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爱珠,徐晔青,欧阳翌国,张斌,罗小琴
1.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系机能教研室,湖南株洲 412000;2.株洲市中心医院普外二科,湖南株洲 412000
2020年2月4 日,教育部发布指导意见,延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最大程度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该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部署,进行全面的教学调整工作,开展线上教学。
药理学是阐述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的重要医学基础桥梁学科[1]。 由于药理学教学内容繁多,相对缺乏系统性,且以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知识为基础,学习难度较大。该校为高职高专院校,药理学课时数少,学生基础较本科生差,且学习积极性不高,高职高专药理学的教学难度显而易见。此次开展“停课不停学”,将线上教学推上前线,在此次“体检”中暴露了高职教育在面对线上教学突发教育诉求时的不足、短板与问题。 要保质保量顺利完成高职高专药理学教学,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2]。该教研室在进行课前调查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特色,构建多平台联合教学模式,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智慧职教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建设和运营的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数字教学资源共享网络平台,集资源共享与教学服务于一体,可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重要的资源与技术支撑[3]。 该校作为智慧职教针灸推拿资源库牵头建设校,于2015年开始探索并推广运用智慧职教平台及其移动终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并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4-7]。针灸推拿资源库已汇集了药理学教学资源1455 个,包括电子教材、教案、PPT 课件、微课视频、动画素材、音频素材等,配套并不断完善云题库,可用于测试、作业、考试等教学活动。教师均能熟练利用智慧职教云课堂展开教学,且学生已熟知智慧职教应用模式,掌握操作方法。 开展线上教学具有较坚实基础。
直播能够即时传播与互动,比程序化、僵化的录播视频更加接近真实课堂。 利用直播进行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无法展开线下教学的缺陷。而且直播平台具有回放功能,有利于学生进行回顾性复习。 缺课学生也能通过看回放,完成知识学习。近年来网络平台涌现了大量的直播平台,但是平台虽多,却也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为了教学顺利进行,笔者选择了平台容量大,运行稳定并具有一定课堂管理功能的腾讯课堂及钉钉直播。
微信、QQ 等社交平台在学生群体中应用广泛,在教学中主要用于资源推送,信息推广与沟通,切实有效保障教学进程。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将互联网、计算机及电子信息技术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有利于教学资源开放共享,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已成为现今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发展潮流之一[8]。 该校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主要依托VBL-100 虚拟实验系统为主所建立的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内容全面包含各医学基础学科实验范围。在“停课不停学”期间为学生申请漫游账号,可满足学生在电脑终端、手机终端进行实验学习和虚拟操作需要。
①教研室按照学校统一部署,通过视频会议,确定了以云课程线上教学+直播讲解+录播对接临床+虚拟实验+社交综合管理答疑等多平台联合的网络教学总体模式与方案,全方位保障教学进程及质量。
②开课前教师在智慧职教职教云上创建《药理学》课程,完成资源筛选与导入,进一步完善及扩充云题库。创建本学期授课班级,通过QQ、微信等社交平台通知学生完成智慧职教手机终端APP(云课堂)的安装和注册,并通过扫描班级二维码加入课程。
③根据学情进行集体备课,根据不同专业培养要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重难点,撰写教案,提炼导学问题,收集优质案例,编写药物口诀,制作课件等。教学设计以问题为导向,围绕课前、课中、课后3 个环节展开。导学问题应具有引导性、启发性,又能紧扣知识点。
(1)课前。以抗高血压药物教学为例:①利用智慧职教APP 云课堂,发布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高血压疾病及治疗的知识基础。 ②布置课前任务,让学生在做好防护工作的前提下,为家人或邻居测量血压,收集高血压患者信息。③发布导学问题:什么是高血压?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有哪些? 针对不同类型的血压升高,应如何选择应用药物? 应用过程有哪些注意事项? 请尝试着根据已收集高血压患者信息,拟定药物治疗方案。 ④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对药理学资源库和“云课堂”中的抗高血压药物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思考并尝试解答导学问题,并将答案以文字、照片、音频、视频等形式提交云课堂。 这使学生从盲目、被动地接纳知识转化为有目的、主动地探究学习。 ⑤教师及时查看调查问卷,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对课中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完善。⑥及时查看学生对导学问题的答案,进行个体化点评反馈,并从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进行优化提炼,用于课中互动讨论。教师给予学生及时且有针对性的反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⑦利用云课堂今日课堂功能,提前安排课中环节,课中环节安排不是简单地推送资源,而是一个融知识传播和课堂互动、知识掌握程度检测、临床对接等环节的完整课堂,必须做到环环相扣,合理推进,生动不枯燥。
(2)课中。 利用直播软件,共享屏幕,进入云课堂课中环节,利用签到功能,轻松进行课堂考勤管理。利用云课堂提问功能对上次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回顾与药物口诀背诵抽查。课中以经过提炼、拓展的导学问题作为课堂脉络。 教师以指引者的身份,对导学问题逐一展开综合分析讲解,对学生课前回答情况进行点评反馈。 完成导学问题的分析解释的同时,也完成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穿插提问、投票、抢答、头脑风暴等互动环节,活跃课堂气氛。完成知识内容讲授后,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要点的总结归纳。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是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思维的扩散与展开[9]。 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把很多元素结合在一起,整理思路,使知识脉络清晰化。而后,发布代表药物记忆口诀,朗朗上口的口诀可使记忆简易化。最后,在学生已经对新课内容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录播或直播,对接临床医生,介绍本章节药物在临床的实际应用情况。 让学生更好地将药理知识与临床实践相联系,对所学药理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直播生成回放视频,方便学生进行复习。
(3)课后。课后环节工作主要包括:①在云课堂发布题库作业或病例分析,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临床思维及职业兴趣。 ②在社交软件上不定期抽查口诀背诵内容。 ③收集学生疑问,提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在社交平台进行集中答疑。 ④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多平台联合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在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及时改进和完善教学流程。
(4)虚拟实验。 通过社交媒体提前下发漫游登录账号,学生可自行登录虚拟实验平台,观看实验原理及示范,进行虚拟操作。虚拟实验虽不能替代真实实验,但基本能实现药理学理论验证功能。
利用云课堂强大的数据记录、整合功能,可将学生在各教学环节的表现、资源学习情况、互动参与程度、作业完成情况等具体化为分数,以此作为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的客观依据。期末通过云课堂题库组卷,在手机终端进行考试,进行总结性评价。 教师通过云端监考以保障考试的纪律。教师设置考核权重比例(线上15%、线下15%、作业20%、考试50%)后,职教云系统将自动生成学生的最终成绩。 采用“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更能综合性、全面性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为88.70 分,考核综合分数平均分为89.30 分。
在课程结束后,发布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总共发放问卷264 份,收回264 份,回收率达到100%。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特殊时期采用多平台联合教学模式的各项评价肯定率均达到80%以上,见表1。
表1 学生对多平台联合教学模式的评价[n(%)]
自1995年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我国教育正式加入追赶世界教育信息化的行列,“追赶”是我国教育信息化起步阶段的发展特征[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正在加速实现的教育现代化,从“追赶”走向“引领”。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确立了我国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 这是智慧与智能时代的教育现代化,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教育现代化[11]。 教育智能化是新时代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智慧校园的建设使教学管理智能化、高效化;在线学习平台智能化,使学习实现个性化;目前一体化智能平台支持的终身教育与学习体系正在形成。
在当前特殊时期,各教育部门及机构积极开展“停课不停学”活动,除了毕业年级,本学期各高校基本采用线上教学模式,尽管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线上平台建设基本完善,有良好的实践基础,但线上教学突然替代传统课堂转变为主角,且仓促上阵,还是使整个教学系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于是在开展初期中暴露出不少问题,比如,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不高,直播过程出现“翻车”现象、网络拥堵崩溃、老师在直播过程无法很好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线上教学管理没有形成统一标准等。 但是,在经历了短暂的阵痛之后,绝大多数高校和师生都很快地适应了这一教学方式。
在缺乏网络技术的时代,教育只能以面对面传授的形式实现。而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通过多平台联合也可以即时地实现点对面的知识传播与点对点交流,又能轻易实现回顾性学习,进一步巩固知识,从真正意义上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以素质教育目标的教与学、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多平台融合、线上线下混合、虚实融合的全新教育模式开始形成并日渐完善,必将使教育得到极大拓展与提升, 成为现代化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不能简单将此次“停课不停学”活动看成一次偶然和暂时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教育信息化的一次重大发展契机,完全有可能成为人们灵活学习、普遍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流行趋势。 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科技进步与生活方式变革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