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杰
【摘 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已进入了一个法治社会,法治教育是基础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必然需求。初中政治教育课程中法治意识的培养显得尤為重要,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学生的政治科学素养也会得到一定提升。
【关键词】 初中;政治;教育;法治意识
我国是一个法治社会,人们法治观念认知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其在社会中的行为方式,当前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不断加快,法治意识的培养也要紧跟时代节奏。初中政治课程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多角度、多方面探讨适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使学生成为合格且优质的公民,全方面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一、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从小学进入初中,身体发育逐渐成熟,心理上独立意识不断增强的过程,这个阶段的学生叛逆思想较重,心理十分敏感,十分注重个人形象与他人评价。这个阶段,教师需要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法治意识,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能够明辨生活中的是非,在心理上树立起正确的法治观念,明白自己拥有的权利与义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手段、途径来与家长互相合作,完善孩子的三观,包括课内外讲堂、多媒体应用、积极宣传和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在这个阶段需要做的事情,以及自己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与义务,还可以采用一些社会新闻热点,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通过这些措施来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家长进行密切沟通,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在学生的叛逆期,积极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及时与家长联系,让家长同学生一起学习,为学生营造增强法治意识的环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明辨是非。
二、引导学生懂得遵纪守法
学校不仅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生活的场所,学生一天当中所处时间最长的地方就是学校,学校的规章制度就对学生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因此,政治教师以及学校的其他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对校纪校规有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自觉遵守,形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学校对于学生群体中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应当严肃处理,让学生能够引以为戒,以后不再犯,要让学生在这种强制性的模式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同时也培养学生可以利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例如,有的学生寝室违章使用电器,这样的违纪行为,校方应该对当事人进行严肃教育,并给予一定的处分和警告,告诫这类学生带电器进寝室的严重后果以及他应该承担的相应责任,要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对于其他学生出现上学迟到、早退、争吵、打闹的现象,学校可以开展校纪校规整治活动,对于情节较轻的学生,给予通报批评,对于情节恶劣的学生,采取警告处分。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要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为主,而不是以惩罚为主,要注重了解学生发生这类不好行为的原因及心理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妥善解决,要耐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形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三、案例学习提高法律认知
初中政治课程主要体现实践性、综合性及思想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这样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能够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法治意识对于他们生活的重要性。如果教育方式只是一味地灌输法规条文,这样的内容选择枯燥乏味,但是结合具体的案例,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法律的认识,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例如,当教师讲到未成年人保护法及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时候,可以结合较为典型的实际案例为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引以为戒,或是从中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在讲到“知识产权维护”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列举出很著名的“琼瑶起诉于正侵权案”,在学生对知识产权内容不够清晰的情况下,教师采用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教学,更加直观地让学生去理解知识产权维护的意义,具体的例子可以解释为某位同学写了一篇作文,另一位同学将这篇作文抄下来,交给了老师,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这个时候抄袭的那位同学就是侵犯了作文原创者的知识产权。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关注生活中的各种案例,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进去加以分析,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法律认知。
总而言之,初中政治教师要抓住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他们心理较为敏感且处于叛逆期,根据这一特点,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和策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另外,也要基于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法律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让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身权利,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主力军,政治教师身上的重任十分艰巨,要将学生培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学生、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