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麻醉专业质控中心
国家卫健委麻醉专业质控中心(以下简称国家麻醉质控中心)在2020年主要完成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1)凝聚共识, 联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携手抗疫; (2)继续完成麻醉专业质控指标的修订工作, 并组织《国家医疗安全与质量报告-麻醉分册》的编写; (3)更新质量管理相关专家共识, 继续麻醉质量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4)医院大力支持, 完善国家麻醉专业质控中心办公软硬件条件; (5)办好《麻醉安全与质控》杂志, 宣传麻醉及围术期质控工作; (6)积极配合国家卫生健康委, 积极参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本文数据来源于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网(www.ncis.cn)全国医疗质量抽样调查数据, 2019年共收集5938家医院数据, 根据纳入标准及数据质量, 最终共纳入4063家医疗机构报告的麻醉质量相关数据情况。 在分类展示时, 若该类型纳入医院数<5家, 考虑代表性不足, 相关数据不予展示。
在2020年度的全国医疗质量数据抽样调查中, 我们继续关注了麻醉学科建设相关指标。
不同类型医院, 手术科室/麻醉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人数比见图1。 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公立综合医院手术科室/麻醉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人数比见图2。
图1 各类医院手术科室/麻醉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人数比
图2 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公立综合医院手术科室/麻醉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人数比
与2018年数据相比, 委属委管综合、 三级儿童专科、 肿瘤专科、 二级精神专科、 妇儿专科、 二级整形美容专科等类型医院, 手术科室/麻醉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人数比有所升高。 同类型医院三级医院比值明显高于二级医院。 比值最高的三类医院分别为: 委属委管综合医院、 三级心血管专科医院、 三级公立综合医院。
手术科室/麻醉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人数比各省之间仍存在一定差异, 三级公立医院比值最高的3个省份为: 兵团, 青海, 吉林; 最低的3个为: 西藏, 浙江, 宁夏; 二级公立医院比值最高的3个省份为: 福建、 江苏、 广东; 最低的3个为: 西藏, 天津, 四川。
通过分娩镇痛医院开展率(开展分娩镇痛医院占有自然分娩产妇医院的比值)和自然分娩产妇分娩镇痛应用率(在开展分娩镇痛的医院中, 经自然分娩产妇接受分娩镇痛占比)。 考虑除妇产、 妇幼保健及妇儿专科医院外, 其他类型专科医院通常无产科设置, 部分医院因特殊原因设置产科, 缺乏代表性, 故在此不予列出。 各类医疗机构及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分娩镇痛医院开展率及自然分娩产妇分娩镇痛应用率见图3至图6。
图3 各类医疗机构分娩镇痛医院开展率
图4 各类医疗机构自然分娩产妇分娩镇痛应用率
图5 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医疗机构分娩镇痛医院开展率
图6 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医疗机构自然分娩产妇分娩镇痛应用率
与2018年情况相比, 除三级妇产专科医院的开展率略有下降外, 其他各类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的医院开展率与产妇应用率均有所升高。
按医院类型, 整体分布趋势仍为专科医院优于综合医院, 民营医院优于公立医院, 三级医院优于二级医院。
从地区分布上来看, 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分娩镇痛医院开展率和自然分娩产妇分娩镇痛应用率仍有较大差距。 医院开展率方面, 最高的3个省份为: 河南, 浙江, 山东; 最低的3个为: 西藏, 青海, 黑龙江。 产妇应用率方面, 最高的3个为: 上海, 辽宁, 天津; 最低的3个为: 西藏, 云南, 海南。
不同类型医院, 手术室外麻醉占比见图7。 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公立综合医院手术室外麻醉占比见图8。
图7 各类医院手术室外麻醉占比
图8 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公立综合医院手术室外麻醉占比
与2018年数据相比较, 各类综合医院手术室外麻醉占比持续升高, 同时表现为民营医院明显高于公立医院的趋势。 精神专科医院手术室外麻醉占比持续下降, 其他类型的专科医院变化不一。
从地区分布上来看, 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公立医院间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最高的3个省份为: 重庆, 广西, 广东; 最低的3个为: 西藏, 甘肃, 宁夏。
2019年麻醉门诊开展率和麻醉护士配备率较2018年在综合医院均有所提高, 专科医院则变化不一。 各类医疗机构麻醉门诊开展率见图9, 各类医疗机构麻醉护士配备率见图10。
图9 各类医疗机构麻醉门诊开展率
2019年度麻醉质量安全现状将通过不同类型医院的17项麻醉质控指标以表格形式呈现, 数据后的箭头表示与2018年度数据比较, 2019年度数据的变化趋势, “↑”为升高, “↓”为降低, “-”为持平, “*”为无2018年度对应数据(表1-3)。
4.1.1 2020年度麻醉专业质量安全抽样数据整体情况 专科医院类别进一步丰富, 麻醉质控工作在更多类型的专科医院得以开展。 但受2020年度疫情影响, 年度抽样时出现部分地区未能按时提交数据的情况, 导致2019年纳入分析样本的医院数量低于2018年。
表1 2019年度各类医院结构质量现状 (%)
表2 2019年度各类医院过程质量现状
续表2
表3 2019年度各类医院结局质量现状()
表3 2019年度各类医院结局质量现状()
结局指标麻醉开始后24 h内死亡率麻醉开始后24 h内心搏骤停率麻醉期间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中心静脉穿刺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发生率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综合医院 公立 委属委管1.20↓1.17↓1.04↓01.80↑01.23↓01.14↑0.25↑ 三级1.64↑1.53↓0.72↓01.21↓15.39↑04.56↓0.31↑ 二级1.51↓1.35↓0.64↓02.88↓07.04↓12.80↓0.64↓ 民营 三级1.42↑1.48↑0.95↑02.94↑03.65↓07.93↑0.27↓ 二级0.86↓0.91↓0.55↓02.43↓06.76↓46.91↑0.21↓专科医院 儿童 三级0.35↓0.76↓1.06↓00.17↑02.01↓07.74↑0.03↑ 二级0.35↑0.69↑0.35↓00.00*00.00*08.72↓0.00- 肿瘤 三级0.68↑0.93↑1.32↓01.40↓01.88↓02.91↓0.26↑ 二级1.20↑1.20↑1.92↑10.23↓10.15↑23.06↓0.48↑
续表3()
续表3()
结局指标麻醉开始后24 h内死亡率麻醉开始后24 h内心搏骤停率麻醉期间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中心静脉穿刺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发生率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 精神 三级0.21↓0.26↓00.62↓0.00↓00.00-08.10↑00.10↓ 二级0.00↓0.00↓00.00↓9.51↑/08.90↓00.00- 妇产 三级0.05↓0.12↓00.28↓4.35↑02.79↓02.23↓00.05↓ 二级0.00-0.05↓00.42↑2.68↓08.05↓34.76↑00.05↑ 传染病 三级0.70↓1.25↓03.81↑1.55↓12.70↑03.28↓00.05↓ 二级0.00-0.89↓00.00↓0.00-00.00*19.75↑00.00- 心血管 三级2.64↓3.75↑15.12↑2.16↑08.10↑32.06↑13.96↑ 二级/////// 妇幼保健院 三级0.14↓0.20↓00.30↓1.66↓03.73↓05.97↓00.13- 二级0.20↑0.17↑00.43↓2.54↓01.65↑31.23↑00.15↑ 妇儿 三级0.81*0.73*00.57*2.57*39.06*02.62*00.00* 二级0.53↑0.00↓00.00-0.00*/00.00*00.00- 口腔 三级0.13-0.19↑00.51↓/00.00-05.53↓00.06↓ 二级0.64↑0.00-03.83↑//70.34*00.00- 整形 三级/////// 二级0.00*0.00*00.00*///00.00* 脑血管 三级5.16*7.22*02.58*/13.71*73.52*/ 二级///////
4.1.2 麻醉专业学科建设情况与结构质控指标反映的问题及分析 2019年学科建设与结构质控指标填报信息显示: ①麻醉学科人员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在2019年出现了反弹, 部分类型医院手术科室/麻醉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人数比较2018年有所升高; 大多数类型医院的人均年麻醉例次数较2018年均有所上升; ②分娩镇痛医院开展率与产妇应用率均有明显提升, 提示麻醉专业正在有效给予产妇分娩镇痛支持; ③手术室外麻醉占比与非插管全麻占比在多数类型医院均出现上升, 提示麻醉学科除了既往对于手术患者提供临床麻醉外, 还对手术室外患者在接受操作时提供舒适化医疗服务。
4.1.3 麻醉专业过程质控指标反映的问题及分析2019年度麻醉专业过程质控指标的填报率较2018年有一定程度提升, 但仍在三大类质控指标中填报率最低。 且部分非计划类指标在一些类型的医院出现了反弹。
故而对于过程质控指标, 我们不能仅仅止步于监测, 仅仅被动的去观察相关事件的发生。 而是需要我们应用相关的质量管理工具, 通过优化工作流程, 降低相关非计划事件的发生频率, 从而提升麻醉专业质量。
4.1.4 麻醉专业结局质控指标反映的问题及分析 目前仍存在个别医院对于结局质控指标定义不清, 导致其所在类型医院该类指标数据出现较大波动。 对于与麻醉密切相关的结局质控指标, 下一步应当研究导致该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 能否在制度或流程上进行预防。 通过Plan(计划)、 Do(执行)、 Check(检查)和Act(行动)的质控循环, 实现对麻醉质量的持续改进。
(1)配合国家卫生健康委, 完成麻醉质控指标的最后修订, 指引未来; (2)继续质控指标的修订工作, 积极推进麻醉质控数据的收集; (3)规范质控指标采集过程, 推动信息化质控指标采集填报; (4)继续加强省级麻醉质控的质量管理工作, 完善质控网络; (5)通过积极开展质控项目, 有针对性的提升麻醉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6)办好《麻醉安全与质控》杂志, 构建围术期质控工作沟通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