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视角下的《简·爱》人物形象赏析

2017-04-11 00:50邵京京
关键词:伯莎女性视角简·爱

邵京京

摘 要:在女性的视角下重新审视小说《简·爱》中的人物形象,既是挖掘其小说文学价值的基本途径,又是引导读者感悟人物形象及其自身意蕴、把握小说主题的基本方法。由于审视角度的不同,即使面对同一人物形象也有会不同的收获。而且,这种多角度的赏析,不仅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而且更能使读者明确小说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女性视角;简·爱;伯莎;罗切斯特;形象赏析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3-0089-03

《简·爱》是一部备受读者喜爱的小说作品。在小说传播过程中,有不同的研究者对其小说中人物形象进行着不同角度的赏析。然而,在女性视角下,对其小说人物形象的赏析还是第一次。由于审视角度的不同,即使面对同一人物形象也有会不同的收获。而且,这种多角度的赏析,不仅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而且更能使读者明确小说的艺术价值。

一、女性视角

女性视角一般是指研究者以西方女权主义的基本理论作为审视文学形象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在女性的视角下,研究者不仅要分析文中的女性形象,而且还要运用女权主义的核心理念观照文中的男性形象及其对于女性人物形象的影响。因此,形象的分析的重点就往往被局限在两个层面上:即文中女性形象对男权文化的抗争和男权文化给予女性生活状态的影响。从另一个层面讲,在女性视角下审视小说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其探讨的内容集中于两点,即女权主义与男权主义给予人物形象的相互影响。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研究结果,首先,是由于女权主义与男权主义的对立。在人物形象赏析的过程中,女权主义是作为与男权主义的对立而存在的。即,面对男权主义这单一的理论束缚,女权主义表现出自己的抗争。因此,它的分析集中于小說文本中的女性形象。但是,从哲学的层面上讲,没有传统男权主义理论的诞生,那么后边女权主义的一切也就无谈起。因此,女权主义与男权主义之间表现出了彼此相互依存的关系。其次,作为一部小说,人物形象是自成体系的。人物形象体系是指小说中人物形象彼此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作为小说而言,在其人物形象体系中,没有体现男权主义的人物形象,也就无所谓体现女权思想的人物形象了。因此,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分析视角,人物形象的赏析都会涉及男、女人物形象的问题。

虽然说女性视角侧重于对女权主义觉醒的分析,侧重于对其反抗男权主义表现的总结与归纳,但与此同时,它也侧重于对男权给予女权主义发展影响的分析。否则,女性视角的人物形象审视就是传统男权人物形象研究的全盘否定。而且,这样的全盘否定又会成为影响读者感悟人物形象的理论性障碍。

二、女性视角下的人物赏析

(一)女性视角下的简·爱

叙事类文学作品的研究,首先集中在人物形象的研究上,而对人物形象的关注,又聚焦在主人公的身上。简·爱作为小说同名的主人公,就享有了研究的优先权[1]。

在女性的视角下,简·爱已作为独立女性的经典,在希望阳光下,鲜花里有更多的简爱走出来,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美貌,还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灵和充实的心胸,都能以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个性生活[2]。

简·爱形象是一个抗争的形象,而且她的抗争是与生活的历程融合为一体的。因此,她抗争意识的觉醒过程就形象化地诠释了女权主义的发展历程。首先,她的抗争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例如,在小说的伊始,作者就对其艰难的生活环境进行了客观地描写。从下列简短的对话中就可见一斑:

“贝茵说我干了什么啦?”我问。

“简,我不喜欢吹毛求疵或者刨根究底的人,更何况小孩子家这么跟大人顶嘴实在让人讨厌。找个地方去坐着,不会和气说话就别张嘴。”

这是描写简·爱在里德太太家悲惨遭遇的一段话。当一个只有10岁的孩子了解别人说自己什么的时候,她的质疑却受到这样的回复。仅仅对自己不明白这处的一个询问却被用“我不喜欢吹毛求疵或者刨根究底的人”来回绝。更可怕还是后边那一句“小孩子家这么跟大人顶嘴”以及对其“顶嘴”的处理结果“不会和气说话就别张嘴”。

其次,简·爱的抗争是一种理性的抗争。面对这样的责难,简·爱放弃了力争弄清事实真相的权利。但这并不代表她不理性。尽管心中有疑问,但她却放弃了进一步的询问,一个人远远地走开去寻一个僻静的场所阅读一些书籍。

再次,简·爱的抗争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在小说的文本中,简·爱的抗争表现为她与自己的命运的抗争。在小说时,简·爱是一个生活贫穷的人,而且她也不具备令人羡慕的美貌,长相一般并且身材矮小。可是通过抗争她却表现出来了与其他人一样的品质:我的心胸一样充实。在小说的文本里,简·爱抗争的普遍性意义还源自于当时生活。简爱的经历几乎与作者自身的经历完全相同。虽然她没有父母的怜爱,连那唯一关爱她的舅母也过早地去世了。但她却在自己喜欢的自然与书箱中得到了慰藉。因此,她在柔弱的外表下表现出了内心的刚强。如果说上述所选择的案例不足以例证这个观点,那么在小说故事的发展过程中,简·爱与罗切斯特的恋爱经历足以证明这一切。一个出身名门,不仅有显赫的身世,而且还拥有令人羡慕的物质财富;一个出身贫穷,既没有令人倾倒的容颜,也没有令其满意的社会地位,只是一个可怜的家庭教师。但是,这种悬殊的对比并没有使简·爱妥协,而是更加坚定了她对婚姻幸福的追求。尤其当简·爱最终与心爱的人——罗切斯特站在婚礼的舞台上听说罗切斯特前妻还在人间的消息后,她绝然地像自己当初对罗切斯特的追求一样,表现出了自己那令人敬仰的坚守信念,毫无眷恋地放弃了这已到手的幸福,独自一人再次回归到无依无靠的世界。因此,如果说她当初对罗切斯特的追求是一种稍有感性的理性抗争,那么这一次婚礼上的出走则是更加理性的抗争。因为,在这样的抗争里,不仅有简·爱对自己尊严的维护,也有对罗切斯特原配妻子的尊重。从而使传统的男权主义出现了向女权主义的妥协的征兆。因为,经过这样的事情,罗切斯特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简·爱的伟大之处。

最后,简·爱的抗争再现了男权与女权主义的斗争焦点。简·爱形象的抗争焦点主要集中于两点,即与自己命运的抗争和与传统男权主义的抗争。对于前者而言,她与命运的斗争开始于她生活的舅舅家里;对于后者而言,既表现在她与罗切斯特的婚姻追求中,也表现在她在婚礼上与罗切斯特的分手里。细想这两个层面的抗争都是传统男权主义与女权主义斗争的焦点。特别是后者,使简·爱具有男权抗争本质的女性形象更具个性化。而在其个性化的抗争实质就是对男女平等、自由的一种追求。

(二)女性视角下的伯莎

在小说《简·爱》中,另一位女性形象伯莎·梅森(Bertha Mason)也是一位值得研究者特别关注的形象,特别是在女性的视角下对其形象的审视更具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对于前者而言,由于简·爱的光芒太过耀眼,读者和学者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只将目光集中在她的身上,而伯莎·梅森这样一个被囚禁在阁楼上的“疯女人”却为人们所忽视,即便得到关注也无怪乎是一些指责与批评[3],影响了读者对小说价值的挖掘和对其人物形象的赏析。

首先,在小说的文本中,伯莎·梅森是一位受男权影响而发疯的女人。伯莎·梅森没有简·爱那样的抗争方式,但她却以自己与众不同的“疯”表达着传统男权思想给予女性的影响。在当时男权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伯莎·梅森的婚姻就是通过金钱交易完成的。罗切斯特作为她的丈夫,他不喜欢这位富有的女人。虽然罗切斯特的家里富有,但他却因为不是长子而不能获得财产的继承权。于是,此时此刻的罗切斯特只能说是富人家的一个穷人。但他却不甘心这样贫穷下去,因此,他选择了伯莎·梅森。尽管在这场婚姻中,他有些被动,但他还是接受了这样的现实。因为,他与伯莎·梅森的结合可以让他获得大约3万英镑的嫁妆,从而使其摆脱经济上的尴尬,获得一个相对自由的生活。从另一个层面分析,伯莎·梅森之所以能够获得来自罗切斯特所谓的爱情,那是因为她的父亲与罗切斯特具有一样的想法:伯莎·梅森的父亲要通过这样的婚姻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基于这样的事实,有研究者认为伯莎·梅森是一位遭受集体无意识迫害的“替罪羊”。从另一个层面讲,从伯莎·梅森与罗切斯特婚姻里,可以看到男权对她的影响。无论是作为自己亲人的父亲,还是作为自己丈夫的罗切斯特,他们都通过自己的男权思想使伯莎·梅森一步步地走向了生活的深渊。

其次,伯莎·梅森的反抗是对传统男权思想的报复。在小说文本中,作者精心描绘了她多次的疯狂行为。例如,当她被囚禁在阁楼上后,她终于找准机会,趁看守不备逃了出来。可是,在逃出来后,她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试图烧死罗切斯特。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位作为自己丈夫的人,又是囚禁自己的人。再如,当伯莎·梅森得知罗切斯特即将与简·爱结婚的时候,她以更加暴力的方式撕毁了简·爱婚纱。因为,这件婚纱也是男权思想的象征,尽管它会被简·爱穿上。

(三)女性视角下的罗切斯特

罗切斯特是小说文本中另一位重要的人物形象。尽管在传统研究中,对于这个形象的分析很少涉及到女权主义的问题。但是运用女性视角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却不能忽视他对传统男权的体现。

首先,罗切斯特是一个彻底的男权主义者。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以下两事例中得到确证。第一个事例是他与伯莎·梅森的婚姻关系。他们两人之间的婚姻不是基于爱情的基础,而是基于罗切斯特本人的金钱需求。如果他能夠继承家庭财产,他也不可能会与伯莎·梅森结婚。第二个事例是伯莎·梅森的反抗。无论是她第一次试图烧死罗切斯特,还是最后她葬身于烧毁庄园的火海之中,每一件事情的起因都与其密切相关。如果罗切斯特不是为了自己的私欲——男权思想的表现,伯莎·梅森也不会有如此的心中的怨恨;如果果罗切斯特不是为了对自己心中那份男权思想的追求,他不会再次被简·爱抛弃于婚礼之上。

其次,虽然罗切斯特不是女权思想的典型,但他通过自己言行表现出来的男权思想却是映衬以简·爱为代表的女权思想的重要媒介。无论是简·爱还是伯莎·梅森,都是在与他的相互联系中表达了女权主义者的思想诉求。在女性的视角下审视小说的人物形象,不仅不能把目光局限于特定的女性人物,而且还要分析小说中的男性人物形象,从而在对比中分析女权主义思想的特殊之处。

总之,小说《简·爱》是一部颇受各国读者喜爱的作品。尽管对其人物形象有不同的解读,但在女性的视角下重新审视其小说人物形象及各自的丰富意蕴,无疑能够帮助读者准确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内涵,从而为深入地挖掘小说的文学价值夯实鉴赏的基础。

——————————

参考文献:

〔1〕邓楠,郭静.国内《简·爱》人物形象研究述评[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1):39.

〔2〕张黎娜,王凤琴.简爱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J].神州,2012,(32):2.

〔3〕吴悠,冯茜.“替罪羊”的无声呐喊——从原型批评角度分析《简·爱》中的伯莎·梅森[J].名作欣赏,2014,(03).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伯莎女性视角简·爱
浅析伯莎·梅森形象
当悲的水流经慈的河
从《简·爱》中的男主人公形象看女性意识隐现
《万象》杂志女性作家群体研究
疯女人伯莎·梅森与简·爱
浅谈《简·爱》中的边缘人物——伯莎·梅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