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334”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研究

2021-05-13 03:51温玲子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育人互联网+思政

温玲子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 承德 076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在互联网时代今天,5G即将到来,大数据与移动互联已经技术,已经开始走进教育领域,各种网络课程平台逐步成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切实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资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动态可持续发展。高校如何利用网络形成“思政课程”的长效育人机制,如何利用网络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必将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2]。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内涵剖析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网络阵地”的意识,形成合力,充分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其次是在技术上实现教学形式的网络化,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适合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不断的创新,实现与时俱进,及时跟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才能实现网络育人实效;最后是要实现网络育人渠道的多样化,无论是在线精品思政政治教育课程,还是专业课程学习的“课程思政”创新,育人形式的新引力成为网络思想政治育人的重要因素。

网络思想政治的长效育人机制的本质是一个“动态教育”。网络技术的发展是不断在变化的,可以说是突飞猛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生活是在不断前进的,不断丰富的;高校所面对的大学生是动态变化的,每个时代的大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特点;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也是在动态变化的,“80”后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力军。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内涵应当是以各种互联网技术为手段,以在线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从而建立的能够可持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网络教育体系[3]。

二、当前高校网络思政育人的“3 个核心问题”

当前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育人仍是以思想政治课程教师为主体,教师仅仅是利用网络实现课程的讲授,学生在完成课程任务后很少关注,深入剖析后,发现了当前高校网络思政育人的“3 个核心问题”分别如下:

(一)思想认识不够高

高校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致体现在多个层面。首先,学校层面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都对此项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其次,高校任课教师的仍以思政教师为主,内容形式过于单一,偏离了学生的关注点,育人成效不显著;同时,很多专业课程教师在思想上还没有“课程思政”的概念和意识;再次,高校大学生自身在思想上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认为仅仅完成课程学习就行了。由于高校、教师、学生在思想上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缓慢[4][5]。

(二)管理机制不健全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育人工作是高校思政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目前高校还没有形成健全的管理机制,在很多方面无法协调一致,从而无法实现育人成效。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导致网络思政教育的阵地尚未形成,各个课程,各个院系,各种在线教育平台,各种APP 的使用十分混乱,没有形成统一的育人平台。更为重要的是,很多教师都是在本职工作职位坚持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在工作上主动性较差;另外,各个部门之间缺少协调性,没有牵头负责部门,更没有统一的管理,不仅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降低了参与工作教工的热情[5]。

(三)工作职责不明确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又是一个动态的工作,要不断的学习与更新。在这样一个系统工程中,每一个部门,每一个教师,甚至是每一个学生,每准备的一堂课程,每举行的一次活动,都应该成为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各个高校对于网络思想睁着教育工作尚没有形成专门的工作团队,各个工作人员的职责也不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由思政课程进行在线课程建设,专任教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的思政因素融入,高校学生管理的辅导员,大家很少能够在一个平台中共同讨论,详细分工;更多时候,很多高校的微信平台、网站专栏还是由学生骨干来管理,在工作中很容易出现疏忽,甚至是错误,从而造成严重的网络舆情后果[5][6]。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育人的“3个重大机遇”

在大数据、智慧教育、移动互联、云计算的信息时代,已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这就要求我们高校顺应时代发展,承担历史使命,抓住历史机遇,实现长效育人。

(一)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新资源

在互联网时代,资源是海量的,特别是大数据的使用,是的资源成为了宝贵的互联网财富[7]。高校教师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资源的开发、整理、创新的主力军,他们既可以在网络上寻找优质资源,又可以与志同道合的人进行讨论、修改、完善自己的育人素材,更可以将自己的优质资源与他人分享,并传播到互联网上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和使用[4]。与此同时,以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为例,从学生的角度,从学习者的角度为学生进行了课程的重新整理与创新,学生在课程的建设与任课教师不断的讨论和交流,促进了课程的时效性,也促进了高校教师不断学习,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新资源。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互联网时代为高校教师的在线教育提供了各种层次的育人新方法。首先是在各种在线教育平台和手机APP 的使用,各个高校也都在不断推动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其次,现在教育资源的呈现方式不断创新,从“黑板白字”到“图文并茂”再到“刷视频”,已经有了质的变化,相信5G 时代的到来,还会带来更大的变革;另外,在社交形式上也有了重大变化,由单一的QQ,发展到微信,朋友圈等各种社交软件的使用,缩短了师生距离,增进了感情,也起到了思政育人的辅助功能。

(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新实效

“物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方式有着“主动性、生动性、灵活性、互动性”的四大特点,切实增强了思想政治育人实效。“主动性”是指互联网时代下的在线育人方式,改变了传统课堂的上课形式,突破了课堂在资源、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生动性”是指在网络时代的思政育人内容和形式的多样与生动,可以看在线直播、短视频、绘制图片等,极大的增强了育人过程的生动性。“灵活性”是指在线课程学习的学生,在学习时间、学习地点上的极大的灵活性,使育人过程可以随着学生的时间和方式自由分配;“互动性”是指在线思政育人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一个相互促进,共同学习的过程。

四、创新发展,构建“344”思想政治育人长效机制

“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应顺势发展“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主阵地,着力解决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育人的“3个核心问题”,抓住“3 个重大时代发展机遇”,构建“344”思想政治育人长效机制,实现网络思想政治育人的教育目标。

(一)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协调机制

高校充分利用网络,实现“网络协调机制”,落实“五项协调内容”。(1)高校内部应成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设立专职的部门,协调校内各个部门,建设网络育人主阵地,整合教育资源,协调师资力量开展系统工作。(2)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专门协调教育系统的教育资源,落实政策要求;协调网络运营工作,实现对高校网络技术的支持;协调各个高校与培训结构,实现对教师能力的提升与培养。(3)充分协调学校、学生、家庭、社会、用人单位,形成一个联合育人机制,实现全方面育人;在联合育人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学习意识的培养,以实现育人长效机制的体现。(4)在网络思想政治育人的教学模块上,应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构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育人体制,特别关注“心理健康、职业发展、创新创业、网络道德”等方面的培养。(5)协调教育“主阵地”,发挥“主渠道”。实现“网络思想政治育人课程、课程思政、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多样育人形式,实现全面育人机制[8]。

(二)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监督监控机制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大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监督监控机制。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监督监控机制,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网络舆情监督监控。大学生正处于从学生到走向社会的成熟过程,往往对于很多问题分析能力较差,抵抗诱惑能力较低,特别是对很多事实敏感问题,无法全面分析,正确判断,从而发表过多不恰当言论,从而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是更为严重的后果。二是要对技术人员与教学团队的监督监控,这里更多是以“监督监控”的情况查看网络运行平台的整体运行状态,平台的稳定性,教学过程等情况,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平台的稳定运转。三是要对内容的监控。在平台的内容主要是教学内容、新闻报道、活动交流等。在很多高校,平台或者网站的管理都是由学生骨干来维护的,在新闻报道有时候很难准确抱我措辞,而在多学生的互动交流中,也很有可能出现过激言论。四是要对接受平台教育的受教育者的学习进行监督监控,这里是要对容易出现的大学生思想问题,如“方向问题,是非问题,行为养成,成才困惑,实际困难,心理健康,就业创业”等进行及时解决[8]。

(三)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保障机制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保障机制,是整个平台顺利平稳运行的关键,在这里要重点强调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分别是:政策落实、资金投入、人员保障、网络道德。第一,政策落实是其他保障措施的“保障”,决定了高校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对于整体工作的推进速度,对于专兼职工作人员利益的保障。第二,资金投入是网络教育平台的运行基础,在场地、设备、运行维护等方面都需要大量投入,更为重要的是教育内容的更新,更是一个长期的巨大的投入。第三,人员保障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主要是技术人员和教育人员组成,最好是兼具两者能力,这就对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培训、学习、交流等全方面保障人员团队稳定。第四,网络道德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自律机制,是网络阵地培养学生的一个主要内容。首先是根据国家教育规定制定的网络道德规范,另外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规范,以提高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9]。

(四)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优化机制

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的评估优化机制,是促进网络育人阵地教学水平、确保育人实效、实现长期育人、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评估优化体系的构建,主要是从四个维度开展。首先,是网络平台整体建设与运行状态的评估,主要是从功能性、实用性、科学性、系统性等方面来考虑。其次,是教学资源的整体评估优化,这个时候更重要的是要考虑育人资料的系统性,科学性;与其他第二课堂、党团课、社会实践等内容的互补性;整体的更新状况等;再次,是对育人实效的整体评估优化,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从全服务学生的“以学生为本”的宗旨来进行优化,使学生用着方面,理解容易,愿意学习,确有实效。最后,是要从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从而实现对教育动态、技术更新、发展方向、学习效果、优化方案等的不断探索,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的良性机制[9]。

五、多措并举,实现“334”思想政治育人机制可持续发展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只有多措并举,才可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切实达到育人实效,基本的观点如下(见图1):

图1“互联网+334”思想政治长效育人体系框架图

(一)统一思想,强化阵地意识,优化顶层设计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长效育人机制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要统一思想,统一全体高校领导小组,思政课程教师,专任课程教师,学生管理队伍,教辅人员等,真正从思想认识上统一,形成全员育人的一个良好机制。思想认识要统一意识到“阵地”的高度上来,要占领学生的网络空间,建设好网络思政阵地、用好网络思政阵地。高校要从思想意识上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从战略高度进行长远规划,在建设中不断优化,完善顶层设计,实现网络思政育人实效[10][11]。

(二)优化配置,打造专业团队,整合优质资源

高校要在网络阵地建设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选择有技术、懂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甚至应该引进专门的“智慧教育”专门人才,掌握现代的互联网技术,强化网络专业技术队伍。另外,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空间与时间特性,实现高校、学生、家庭、企业、社会、政府为一体的专业育人团队,从而将全体团队的育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充分解决在校内课程体系育人中无法解决的育人问题,实现一个平台育人资源的最大共享与高效利用[12]。

(三)丰富内容,创新育人形式,坚守育人阵地

在开展网络思政中,首先要讲传统课程教学逐渐转变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提供更丰富的资料,也培养学生网络学习的习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积极与学生交流活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将第二课堂,校外实践,专业大赛整合为实践育人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要充分关注网络热点问题,热点事件,网络红词,创新育人形式,保持网络思政育人阵地的新引力,坚守育人阵地。

(四)立德树人,引导价值观念,引领思想方向

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重要性。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决定了高校的办学高度,也决定了学生的成长高度[10]。高校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现代网络作品中,比如举办的“微电影”大赛,让学生在参与,从“微电影”的主题中,主动积极探讨,引导价值观念[13]。另外,高校要注重网络舆情的关注,通过网络监督监控,在线思想交流,引领思想方向。

(五)优化制度,构建保障体系,促进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的优化性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高校社会主义性质大学的体现。高校要制定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思想政治育人”的保障制度,从“目标、定位、战略、战术、人力、物力、财力”等多位角度构建系统的保障体系,切实促进高校、社会、政府、家庭、学生所有的育人资源,育人力量集中到网络平台,实现健康协调发展。

(六)系统评估,实现动态发展,体现长效机制

“互联网+思想政治育人”平台的系统评估,是要从技术和内容角度促进平台的发展,只有不断的学习、改进、创新,从能够适应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只有不断的学习、体会、掌握思政育人的教学目标,从能够切实达到育人实效。因此,要实现网络育人平台的动态管理,坚持对平台的技术更新,坚持对育人内容的不断学习与更新,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保证学生切实不断可以学习到新的内容,实现长效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育人互联网+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