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泗原是江西安福县人,他幼承庭训,视做学问为一种责任。然而青年时期因家境贫寒,只好从武汉大学辍学,先做教师,再编报纸,业余研究楚辞。1950年,他已经年届不惑,被举荐调入教育部,编写工农业余中学语文课本。每编成一册,便送叶圣陶审阅。叶圣陶时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十分欣赏他的敬业、有学识、熟悉古籍、文章平易,同年1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时,便设法将他调入人教社做语文编辑。
1951年冬,叶圣陶在王泗原的业务自传里看到,他写了一部关于离骚文字的书稿,很感兴趣,便找王泗原了解情况。于是,王泗原将书稿呈送叶圣陶指教。叶圣陶很欣赏,说了些赞许的话,并热心为他介绍出版单位,还关心着书稿排校情况。这部书就是《离骚语文疏解》,在我国楚辞和古代汉语研究及教学领域影响很大。1954年8月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出版本书第一版时,王泗原郑重向叶圣陶赠送样书,“我带着感激,拿第一本样书送到您的面前。”这本书让王泗原从此声名显著。
1971年,王泗原从安徽凤阳“五七干校”返回北京时,已经年过花甲。他常去看望叶圣陶,与叶圣陶闲谈,说起阅读先秦两汉典籍的一些心得感怀,叶圣陶甚觉有趣,建议他写下来,后来还几次催促,“写出来不在乎发表,自己没事时看看,给朋友看看,也是好的。”王泗原遂“勉思所以报命”,陆续写出来。每写一二十则,便送呈叶圣陶请教。“起初用16开白纸钢笔写,每则另页起。”叶圣陶很是喜欢,建议将这些文字分类装订,并以自告奋勇作为督促。后来,叶圣陶目力不及,王泗原又改用毛笔纸墨大字抄录。再后来,叶圣陶住医院后回家,王思源暗忖不宜再烦劳叶圣陶阅看,遂不再抄录,改为每次见面時口述三五则,两位老人一则一则谈说议论,“有些条目是在谈话间他提出要我写的”。终于,在叶圣陶的鼓励支持下,这些文字结集出版了,书名为《古语文例释》,计有40万字,震惊学界。这已经是1980年代初的事情了,王泗原特别序记:“我写这例释,由于圣陶先生的策勉。……为了铭记因缘,特请他题署了书名。”
王泗原现代汉语功力也扎实,白话文写得漂亮,除《离骚语文疏解》《古语文例释》外,还有《楚辞校释》行世,学人敬仰。
(晏苏摘编自《人教名人录》,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郭戈/主编,张华娟/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