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021-05-13 20:07张春红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减数观察力长方形

张春红

观察力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敏锐的观察力可以使小学生避免受表面现象的迷惑,真正地发现事物的本质和变化的趋势。观察力,可以使学生变得更加地睿智、谨严,发现许多人所不能发现的东西。对学生来说,观察就是学习。观察力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对事物进行系统的,周密的,精确的观察,获得有意义的材料,才能探索出事物的规律。人的观察力并非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在学习中得到发展的,如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就能使它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有材料的兴趣。要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因此,观察要成功就必须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过程,使观察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观察材料,积极为学生创造观察的条件,让学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激发其好奇、好强之心,从而激发其观察欲望。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认识角》时,利用视频动画,让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闪亮出场,最后安静停下。接着时圓形的滚动滑稽出场圆:“哎呀哎呀,我怎么停不下来。”最后“砰”地撞在墙上。动画生动真实的场景,有效地吸引了学生,接着教师:“仔细观察和思考,其它图形能停下,为什么圆不行?”学生在认真观察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最后争先恐后得出结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都有有尖尖直直的地方,而圆没有。”有观察就有发现,孩子们太棒了。

二、引导学生从观察的现象看本质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的观察总是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的,每一位学生观察的角度、方向各不相同,所获得的结论也就不相同。因而在观察过后,不能急于给学生下结论,而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引导学生去探寻本质,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不要走马观花,要去想为什么?背后隐藏有什么规律,我们得到了那些感悟,要引导学生用他们的思维,用他们所有的感官参与去寻找现象背后的那些智慧,让所有的观察都要找到现象背后的本质。这对于孩子的探究性的学习,对于孩子的智慧的激发,都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知道观察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使他们在下一次进行观察,能有效地提高观察效率,获得成功。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分类》这一节课中,我让学生自带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在课堂上展示所带物品,然后请他们观察这些物品有哪些共同点与不同点,能不能将它们分类。在观察讨论时,有学生发表看法:“篮球、皮球、足球用来玩的一类;其它的一类。”也有学生说:“衣服、裤子、鞋用来穿的一类,其它的一类。”学生情绪激昂,互相批驳,通过观察探寻本质,寻找规律,最终获得结论,让学生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过渡显得理所当然。

三、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怎样去观察呢?首先,要教会学生带着目的去观察,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任务和目的。其次,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东到西、从近及远等去观察,还可以从头到尾、由表及里、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去观察。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做个减法表》中,在学生填写好减法表后,让学生认真观察减法表,竖着看、横着看、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在讨论时,学生发表看法:“竖着看,第一列,被减数从上往下每次多1,减数也是从上往下每次多1,差都是9。第二列、第三列……都有类似的规律。”“横着看,第一行,被减数都是10,减数从左到右每次多1,差从左到右每次少1。第二行、第三行……都有类似的规律。”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按照规律去填写表格,有什么好处?”学生:“可以写得很快。”“不会漏写题、不会多写题。”有顺序、有步骤地观察,就可以找到规律,得到结论。

观察能力不是先天性遗传,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培养的。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观察活动,教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积累观察经验,让学生积极观察、善于观察,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数学学习。

猜你喜欢
减数观察力长方形
数数看
小长方形找朋友
观察力大考验
加减法的错中求解
巧替换,妙解答
美国小镇找找看
一起摘月亮
寻找图形中的比
观察零距离
动手实践,寻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