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辉,赵杰,刘影,李雪迎,张欣,齐建光*
动脉粥样硬化样病变可以始于婴儿期,甚至胎儿期,儿童期血脂异常是成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在我国,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如何能从饮食和生活方式入手对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进行早期干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家长及儿童保健人员对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发生率是否有足够的认知并进而识别危险因素,对早期发现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和积极防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纳入参加北京市婴幼儿科学养育项目的北京市八区县儿童保健人员,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作为家长的儿童保健人员对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发生率的认知情况及检查意愿。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19年4—12月参加北京市婴幼儿科学养育项目的儿童保健人员,纳入家庭中有20岁以下子女的人员作为调查对象。本研究通过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2019)科研第(113)号〕,调查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调查内容 对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发生率认知情况及检查意愿进行调查,具体内容包括:子女性别、年龄,调查对象对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发生率的认知情况、城乡地域、调查对象及配偶受教育程度、工作地点、是否有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家族史(一级及二级亲属)〕、对自己子女血脂水平了解情况、对儿童青少年血脂检查重要性的认知情况及是否愿意给子女做血脂检查。
本文的价值及局限性:
本研究从儿童保健人员及家长双身份的独特视角调查了该重点人群对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发生率的知晓情况及检查意愿,发现有53.9%的受试者对儿童血脂异常发生率没有正确认知,提示对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人员的培训具有巨大需求和重要意义。本文的局限性在于调查人数有限,虽然已经能够说明整体认知现状,但未能对儿童超重与肥胖这一可能影响认知程度的危险因素做进一步分组。宜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扩大样本量。
1.3 方法 本项目依托北京市婴幼儿科学养育项目,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根据目前已有文献,我国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发生率在5%以上[2],设定“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发生率”问题的选择为“5%以下”“5%及以上”及“儿童青少年血脂不稳定,不好说”。将选择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发生率<5%者及儿童青少年血脂不稳定者作为认知不正确组,选择5%及以上者作为认知正确组。
1.4 质量控制 由研究单位对婴幼儿科学养育项目2名现场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当场发放纸质调查问卷、填写并回收,所有问卷的发放、填写咨询及收集由该2名现场人员完成。年龄、性别基本信息填写不完整或其他信息不足90%者视为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中空项不做填补,不纳入该项统计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认知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情况 共发放调查问卷661份,回收有效问卷551份,有效回收率为83.4%。调查对象来自朝阳区、海淀区、昌平区、通州区、东城区、大兴区、怀柔区、石景山区共8个区,分别有129例、111例、97例、60例、52例、41例、34例、27例;其中城区儿童保健人员319例,郊区儿童保健人员232例;子女性别:男277例,女274例;子女年龄0~19岁,平均(7.0±4.6)岁;选择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发生率<5%者109例(20.4%),在5%及以上者247例(46.2%),选择儿童青少年血脂不稳定者179例(33.5%)(该选项数据缺失16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3例,高中13例,大专202例,本科308例,硕士及以上25例,其中本科以下学历218例,本科及以上学历333例;工作地点:医院237例,学校幼儿园314例;配偶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6例,高中44例,大专142例,本科286例,硕士及以上58例,其中本科以下学历192例,本科及以上学历344例(该选项数据缺失15例);配偶职业教师21例,公务员65例,公司职员228例,医务人员50例,运动员1例,其他170例(该选项数据缺失16例);有家族史(一级及二级亲属)者167例,无家族史(一级及二级亲属)者379例(该选项数据缺失5例)。
2.2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认知不正确组288例,认知正确组247例。两组子女年龄、子女性别、城乡地域、工作地点、配偶受教育程度及家族史(一级及二级亲属)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工作地点、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Table 1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rticipants with correct or incorrect cognition of dyslipidemia incidenc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2.3 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认知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能够正确认知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赋值:正确=0,错误=1)为因变量,以子女性别(赋值:男=0,女=1)、城乡地域(赋值:城区=0,郊区=1)、工作地点(赋值:医院=0,学校幼儿园=1)、受教育程度(赋值:本科以下=0,本科及以上=1)、配偶受教育程度(赋值:本科以下=0,本科及以上=1)及是否有家族史(一级及二级亲属)(赋值:无=0,有=1)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保健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是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认知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儿童血脂异常认知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2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pediatric healthcare providers' awareness of dyslipidemia incidenc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2.4 对子女血脂水平了解情况 了解子女血脂水平的家长共45例,占8.2%(该选项数据缺失2例);其中18例为子女做血脂检查的原因为就医时偶然发现,没有家长因为自己有高脂血症而给子女做血脂检查,27例家长选择检查原因为其他且未进一步标注检查原因。在167例有家族史(一级及二级亲属)者中,164例对是否了解孩子血脂水平做出选择(该项数据缺失3例),其中17例了解孩子的血脂水平,占10.4%。
2.5 对儿童青少年血脂检查重要性的认知情况 认为血脂检查重要者492例(占90.4%)(其中认为非常重要者140例,占25.7 %;认为重要者352例,占64.7%),认为不重要或无所谓者52例(占9.6%)(其中认为不重要者30例,占5.5%;认为完全没必要者3例,占0.6%;认为无所谓者19例,占3.5%)(该选项数据缺失7例)。
2.6 对儿童青少年血脂检查意愿 愿意给子女做血脂检查者523例(95.4%),不愿意给子女做血脂检查者25例(该选项数据缺失3例)。其中251例(48.0%)希望能与其他检查一起进行,25例认为没有必要做血脂检查者中20例为城镇,5例为郊区。
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在中国是一个常见问题,丁文清等[2]报道1974—2014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的总患病率为25.3%。儿童青少年血脂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与生活习惯和饮食相关,家庭及儿童保健方面的认知及重视程度无疑是影响儿童青少年生活及饮食习惯的重要因素,儿童保健人员作为专业人员及家长的双重身份,对于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发生率方面的认识文献较少。本研究调查了北京市八区县儿童保健相关人员对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发生率的知晓情况、对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重要性的认知情况以及对自己子女血脂检查的意愿,以期了解儿童青少年血脂问题是否得到儿童保健人员及家长的充分关注。
本研究中约1/3的儿童保健人员认为儿童青少年血脂不稳定。然而,有研究表明,血脂水平从婴儿期,甚至胎儿期即开始影响血管健康,从2岁开始,儿童血脂水平即相对稳定,至成年期具有轨迹现象[1];更有研究认为,因为儿童的血脂水平受饮食及其他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小,儿童期的血脂异常对于血脂异常相关疾病的早期发现具有比成人期检测更大的提示意义[3-4]。我国2009年《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中已明确我国2岁以上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诊断标准[5]。由此可见,对于儿童青少年血脂相关问题的认识在儿童保健人员中还有待普及。
针对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发生率的问题,本研究结果表明,有20.4%的儿童保健人员认为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发生率为5%以下,而在我国儿童及青少年的血脂谱和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1987年北京市儿童血脂异常调查的结果为血脂异常儿童的比例已经达到6%左右,近年来各地域或全国范围内的儿童血脂异常水平比较相近,呈现上升趋势[6-7]。2012年的全国性调查发现我国儿童血脂异常检出率在6~11岁及12~17岁人群中分别为25.6%及31.7%[8]。针对北京市的儿童血脂水平研究也有明确的数据结果,2009年儿童血脂筛查项目发现9.61%的6~18岁北京儿童存在血脂异常[9],而2017年及2018年两个区县的独立研究中发现中小学生血脂异常发生率达到20%左右[10-11]。本研究结果提示超过一半(53.9%)的儿童保健人员对儿童血脂异常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缺乏及时的了解和认识,推测在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相关研究方面存在研究与普及的脱节,对于该问题的重视有可能对改善儿童青少年血脂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有可能对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发生率认知有影响的因素,两组子女年龄、子女性别、城乡地域、配偶受教育程度及家族史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工作地点、受教育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保健人员受教育程度是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认知选择是否正确的影响因素。提示对于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发生率的普遍性宣传不足可能是导致认识不足的重要原因,教育程度较高可能有机会接触更多的血脂异常方面的知识,具有更强的主动获取知识与学术进展的能力。
本研究进一步调查了儿童保健人员是否了解子女的血脂水平,结果显示了解子女血脂水平的家长有45例(8.2%),其中18例为偶然就医发现。在我国,尚无统一的儿童青少年血脂水平监测时间点,因此,绝大多数儿童青少年不会针对血脂接受有目的的检测。国际指南对于儿童青少年血脂监测的必要性有统一的认识,对于监测时间点有所差异[12-13]。我国2009年《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也强调了针对高危儿童青少年的血脂检测[5],但从本研究看并未引起儿童保健人员的重视,即使是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儿童青少年也未因此接受血脂检查与监测。
本研究结果还提示,绝大部分儿童保健人员认为儿童青少年血脂检查是重要的,选择非常重要和重要的儿童保健人员共占90.4%。有95.4%的人愿意给子女做血脂方面的检查,在检查形式上,有48.0%的家长希望在做其他检查的时候一起检查,以减少有创伤害。体现出儿童保健人员虽然对于目前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发生率的认知程度不足,但对于血脂检查重要性的认知非常充分,而且作为父母对于检查持配合和支持的态度。成人血脂异常的控制已得到充分重视,但对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的关注还有待加强[14]。
综上所述,超过一半的儿童保健人员对我国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发生率没有正确的认识,但绝大多数人认为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值得重视,并认同对儿童青少年做血脂方面的监测。在对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发生率现况相关问题的认知方面,被调查者受教育程度是正确认知的影响因素,对于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相关问题亟待广泛和深入宣教。
作者贡献:闫辉负责研究设计与实施,资料总结与文章撰写;赵杰、刘影负责参与研究设计,研究实施及资料整理;李雪迎负责研究的设计、质量控制及统计分析;张欣负责研究实施、资料整理及质量控制;齐建光负责研究设计、论文审校及质量控制并对文章负责。
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