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
自实施新课程以来,高考完形填空题逐渐淡化语法,突出语篇,注重对语境的把握和上下文的逻辑推理,题目难度进一步加大。为适应这一新变化,外语教学工作者需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语篇意识,培养他们用科学方法解题的习惯。本文从词汇角度出发,探讨完形填空的一种解题思路。
一、利用转折词寻找文章主题句
大家知道,文章的开头很重要,往往开头点题。为给学生理解文章奠定基础,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文章内容,出题者在设计完形填空试题时,总是保留一个完整的、或是大半个完整的表达主旨的句子。因此,考生应充分利用首段首句提供的信息,去挖掘文章的思路,寻找文章的脉络与线索。初步推断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说明文。而近几年高考题多是叙议结合和说明文。然后考生跳过空格,浏览全文,找到文章主旨。主旨句的位置在首尾段及各段首尾句,多数情况下主旨句会出现在转折词后面,如but, however,yet,though,instead,therefore,otherwise等。从而整体上感知全文,理解文章大意,这是解题的基础。
二、注意词汇的褒贬
我在平时完形填空的教学中,发现完形填空选材虽然灵活多样,但是体裁以记叙文和叙议结合为主。作者讲故事的目的并不是单纯讲故事,而是通过故事向读者传递某个道理。所以,在展开故事时,作者会使用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记叙文常常是先抑后扬或者扬抑扬等模式来展开。在抑时,作者常用冷色系或者表示心情低落的消极的贬义词,例如gray,black,mad,worry,go down,unfortunately等;而揚时,作者常用暖色系或者表达情绪高涨的褒义词,例如bright,wonderful,light up,happy等;在议论时,作者的情感常常得以升华给人以警醒和启示。因此,在做题时,要注意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实词的褒贬,和词汇的内涵和外延。注意上下文的逻辑一致性,不要选择前后相悖的答案。
三、利用词汇搭配
完形填空近几年主要考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实词。做题时应注意这些词在文章中的搭配,例如逻辑搭配:包括过渡词、指代关系、肯定、否定等;语义搭配:包括区别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形近异义词、同形异义词;结构搭配:指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在句中与其他词的搭配;惯用搭配:即通常所说的固定短语。搭配是一项基本功,需要平时多背多记多积累,这个没有什么捷径。
四、利用词汇复现
语篇复现的信息包括原词复现、同义词和反义词复现、上义词和下义词复现、概括词复现和代词复现等。语篇中有词汇和结构同现的现象,如与语篇话题相关、意义相关的词汇同时出现,结构同现,同义同现,修饰同现,因果同现等。因此,利用上下文寻找解题信息,确定正确答案。
总之,学生要想把完形填空做好,除了有足够的词汇量保证理解文章外,能灵活地利用词汇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