.43±6.38 15.56±3.21 23.53±6.23 18.32±5.15观察组(n=60) 18.21±6.23 11.87±2.43 23.67±6.18 15.34±6.15 t 值 0.089 6.543 0.301 2.876 P 值 >0.05 <0.05 >0.05 <0.05
2.2 治疗后对照组SDSS 总评分及各因素均明显低于观察组,且两组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8 周后SDSS 评分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8 周后SDSS 评分比较 (±s)
SDSS 研究组(n=60)职业和工作 1.2 ±0.8婚姻职能 1.3 ±0.7父母职能 1.2 ±0.7社会性退缩 1.2 ±0.5社会活动 1.2 ±0.7家庭活动 1.3 ±0.7对照组(n=60)1.5 ±0.5 1.6 ±0.4 1.6 ±0.3 1.6 ±0.4 1.7 ±0.2 1.6 ±0.4个人生活自理 1.1 ±0.7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 1.3 ±0.5责任心和计划性 1.3 ±0.6 1.7 ±0.3 1.7 ±0.2 1.8 ±0.2总分 81.6 ±16.1 136.2 ±15.4 t 值6.834 8.649 0.036 0.162 7.137 6.329 8.023 0.038 6.154 6.528 P 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血液恶性肿瘤不仅给患者生理上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为患者心理上也带来极大的创伤,因为其治疗方式主要以化疗为主,而一旦接受化疗,由于化疗的长期性和周期性随之而来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下降、骨髓抑制等会严重侵蚀患者的意志,为后续的治疗增加难度[5]。随着医疗水平的进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的医学模式不只是医病,更重要的是医人。医疗方式在不断进步和思想也在不断转变,人文、整体、关怀等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临床心理干预模式也逐渐得到应用与重视,目的在于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帮助患者建立对疾病的良性认知来纠正患者的消极情绪及错误认知,尽可能地恢复其社会功能[6]。因此,对于此类患者人文关怀显得格外重要,通过医护人员、家属及病友的关心和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看到希望的曙光,为患者建立强大的社会支持和内心安慰。认知心理干预联合病友支持模式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痛苦,一定程度上减轻心理负担,帮助患者接受疾病现实,树立新的人身目标和方向,使患者积极主动地去面对生活,从而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提高其生活质量。通过心理干预与“榜样的力量”交互影响,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加快治疗进程。
综上所述,认知心理干预及病友互助支持模式能都改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的消极、抑郁情绪,恢复和完善患者的社会功能,使患者能够正常地面对学习和工作,对外界生活产生新的兴趣和关心,更加主动地去参与社会活动,实现自身价值[6],从而有利于帮助患者减轻心理痛苦,延长患者的生命,推进治疗进展,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