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安亭(1904—1988),字适然,山西离石人,他31岁从北京大学毕业,在太原的师范学校和中学教了三年书,1938年毅然奔赴延安时已经34岁了。他被分配到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教材编审科,很快成了行家里手,长期担任编审科科长。1942年,他组织编写出版了全部初小和高小的教科书,包括国语、算术、历史、自然、地理、卫生等门类,每个门类有一至三册,是普及陕甘宁边区、晋西北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山东解放区等地方的影响广泛的新式教科书。
1947年春,国民党军胡宗南集结34个旅25万大军进攻陕甘宁边区,延安各机关随中共中央撤出,辛安亭也随行转移。一路上,他留意各地小学教材使用情况。他发现地处偏远的学校和私塾用《三字经》教学龄儿童识字,觉得这办法可用,就用三字经韵文形式编写识字课文,停留一个地方,分发几课,请当地试教。这么一路走一路编,1948年解放军收复延安,他把这些课文汇集起来,以《新三字经》印行。一时间,辛安亭声名远扬:“边区有个林主席(林伯渠),编书有个辛安亭。”1950年,西北新华书店甘肃分店出版科(甘肃人民出版社前身)正式出版《新三字经》,印行西北、华北、东北各地数十万册,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作为解放区平民教育成就,陈列在新落成的中国历史博物馆里。一直到1980年代中期,时常修订再版或重印的《新三字经》,更名《儿童三字经》《儿童三字歌》,累计印行超过了百万册,是甘肃人民出版社的常销书。
从1938年到1949年,辛安亭先后编写了一大批教科书和通俗读物,《边区民众读本》《干部文化课本》《新三字经》《农村应用文》《日用杂志》《知识课本》等成为人们最为喜爱的书籍。
1949年,辛安亭随军进入西安、兰州,作为军代表,接管陕西师大、兰州大学、西北师院等高校,后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文教厅厅长。
1951年,辛安亭奉调进京,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协助叶圣陶主持日常工作。1953年,中共中央为壮大人教社教材编写队伍,从全国各地调200余人进人教社。1954年,分管小学教科书编写的辛安亭,代教育部主持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并依据大纲组织編写出版新课本,1956年秋季开始供全国使用。辛安亭提出的“集中识字”教学设想和“难点分散、逐步推进”教学原则,大大提高了小学识字教学的效率,让学生逐步达到每个生字“读、写、讲、用”的“四会”,他的见解也被人们逐渐接受。那时候,每当初编课本编写出来,全体编写人员围坐叶圣陶办公室,由辛安亭主持,一字一句诵读、讨论、修改,把课本当作艺术品推敲琢磨。在这个过程里,辛安亭认真严肃,也很愉快。
延安11年,辛安亭倾心教材和识字读本编写,才华横溢,名满红色根据地。北京11年,辛安亭主持编写小学教科书,驾轻就熟,成绩显著。他的一生,服务教育教学。传授知识经验,提高全民素质,是他坚持的理念。
(晏苏摘编自《人教名人录》,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郭戈/主编,张华娟/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