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地区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的调查分析

2021-05-11 09:03:46石兴莲卜茜高杰
护士进修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龋率黔北龋病

石兴莲 卜茜 高杰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产业结构的进步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持续地向城市转移[1],多方原因导致务工人员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产生了大批留守儿童。本文所指的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6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少年儿童,其中3~6岁为留守学龄前儿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而庞大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2]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 102.55 万,占农村儿童总数的37.7%,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其健康危险行为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在生活、心理、人身安全、成长教育和健康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已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3-4],但对于留守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尚鲜有关注。贵州省是外出劳务大省,留守儿童的比例超过40%[5]。 黔北地处中国西南部和贵州北部,经济不发达,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儿童现象十分普遍[6]。本研究为了解黔北地区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现状,及早发现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并进行有效预防和干预,对黔北地区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现状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黔北地区随机抽取海龙镇、巷口镇及金鼎山镇所属的8所村级幼儿园608名学龄前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7名,女291名,年龄3~6岁,平均年龄(4.60±0.30)岁;父母单方照护的儿童占36.20%,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照护的儿童占54.40%,其他人员照护的儿童占9.40%。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采用《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5岁组儿童口腔健康调查表[7]进行调查,内容包括:(1)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及户口类型等。(2)口腔检查资料:有无龋齿、充填治疗、因龋缺失、其他原因的缺牙、窝沟封闭、外伤、充填、错颌畸形、乳牙滞留和未萌牙等。并分析608名不同性别与年龄的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患龋牙位[8]情况。

1.2.2调查人员 调查员为课题组成员,均为口腔预防儿童牙科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记录员为从事口腔专科工作2年以上的护士担任。为保证调查质量,在调查前进行集中培训,统一调查方案;统一调查使用的器械;统一现场调查流程;统一资料录入和质量审核。

2 结果

2.1608名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的患龋情况 608名儿童中有422名患有龋病,患龋率高达69.41%。见表1。

表1 608名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的患龋情况

2.2608名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主要存在的口腔健康问题 见表2。

表2 608名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主要存在的口腔健康问题

2.3608名不同性别与年龄的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患龋牙位情况 见表3。

表3 608名不同性别与不同年龄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患龋牙位情况 n(%)

3 讨论

3.1留守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主要问题分析 表1结果显示,留守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除龋病以外,最为多见的还有错牙合[9]和色素沉着[10],其次为龈上结石和乳牙滞留等其他口腔健康问题。(1)表1显示,黔北地区学龄前儿童错颌畸形率为6.74%,远远低于薛英等[11]和王佩佩等[12]研究结果,主要为反牙合、开牙合及深覆盖。分析原因:(1)可能与喜咬嘴唇、伸舌和张口呼吸等不良习惯有关。(2)本次调查对象为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因其生活环境因素,儿童饮食结构没有城市儿童精细和不具有较好的咀嚼习惯。因此,提示在开展农村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宣教时,需加强预防错颌畸形的知识普及,特别是指导家长及幼儿园老师及时发现及纠正儿童的不良口腔习惯,可有效预防儿童错牙合畸形的发生。(2)本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学龄前儿童乳牙色素沉着发生率为2.63%。有研究[13]显示,学龄前儿童乳牙色素沉着的原因主要为进食色素食物和使用部分特殊药物频率较高有很大关系。本研究结果可能与这部分儿童每天喜欢喝有色饮料有关。应告知家长色素沉着可通过牙周洁治去除。讲解有色饮料,特别是碳酸饮料对牙齿及身体其他方面的危害,指导儿童尽量少喝或不喝饮料。

3.2留守学龄前儿童龋病现状分析 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被WHO列为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14]。龋病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可引起牙体组织逐渐破坏,使儿童的咀嚼功能受损、胃肠道消化功能减弱、食欲减退进而导致体重下降,亦可引起牙槽骨及颌骨的炎症,甚至影响儿童的整个生长发育,造成较严重的后果。本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平均患龋率高达69.41%,男童平均患龋率66.56%,女童患龋率72.51%,均高于全国农村学龄前儿童平均患龋水平(62.5 %)[7];3~<4儿童平均患龋率最低,4~<5岁平均患龋率最高,与全国调查结果[7]一致;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平均龋补充填比为1.45%,3~<4龋补充填比最低,没有任何形式的干预,4~<5岁龋补充填比最高,但也仅有3.01%,低于全国农村学龄前儿童的平均水平(3.10%)[7]。分析原因:黔北地处西部不发达地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医疗条件落后,尤其是农村,几乎没有任何形式的口腔健康教育活动及相关组织机构重视口腔问题,口腔医疗资源差等原因导致照护者无意识及无法进行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干预;留守儿童多数为隔代祖辈照顾居多,隔代祖辈受教育文化程度低[15],且自身就缺乏相关口腔保健知识,没有能力培养儿童养成好的口腔健康行为习惯。提示需重视低龄儿童的龋病防治,将乳牙龋防治工作关口前移至孕妇及婴幼儿;增加对口腔疾病预防的投入,特别是农村以及经济不发达地区,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加强对学生、家长及老师的口腔健康知识宣教,讲解龋病对儿童的危害性,教育其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督促孩子认真且有效刷牙,做好早期口腔保健预防,降低龋病的发生率;加强干预措施,在已发生龋坏的基础上,及时督促指导家长带孩子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因龋病造成更严重的口腔问题。

3.3留守学龄前儿童患龋牙位现状分析 有研究[16]显示,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患龋牙位上颌牙呈现中间高两边低,下颌牙呈现中间低两边高的现象。本调查结果显示:上颌以中切牙患龋率最高,下颌以第二乳磨牙患龋率最高;上颌中切牙患龋率远高于下颌中切牙,下颌乳磨牙患龋率远高于上颌乳磨牙;前牙患龋率以乳中切牙51和61最为多见,可能与乳中切牙萌出时间早于乳侧切牙及乳尖牙有关;上颌中切牙和尖牙患龋率远高于下颌中切牙和尖牙,这可能与儿童啃咬硬物和食物的啃咬习惯有关,不良的啃咬习惯使上切牙容易受到磨损,从而使上切牙抗龋力降低,也可能与乳牙的解剖结构上的缺陷有关或与儿童刷牙方式有关;后牙以乳磨牙74、75、84和85患龋最为多见,下颌乳磨牙患龋率远高于上颌乳磨牙,可能与乳磨牙解剖形态、牙面窝沟较多,加之下颌乳磨牙刷牙时不易清理,导致食物残渣残留,易滋生细菌有关。提示在开展儿童龋病预防工作时,需讲解乳牙的解剖结构与龋病患病风险,提高家长及儿童的口腔保健知识;指导正确的刷牙方法,对易发生龋病的牙位及部位,可适当增加局部刷牙时间;推广使用含氟牙膏;告知家长乳磨牙一旦完全萌出,可通过窝沟封闭或局部涂氟等方法预防龋病。

综上所述,黔北地区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问题十分突出,患龋率高,口腔其他问题较为多见,家长及教师口腔健康保健意识与防治意识低。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口腔疾病预防的投入,统筹多方资源,建立健全儿童口腔疾病综合防治体系及口腔健康服务保障体系,学校和医院应重视及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及家长和教师的口腔健康宣教,必要时将口腔健康教育纳入托幼机构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强化干预措施,提高及改善保护口腔健康的意识及行为,减少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生,并建议学龄前儿童的父母将孩子带在身边生活,以便能及时关注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猜你喜欢
龋率黔北龋病
儿童乳牙龋病的研究进展
科技视界(2022年25期)2023-01-05 02:55:46
滁州市南谯区幼儿园儿童乳牙龋病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龋活跃性与年轻人龋病严重程度之间关系的研究
苏州市姑苏区小学生龋齿流行病学调查及预防效果评价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180例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调查研究分析
黔北乡间——寻觅时光的味道
乡村地理(2015年3期)2015-11-10 06:33:38
黔北煤田官田坝向斜煤层气赋存及潜力分析
中国煤层气(2015年6期)2015-08-22 03:25:14
婴幼儿龋病的综合性治疗效果
黔北六县茶产业发展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