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对患者心肌指标的影响分析

2021-05-11 13:36冯世军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河南驻马店4630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6期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肌细胞肾功能

冯世军(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河南 驻马店463000)

心脏搭桥术是国际公认对冠心病患者治疗最有效方式,是指患者一条或多条冠状动脉血供不足或受到严重堵塞时,进行的一种心脏旁路手术[1]。常规心脏搭桥术需切断心脏对身体的血液供应,于体外循环条件下进行,无法避免会受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心肌指标异常。此外,体外循环对加速炎性介质释放,诱发机体炎性反应,对器官与组织带来伤害,不利于术后恢复[2]。文献报道[3],非体外循环可减少体外循环对各系统造成的损伤,可靠性、安全性较高,可促使患者围术期生理状态更加平稳,但目前该结论尚存异议。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对患者心肌指标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0月~2020年9月收治的63例冠心病行心脏搭桥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心脏搭桥术循环方式不同,将行体外循环的3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行非体外循环的3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41~63(52.14±6.73)岁;合并症:糖尿病5例,高血压9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42~62(52.09±6.71)岁;合并症:糖尿病6例,高血压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对比性。本研究符合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标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3]中冠心病相关疾病标准,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2)临床资料完整者;(3)心脏射血分数<50%,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排除标准:(1)自身免疫性疾病;(2)合并慢性感染;(3)存在外周血管病变史。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麻醉气管插管后,患者取仰卧位,切口作于胸骨正中位置,注意维持患者血压、心率等,并保障术中温度26℃~28℃下进行。全量肝素化后,将主动脉阻断后灌注含血停跳液(浓度4:1)。随后行远心端吻合,待心脏恢复跳动后,吻合主动脉及血管桥近心端;缝合胸腔,术毕送至ICU。

1.3.2 观察组 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麻醉气管插管后,注意维持患者血压、心率等,随后行股动脉穿刺,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置入;确定导管位置后,使用肝素抗凝,对全血凝固激活时间进行监测,维持160s~200s,观察患者循环状态稳定后,将IABP撤除。最后压迫穿刺点20min,进行加压包扎。术毕送至ICU。

1.4 临床观察指标 (1)临床指标: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气管插管、住院及ICU观察时间。(2)心肌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6h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4ml,3 000r/min离心10min后取上清液,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3)肾功能: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h留取患者晨起尿液,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上述仪器购自南京颐兰贝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气管插管、住院及ICU观察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

2.2 两组术前、术后心肌指标及肾功能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cTnI、CK-MB、SCr、BUN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两组cTnI、CK-MB、SCr、BUN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肾功能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肾功能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术前对比,*:P<0.05

?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心肌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心肌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术前对比,*:P<0.05

?

3 讨论

心脏搭桥术是在狭窄的冠状动脉远(近)端建立通道,促使血液可绕过狭窄部位到达远端,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是冠心病公认有效手段。目前,临床对于心脏搭桥术有体外循环、非体外循环两种方式,其中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搭桥术是以往常规方式,技术已十分成熟,术后可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5]。但目前体外循环方式仍存在缺陷,如会对患者肾、心等脏器带来不同程度损伤,影响术后恢复。

非体外循环是近年来心脏搭桥术新型手段,已有报道证实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可减少体外循环的有创操作,更有助于保护心肌功能,降低心肌细胞损伤,使病死率下降[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气管插管、住院及ICU观察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表明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有助于降低机体器官损害程度,缩短术后ICU住院时间,优势更为明显。心脏搭桥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为心肌受损,cTnI、CK-MB是对心肌受损评估的重要指标,其中cTnI属于心肌细胞中一种结构性蛋白,具有较高特异度,可在心肌受损3h后产生进入血液,且随着时间延长含量增加,可对心肌细胞受损做出准确反映;CK-MB属于心肌酶的一项,主要存在于心肌内,当心肌受损后,CK-MB会进入血液当中,3h后开始逐渐升高,是反映心肌受损价值较高的生化指标。SCr、BUN同为肾功能重要指标,其中SCr属于小分子物质,BUN是一种含氮化合物,两者均经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当肾功能不全时,SCr、BUN水平在体内蓄积,成为有害毒素,是临床上常用评估肾功能的主要方式之一[7,8]。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6h,观察组cTnI、CK-MB、SCr、BU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可降低对机体心肌细胞及肾功能的损害程度,有利于术后恢复。分析其原因在于,心脏搭桥术后,患者血流量下降、血管收缩是致使心肌细胞及肾功能受损的主要原因,而体外循环术中需对心脏停搏,致使心肌缺血缺氧,对心肌指标出现异常;加之术中时间越长,血红蛋白含量也会随之升高,造成肾小管出现阻塞,损伤肾功能。而非体外循环术中不需心脏停止跳动,继而心脏血流分布、冠脉灌注压与术前相似,使心肌受损、肾功能受损程度降低,同时还可减少体外循环中低温对心肌细胞带来的损伤。

综上所述,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能够降低体外循环对各脏器带来的损伤,改善心肌指标及肾功能,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猜你喜欢
体外循环心肌细胞肾功能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circPRKCI靶向miR-217对缺氧/复氧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治疗前停药后短期甲减状态下甲状腺功能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布托啡诺通过调控miR-665表达对脂多糖致心肌细胞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标准》
——体外循环质量控制的基石
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体会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患者中性粒细胞NF-κB活性及血浆TNF-α和IL-8水平的影响分析
FGF21作为运动因子在有氧运动抑制心梗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