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华 王丹 乔奇伟
(陕西省靖边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陕西 榆林 718500)
变异性哮喘伴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方式主要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但其疗效未达到理想状态[1]。临床研究[2]认为,对此疾病的治疗采用含有糖皮质激素的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气道的炎症反应。本文主要观察采用不同剂量布地奈德治疗变异性哮喘伴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效果。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变异性哮喘伴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93例的患者依据布地奈德使用剂量分为A、B、C组,每组31例。A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0~65岁,平均(42.53±3.16)岁;病程0.3~3年,平均(1.67±0.25)年。B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21~63岁,平均(42.49±3.18)岁;病程0.5~3年,平均(1.59±0.19)年。C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20~64岁,平均(42.51±3.20)岁,病程0.5~4年,平均(1.63±0.22)年。纳入患者均符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的诊断标准[3]。已排除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近1个月经过激素治疗者。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治疗前均给予三组患者抗组胺药,茶碱类药以及β2受体激动剂等常规治疗,并予以酮替芬片及氨茶碱,剂量均为0.1 g/次,2次/d,同时进行气雾剂吸入治疗,药物选用2%的沙丁胺醇气雾剂,如患者发生感染,可在此基础上加用抗生素治疗。A组采用小剂量布地奈德治疗:取400 μg/d布地奈德气雾剂进行吸入治疗,2次/d,早、晚各1次。B组采用中剂量布地奈德治疗:取800 μg/d布地奈德气雾剂进行吸入治疗,2次/d,早、晚各1次。C组采用大剂量布地奈德治疗:取1600 μg/d布地奈德气雾剂进行吸入治疗,2次/d,早、晚各1次。待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后改为正常剂量吸入治疗,每1个月为1个疗程,三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
1.3评价指标 观察并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症状评分,分值0~3分,共四个等级,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采用梯度高渗盐水超声雾化法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痰嗜酸粒细胞计数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
2.1临床疗效的比较 A组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4.52%;B组显效19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7%;C组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32%。B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与C组,且C组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317,χ2=3.189,P<0.05)。
2.2咳嗽症状、痰嗜酸粒细胞计数的比较 治疗后,三组患者的咳嗽症状评分均下降(t=11.217、12.114、12.218,P均<0.05),且B组评分比A组、C组低(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痰嗜酸粒细胞计数均下降(t=15.061、13.820、14.723,P均<0.05),且C组评分比A组、B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三组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痰嗜酸粒细胞计数的比较
布地奈德属于糖皮质激素的一种,在治疗CVA伴EB患者中主要用以常规剂量,酌情增加剂量可有效缓解其症状的持续发展[4]。本文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与C组,且咳嗽症状评分比A、C组低,但C组患者的痰嗜酸粒细胞计数比A、B组低,表明中剂量布地奈德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可同时降低其痰嗜酸粒细胞计数。原因在于布地奈德作为糖皮质激素的一种,其抗炎效果较为突出,可有效缓解CVA伴EB患者的咳嗽及哮喘等临床症状,且可降低痰嗜酸粒细胞水平,从而阻止了病情的持续发展。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与常规服药相比,可将药物快速传递至气道局部,起效较快,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也是临床用于治疗CVA伴EB的主要药物之一[5]。布地奈德因其起效较快,且耗时较短,在改善患者嗜酸粒细胞计数与咳嗽症状上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也可有效防止其发展为典型哮喘。对于CVA伴EB患者的治疗中,布地奈德剂量的加减使其疗效各有不同,如持续增加,则会降低肺选择性,而小剂量的布地奈德可将肺部及气道的糖皮质激素受体占领,若持续增加其剂量,不仅导致患者机体的吸收能力减弱,且易产生不良反应[6-7]。因此,布地奈德剂量的选择对于CVA伴EB的治疗尤为关键,不仅需缓解其症状,且需保证其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