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常规的制定

2021-05-12 18:47吕晶
黑河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制定区域活动规则

吕晶

[摘 要]良好的常规是自主游戏的前提,然而,很多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还是苦于没有良好的常规可循,从而导致活动过程混乱,活动没有目的性,削弱活动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育契机,采取教师和幼儿共同商讨的方式制定活动常规,让幼儿遵守“约定”,而不是教师强加给幼儿“约束”,从而让区域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区域活动;规则;制定

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活动,广受幼儿欢迎。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幼儿不仅身心得到放松,而且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内容和伙伴,在和同伴玩耍的过程中通过交流、摆弄、探索、创造等方式自然而然地习得知识,为后续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良好的常规是幼儿活动的保障

常规,是需要经常遵守的规则与规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由此可见,树立各种规则并不完全是要束缚幼儿的行为,而是想让幼儿知道行为的界限,把自己的行动控制在界限与规则内,以此来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学习。幼儿园必须建立常规,必须为幼儿建立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规则。良好的规则是幼儿一切活动的保障,在此保障下,教师才能认真地观察、研究和了解幼儿,保证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常规的建立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管理的需要,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

二、创建幼儿喜欢的环境

幼儿园教师还有一个外号叫“破烂王”。每到开学季,各班换新颜。为了给幼儿不一样的感受,教师开学前早早来到班级收拾卫生,创设环境。我拎着大包小包的垃圾来垃圾点扔垃圾。一大块KT板映入眼帘,虽然边角破损得很厉害,但是这点小问题根本阻挡不了我收了它的决心。我心里暗想:谁把这么好的东西给扔了。同时,心里也在窃喜。这东西拿到我班正好能用上,我夹着板子高兴地回到班级。这只不过是一块废弃了的宣传板,可是背面却是各种菜品的名字,溜肉段、水煮鱼、油焖大虾、木须柿子……以前,班级里有个娃娃家,里面有几个盘子、几个塑料碗和几颗蔬菜,幼儿玩得不亦乐乎,非常受欢迎,总是吵着要给我做几道菜,请我去做客,虽然“粗茶淡饭”,但是幼儿的心意让我非常感动。我趁他们来园前,要给他们个惊喜,建一个“饭庄”,有人当厨师,有人当顾客,有人当服务员,就这么一面想着一面做着,特别是捡回来的KT板,被我修修补补,将它粘在了醒目的位置上,小饭庄的雏形就这样完成了。我还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喜洋洋饭庄”。就等着孩子来了,开学那一天终于到了,孩子们一进教室就被这个新事物吸引了,完全消除了寒假后返回幼儿园的不适,把焦虑和难过都忘了,忙着问这问那的。

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幼儿的喜好,创建了“喜洋洋饭庄”,其中还有很多任务需要幼儿来园后一起完成,我并没有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独自完成,而是给孩子留有一部分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将“喜洋洋饭庄”设计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将饭庄中的柜子填满了生活用品,没有的东西就自己做,能从其他区域借过来的也临时拿了过来,“小饭庄”顿时有了生气,吸引了更多的幼儿。但是,毕竟空间有限,谁来玩?怎么玩?这成了新问题。我并没有提前制定游戏规则,而是把机会留给幼儿,为幼儿自定活动区规则做了间接准备。

三、制定让幼儿容易接受的规则

1.自定规则

面对迫不及待想要进活动区的幼儿,我不失时机地问:“怎么玩?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我知道,我知道,不能推人也不能挤。”“活动区只能进6名小朋友,进多了就装不下了。”“要有礼貌。”我赞同地点点头,并提示幼儿说具体:“怎么样算有礼貌呢?”“欢迎光临、请进、再见、请慢走。”“请问你需要什么?”“可是,谁来当厨师呢?” “对呀,没有厨师怎么做饭呢?”“我想当厨师。”“我也想当!”“我也想当厨师!”又有幼儿问:“你们怎么都想当厨师啊?那谁当客人?” “对啊,我们不能有那么多厨师,得有客人,还有收钱的,还有擦桌子的。”大家听了感觉更有意思了。有的幼儿说:“那我当服务员,我来给客人端菜吧。”“我来擦桌子,东西不能亂放,要摆好,如果太乱客人就不来了。”幼儿讨论得很激烈。我将他们讨论的内容记到了纸上,重新整理了一下,并讲给他们听。

这一步是自定规则。活动区规则的建立不是外部强加的,不是教师为了限制幼儿的行为自己制定的,而是幼儿为了活动的顺利开展自行准备的。活动区的规则来自幼儿自由讨论。活动区能进多少人?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需要什么角色?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适时、适当引导,一方面引导幼儿将生活中的经验迁移到活动中,另一方面提醒幼儿制定更切合实际的规则。

2.试行规则

“喜洋洋饭庄”开业了,浩浩和朵朵动作快,先进了活动区吵着当厨师,紧接着,然然进去当了收银员。由于是新活动区,大家都感到好奇,一下子涌进来好多幼儿,然然忙喊着:“排队排队,谁先来的谁进来!”活动区里挤满了人,然然和朵朵一起喊着:“不能再进了,没地方了!”后面的幼儿这才没有往里进。他们在“小饭庄”里玩了起来。两位厨师忙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准备的东西就都卖光了,两个厨师见没有东西可做了,又跑到客人那里要东西,有的客人还给了他们,有的则不肯还,坐在餐桌旁自己当起了厨师。由于餐椅少,有的幼儿坐到了地上。收银员也不收钱了,跑去和客人一起吃东西,桌子上和地上一片狼藉,只有瑶瑶在整理,一边整理一边说:“看看你们弄得多乱!”我走过去告诉瑶瑶先不要整理了。

这一步是试行规则。在自定规则中总有不完善或者想不到的内容,随着幼儿活动的开展会暴露出很多问题,有些问题甚至会阻碍活动的进行,这也恰恰是自制规则的意义所在,只有在不断发现问题和改正问题中,才能让规则更完善更有效。比如,由于场地的限制导致活动区过于拥挤,幼儿分工不明确导致角色分配不合理,餐椅少顾客没地方坐等。“小饭庄”第一天开业可以说是失败的,教师作为观察者,并没有直接干涉打断幼儿游戏,而是认真记录,然后针对出现的问题引导幼儿进一步明确职责及活动规则,发现不足的地方。

3.完善规则

我将幼儿请出活动区,请他们看看活动后凌乱的场面,请他们找一找问题出在哪里。“凳子太少了,我都没地方坐了,只能坐桌子上。”“那我们就多放几个凳子呗。”“可是再多放凳子,就没地方了呀,你看有的小朋友都没进来。”我说:“是呀,咱们活动区地方有限,再放不下多余的凳子了,你们还有什么办法吗?”“把凳子放外面呗,让客人在外面吃饭不就行了吗?”“这真是个好主意,这样其他小朋友也可以参与进来了!”“老师,厨师还管我要菜呢,我没有给他。”“那是因为我没有菜可以做了。”这也正是我想说的问题。“你们一开始是怎么分工的呢?各自有什么职责?”显然,今天的活动角色职责不清楚,规则不明确。我说:“那我们现在来明确一下分工吧。怎么才能不忘记自己的职责呢?厨师应该做什么呢?”“厨师主要负责做饭,不能去要客人的饭菜。”“厨师还得穿围裙,这样才卫生。”“围裙只有两条,就两个人能当厨师。”幼儿陆续找到活动中不合理的地方,并提出改正方法。我借此機会重新修改了规定,并明确了各自的任务。

这一步是完善规则。在试行规则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发现和讨论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引导幼儿找到解决办法。幼儿在讨论过程中畅所欲言,用亲身经历去描述事实,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幼儿是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所以,他们提的建议可行性非常强,易于大部分幼儿接受。比如,在厨师明确职责方面,利用围裙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方面可以利用围裙提醒幼儿明确自己的职责,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围裙的数量限制厨师名额。这种方法既直观又生活化,很好地解决了角色分配问题。教师通过征集意见,完善规则,进一步加强了幼儿的规则意识。

很快,我们的“小饭庄”又开业了,有了上次的经验,这一次我们的活动顺利多了。将活动区变成了半封闭式,将一部分餐桌餐椅放到了活动区外面,这样参加活动的幼儿数量增多了,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活动更贴近生活。分工明确,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幼儿自定的规则需要经过反复多次的实践,执行并检验,才能逐步完善起来。当幼儿对规则有着切身的体验与感受时,就容易接受并能自觉遵守,最后内化于心。常规培养一直是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常规才能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在制定规则时要尊重幼儿,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使他们有足够的机会来自己制定规则。

幼儿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在游戏中通过观察、模仿、交流和创造等,对幼儿身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对幼儿多一些等待少一些催促,多一些观察少一些命令,尽量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允许他们犯错,这样他们才会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孙云晓,张梅玲.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2]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制定区域活动规则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浅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定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