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联合悬吊训练对小儿脑瘫患儿平衡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1-05-14 08:22刘育锋武娟利
贵州医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头针骨盆脑瘫

刘育锋 武娟利

(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陕西 宝鸡 721000)

近年来,针灸在小儿脑瘫的临床治疗中被广泛运用,且取得较好疗效,通过针刺刺激解除痉挛状态,可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起到一定作用[1]。悬吊训练是通过吊索悬吊身体部分部位,使人体于不稳定状态下主动进行训练,能有效提高核心肌群力量,改善身体平衡[2]。本文主要探讨针对小儿脑瘫患儿实施头针联合悬吊训练对其平衡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接受治疗的脑瘫患儿42例设为对照组,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治疗的脑瘫患儿41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1~4岁,平均(3.07±1.39)岁;不随意运动型1例,共济失调型3例,肌张力低下型3例,混合型7例,痉挛型28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22例;年龄1~4岁,平均(2.98±1.40)岁;不随意运动型2例,共济失调型2例,肌张力低下型5例,混合型6例,痉挛型26例。纳入患儿符合《脑性瘫痪的病因学诊断策略专家共识》[3]相关疾病诊断标准。已排除伴有脑水肿、先天性心脏病等严重器质性疾病;遗传性疾病;6个月内接受过有关肌张力药物治疗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儿监护人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结合头针,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针对性的主动或被动训练,30 min/次,1次/d;根据患者发育规律进行训练,每次20 min,1次/d;针对患儿行为组织能力、平衡能力及注意力进行训练,每次30 min;同时对患儿进行电刺激,对患儿肌力较弱部位进行电刺激干预,每次15 min,1次/d;头针:取百会、顶旁1(2)线、脑三针、智三针、颞三针,利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 min,且每10 min捻针1次,1次/d;以上方法均每周5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悬吊训练,根据患儿疼痛部位及功能障碍严重程度进行闭链或开链活动。训练内容:指导患儿仰卧位,使膝关节屈曲至90°,将悬吊带宽带放于患儿骨盆位,窄带套于腘窝,将弹性绳提高至接近骨盆处离开地面,指导患儿将膝关节伸直,并抬高另一条腿;指导患儿俯卧位,于腹部下方防止软垫,宽带使用弹力绳将其置于骨盆位,窄带置于大腿一侧,将弹性绳提高至腹部,指导患儿抬高另一条腿,使双下肢维持平行状态;指导患儿侧俯卧位,被将悬吊带放于膝关节下,指导患儿尽量抬臀、伸髋等动作,同时尽量维持骨盆直立;膝关节下方放悬吊带,并悬空一条腿,随后将宽带用弹力绳置于患儿骨盆处,嘱患儿进行伸膝、伸髋、抬臀的同时旋转骨盆,并使双腿保持一定距离;指导患儿站立位,并让其双手握多功能棒,理疗师通过对多功能棒的推拉,以此使患儿完成重心转移及旋转动作;整个训练以阶梯式训练为原则,理疗师选取适合悬吊点,以相对抵抗力小的部位开始练习,同时注意观察训练情况;每次训练可选择以上3种训练动作,每次30 min,1次/d,每周5 d。常规训练及头针方式方法同对照组。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平衡能力、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对两组患儿坐位、站位动作下静态及动态平衡和其他动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分值0~56分,分数越高表示平衡能力越强;应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对两组患儿B区(坐位)、C区(爬行与跪姿)、D区(站立位)、E区(行走、奔跑)等4方面进行评估,每项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运动功能越好;应用儿童生活质量共性部分的通适量表(PedsQL)对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2 结 果

2.1平衡功能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患儿BBS评分(21.43±6.15)分,与观察组的(21.35±6.2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BS评分为(39.52±5.15)分,高于对照组的(34.28±4.6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7,P<0.05)。

2.2运动功能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C、D、E区GMF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5.255、3.435、4.194、2.804,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GMFM运动功能评分的比较分]

2.3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患儿PedsQL评分(39.42±7.63)分,与观察组的(44.32±5.4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edsQL评分为(49.29±5.27)分,高于对照组的(44.32±5.4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2,P<0.05)。

3 讨 论

痉挛型脑瘫患儿常见症状为下肢运动异常,多为母体孕期营养不足或遭受刺激致新生儿先天不足,加之后天护理不当引起。因此,缓解肢体痉挛、降低肌张力,对疾病恢复起到关键作用。目前,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障碍治疗,临床暂无彻底根治方法,康复训练能够缓解因脑瘫引起的致残程度,是临床治疗常用手段,[4]但单一疗法临床效果往往不够理想,有一定局限性。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BBS评分较对照组高,B、C、D、E区GMFM评分较对照组高,PedsQL评分较对照组高。表明针对脑瘫患儿采取头针联合悬吊训练,可提高患儿平衡能力,加快运动功能的恢复。分析其原因,头针是结合中医经络与现代医学大脑皮层功能的一种针刺疗法,在脑血管康复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祖国医学[5-6]认为,头乃诸阳之会,脑为精明之府,通过对头部特定腧穴行针刺,刺激脑内相应区域产生兴奋,并将其传至大脑皮层特定范围,能够达到活血行气、疏通经络、填精益髓的功效,对运动功能恢复起到促进作用。而悬吊训练依靠重力对整体生物力学进行调控,利用能够调节的绳索,在不稳定情况下对悬吊点及力臂进行调整,进而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并以训练身体重心的控制、上下肢力量的传递为目的,帮助脑瘫患儿改善运动功能,从而缓解异常姿势。另外,悬吊训练能够刺激康复训练中无法训练到的深层核心肌群,对患儿腰椎-骨盆-髋关节起到稳定作用,进一步提升患儿坐姿、站立位功能。且研究表明,悬吊训练能够对肌肉深层腹横肌及多裂肌起到改善作用,使肌张力下降,进而增强核心稳定性,增强患儿平衡能力以及姿势控制能力[7]。

猜你喜欢
头针骨盆脑瘫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你的翘臀!可能是假的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头针结合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42例
头针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