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岚
爱情是人生绕不过去的经历。在我的中学时代,琼瑶的言情小说在大陆流行,金庸的武侠小说风靡校园。那时女生读得最多的就是琼瑶的言情小说,才子佳人寻死觅活的爱情,非此即彼,好像不食人间烟火。而金庸的武侠江湖又是另一个情义世界,恩爱情仇,行侠仗义,无所不能。这些书让人在学习生活中绷紧的神经得到舒缓和放松,但毕竟是虚无不切实际、远离现实生活的。直到我读了夏洛蒂·勃朗特写的《简·爱》,尤其记得当时带给我强烈震撼,至今念念不忘的那个情节:
子夜时分,身居两地的简·爱和罗切思特先生,在空旷的深夜感受到了彼此的呼唤。
“简!简!简!”
“我来了,你等着我。”
“你在哪儿呀?”
遥远的呼应,在空彻的夜空响起,一呼一应,远隔千里,声音却近在耳边。那么空茫,那么遥远,那一幕深深印刻在脑海。经历磨难依然念念不忘的爱,那是来自相爱的两个人的心灵感应。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呼唤,再次激荡起简·爱内心的渴望,无数次盘旋在心上的纠结、思念,让简·爱决定重返桑菲尔德府。
最初读这本书是被其中的爱情故事吸引。书中的女主人公简·爱,从小父母双亡,是个孤儿。后来被盖茨里德府的里德舅舅收养。在里德先生临终前,里德太太迫于无奈,答应继续抚养简·爱,但从此视她为眼中钉。长期在压抑、孤独的环境里生活,简·爱养成了倔强、不屈的性格,渴望得到平等待遇的思想从小根植于心。后来简·爱被送到寄宿学校,在那里遇到了童年的友谊,她和海伦在困境里相互支持、彼此倾听的情谊,让人着迷。她冒着被传染疾病的危险,悄悄地去探望生病的海伦,她搂着海伦的肩膀与她躺在同一个被窝里。简·爱困得睡着了,而海伦则永远地睡着了,画面凄美感人。
简·爱在寄宿学校当了六年学生,两年老师。后来应聘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并与桑菲尔德府的男主人罗切斯特先生相识。在一起相处的日子,思想上的碰撞、见解,她自立自强的性格,深深吸引了罗切斯特先生。简·爱瘦小,个子不高,相貌平平,但谈吐不俗,像一朵清新、朴素的花,散发出独特清新的气息。这让她与那些在社交场所珠光宝气的名媛不同,她思想犀利、对事物有独到的判断,她怜悯、体恤老人和孩童,遇事沉着冷静。
同时,简·爱也知道自己与罗切斯特之间的距离,贫富悬殊带来阶级差异,是以,她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她渴望成为罗切斯特合法的妻子,当她得知他的妻子依然活着,就是那个在夜里咆哮、放火、肇事的疯子时,她拒绝成为罗切斯特没有名分的爱人,或者情妇,虽然她内心的爱依然炽烈。她毅然决然地离开能给她提供温暖舒适、有生活保障的桑菲尔德府,离开罗切斯特先生。她要的爱,平等、独立、合法、自尊。
小说最后,桑菲尔德庄园在大火中毁灭,罗切斯特的疯子太太也在大火中丧生,罗切斯特在大火中失去左臂、丧失视力,容貌受到毁坏。经过磨难后两人再次重逢,罗切斯特的残疾并没有让简·爱退却,相反在长达一年的分别里,经历了表哥圣约翰出于事业的需要对她的追求,她深知这样一厢情愿又自私的爱,并不是她要的爱情。与之相比,她更坚定了对罗切斯特先生的爱,心灵契合的精神之爱更让人难忘。
爱情、亲情、友情是这部小说迷人的地方。在确立人生观、爱情观的时候读到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是深刻的。关于爱与尊严,爱情与财富地位之间的关系,爱情既可以与美貌、财富地位有关,也可以与之无关。它让我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情,选择怎样的伴侣——平等、有尊严,对事物的相似的感受、理解力,彼此心灵的吸引以及精神上的相近。书中美好的爱情和神奇的心灵感应,让人充满想象和向往。简·爱对物质节制的品质,困境中缔结的珍贵友情,温暖的相互陪伴的亲情,这些对我后来的交友、择偶都有很深的影响。
中学时结下的友情,让我的少年时光并不孤独。母亲早逝,年幼的我忧愁敏感,上初中认识了敏、红、梅、映新,她们的陪伴和友情温润了我敏感的心。女孩子的友情亲密无间,那些俩人挤在一张床上的时光,一同分享的秘密,成为我们情感无隙的黏合剂,成长路上的陪伴与鼓励,温暖有爱而又迷人。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成了一辈子的朋友、亲人。
至今还记得,当初把先生带回家时,父亲满脸的惊愕。当时父亲没有说什么,事后说,他个子不高啊。那时先生人瘦,个子不高,样子很单薄,又是中专学历。父亲不是很中意。其时,身边不乏大学生,不乏英俊高大的男生。我对父亲说,他人好、善良。在我的坚持下,父亲没有再反对。在我看来,爱情是很单纯的事,没有世俗里那么多条件和要求。我很幸运读到《简·爱》,让我成为一个独立自尊的女性,没有因为爱慕虚荣而走弯路。也是那時,才知道《简·爱》一书的思想对我的影响早已根深蒂固了。
现今社会充满欲望,物质上的享受让人迷失。我认为,这是一本女孩子,尤其是在成长中的女孩子,应该读的一本书。《简·爱》表面上并没有讲人生观和择偶观,但是看完全书,你一定会对爱情有清晰而明确的判断。这样的爱情,因为独立、平等、自尊、趣味和情感完全融洽一致而格外动人。它很长时期影响着我对爱情的判断和选择。这也是《简·爱》这部书问世一百多年,影响了无数人,成为经典读物的魅力所在。
责任编辑 张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