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咏梅
摘要: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重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古诗文教学恰当拓展延伸,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开阔视野,能够增加学生文化积淀,提升其人文底蕴。了解作者生平、开展花样诵读、串联新旧知识、走向生活等等,都是很好的拓展延伸方式,对学生人文底蕴的提升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古诗文;拓展延伸;人文底蕴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7-0005
今天倡导素质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备受重视,古诗文在统编教材中更是加大分量。面对考试,师生都感到古诗文教学很有难度,单调的背诵默写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点点磨灭。很难静心体会古诗文的美和内涵。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创新教读古诗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就初中古诗文教学略谈几点看法,希望通过各种拓展延伸,来引导学生探索,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他们的人文底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着重指明學生“应学什么、怎么学”,人文性重在培养人文素养。即语文教育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时,还应增加学生文化积淀,培养审美意识,提升文化品位。古诗文教学亦如此。
经长期实践,笔者认为古诗文教学恰当拓展,能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文化品位,对更高层次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这要求我们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巧妙地拓展延伸,使学生开阔视野、增加积累。这对学生人文底蕴的提升起积极作用。
一、了解作者生平,提升人文素养
《孟子》曰“知人论世”,即要正确理解别人写的诗和书,就应当了解写诗著书的人。我们学习古诗文,不能脱离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否则便不能领会作品真意。一位名为“何处春江无月明”的人气博主在博文里说“诗为心声”,说“诗词是诗(词)人内心世界真情实感的流露。读诗先读诗人心”。这是他读过纳兰性德传奇人生之后得出的感受!笔者认为这对古诗文教学也适用。要读懂一首诗或词,首先得了解诗人人生经历、作品背景,方能让孩子爱上古诗文和优秀的文化精髓。
去年到芜湖参加第十二届“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研讨会”,观摩不少来自江浙沪皖的优秀语文教师的精彩课堂。江苏胥江实验中学李江华老师教读《江城子·密州出猎》给笔者留下很深的印象。李老师带领学生领悟词人思想感情,进行了恰到好处的拓展延伸。他向大家介绍苏轼生平,补充写作背景,启发学生思考:“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是豪情还是落寞?引导孩子们理解苏轼的“鬓微霜,志未筹”的怨愤,读出文字内里的情感。对这一环节的学习,教育专家邓彤老师给予很高的评价,说“酣”评析得很好,“胸胆”评读到位。笔者认为,这个“很好”,这个“到位”,应该都离不开教师在了解作者生平方面的拓展延伸。因为恰当的拓展延伸,学生对文本内涵有了深入理解,自身人文素养、审美情趣也有极大地提高。
二、开展花样诵读,培养人文情怀
古诗文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诵读是古诗文教学中的重头戏。背诵古诗,可以让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审美情趣。一位同事教学《木兰诗》,诵读方式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他们朗读的阔大“舞台”是撤了桌椅的整个教室。领读女生边朗诵边舞蹈;伴读同学肢体语言也很丰富:姐妹们送别的悲伤难过;欢迎木兰归来的欢欣;士兵或紧张或惊讶,表情绝对到位,场景非常感人。如果学生没有对课文深入理解,演不出这种效果,而这样投入的“演读”,又能促进文本解析。这种拓展延伸式的诵读,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成绩不太好的孩子还能增强自信心。这让我们看到古诗文课堂也能如此活跃,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学生文化品位的提高,有助于学生人文情怀的养成。
三、串联新旧知识,增加文化积淀
曾用一名师教法讲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延伸到中国人的日暮情思,从诗经的“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到陶渊明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从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到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学生特别感兴趣,感受到诗人笔下黄昏的意象,传递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意识,家园落日的温馨,渗透着人生迂世的感情。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前后知识串联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更增加了文化积淀,提高了人文素养。
四、走向生活,培养审美情趣
“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花草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雨雾,天体运行都是活书。语文学习不能局限课堂,应向生活延伸,让学生阅读地方史;观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表演课本剧;还可以走向田间地头体验生活……
比如,隆冬季节,大雪覆盖。校园里腊梅绽放,花瓣鹅黄晶莹,香气沁人心脾。孩子们徜徉花丛间,观赏、轻抚、深嗅它,满心怜爱。洁白的积雪,嫩黄的梅花,鲜红的羽绒服,灿烂的笑脸……他们争相依梅合影,人面梅花相映成趣。我们还在花下比赛朗诵写梅诗歌。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卢梅坡“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课堂知识在生活中延伸,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审美情趣。
在古诗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拓展延伸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让他们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还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充实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如此,孩子们的心智必豁达,情感必纯净,意志必坚毅。这正是社会需要的新一代人才。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前言”,第1页].
[2]刘卉.从材料选择角度论“知人论世”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教学研究,2017(2).
[3]张建伟.知识的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7).
[4]王芸.摭谈语文课堂的生活化教学[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10).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肥东第六中学2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