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的优化处理

2021-05-17 03:02陈一波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整合教材、充实教材、活化教材三个方面对教材的优化处理进行了实践探索和方法总结。

关键词:高中生物;浙科版;优化处理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6-0054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地位和功能发生了转变。教科书不再是教学的金科玉律,而仅仅是一种课程资源。教科书不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是可发展的和可开发的[1]。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师如何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合理调整教材内容、怎样巧用和活用教材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和方法总结。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例加以说明。

一、教材优化处理的实例

在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一节《细胞概述》中,教材上的内容很少,分为“细胞学说”“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两块。另外,有两个学生活动“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其中“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在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不做要求。不少教师在教授本节课内容时都感觉内容过少,不足一个课时的教学容量,如果勉强上一个课时,课堂显得很“空”,课堂节奏很拖沓。

笔者在借鉴同行教师经验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以下二度开发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灵活调整,整合教材

《细胞概述》中教材原有的内容呈现顺序为细胞学说——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为了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人们对生命結构认识的历程,体现细胞学说的建立是观察、实验、理论分析、结论、修正的一系列过程。将教学内容的顺序调整为:引言——人类是如何认识细胞的呢——“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细胞学说。

2.合理取舍,充实教材

虽然在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是不做要求的,但这个活动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细胞体积大小与其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所以,在教学环节“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之后,先安排学生完成“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活动中的步骤“计算下表中的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计算发现细胞体积越小,相对表面积就越大。然后,课件中用图片展示NaOH在含酚酞的琼脂块的扩散实验的结果,让学生对“细胞越小,细胞通过其表面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越快”的结论有更直观的感受。结合表格的计算和图片上的实验结果,学生自然就可以解释细胞小的原因了。

3.化静为动,活化教材

在显微镜操作规范的教学环节,笔者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而是通过播放班级内某学生课前录制的显微镜错误操作视频,然后和学生一起找出视频中的错误操作。由于是自己同学的视频,学生找错误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在找别人错误的同时也修正自己的操作。

二、教材优化处理的思考

1.关于整合教材

由于课时容量的限制,教师常常需要对教材进行内容切分与内容整合。例如教学指导意见中建议《光合作用》5课时(含活动)、《分离定律》3课时,《细胞核》与《原核细胞》共1课时,《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与《遗传咨询与优生》共1课时。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切分或粘合内容,课堂就显得没有逻辑性,学生接受起来很突兀。这时候,教材的二度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同教师对同一章节内容的课时切分或整合可能会有较大的不同,这恰恰体现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诠释,也是教学能力与功底的呈现。

2.关于充实教材

充实教材同样是基于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为了使我们的课堂更贴近学生的认知实际[2]。所以,充实教材的内容可以是本学科的,也可以是跨学科的。例如,在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方案在浙江省试点推行以后,生物课程从高一开始势在必行。但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高一学生缺乏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在学习必修1中蛋白质的相应内容时,对基团、化学键以及有机物的空间结构等方面难以理解。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相应的有机化学的部分内容。同样在教授孟德尔定律时出现相关概率的计算,高一学生缺少数学中概率事件的计算技能,学习起来十分费力,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数学知识的补充。

3.关于活化教材

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充满激情和活力,而这样的内容往往来自学生的生活经验[3]。因此,教师需要将抽象的、枯燥的知识点融入情趣化、生活化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提到酶的特性的时候可以联系加酶洗衣粉的使用方法:可不可以用沸水浸泡?可不可以用来洗涤羊毛类的衣服?当然还可以利用本地的资源和环境,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如笔者在《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章节中以温州电台名嘴“阿土老板”种植生产温州特产——瓯柑为情境开展教学。又如《生态系统》章节中可以以三洋湿地为背景创设情境。

三、结语

总之,只有对教材通过二度开发进行灵活处理和优化设计,才能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由低效变为高效。

参考文献:

[1]生物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1-52.

[2]阮班莲.让教材打上“我们”的烙印———浅谈语文教材的“二度开发”[J].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4(1):36-37.

[3]孙立祥.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教学中教材处理的策略[J].生物学教学,2011(36):18-20.

作者简介:陈一波,1989,男,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温州市瓯海区南白象街道南湖路(温州二外)。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325015)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量表的设计与使用初探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