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西民俗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丰富多彩、兼收并蓄,其译介与传播在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纵观国内及江西非遗民俗的英译研究,碎片化问题显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语料库技术日臻成熟,然而结合语料库的研究论文寥寥无几。因此,将这一新型研究范式引入江西民俗的汉英翻译很有必要,可以弥补传统研究的不足。总之,构建江西省省级非遗名录民俗类汉英平行语料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实际意义和时代意义。
【关键词】江西省省级非遗名录;民俗类;汉英翻译;平行语料库;必要性
【作者简介】王佳(1987-),女,陕西咸阳人,南昌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料库及翻译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9年度项目“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民俗类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建设研究”(项目编号:YY19219)和2018年度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西旅游资源双语语料库构建及应用”(项目编号:YY18220)的研究成果。
一、 前言
2020年11月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第九部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提到要“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极高的文化及历史价值。民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分支,体现了地方文化的特色,凝结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其对外交流与传播必然会涉及翻译。
二、 江西省省级非遗名录民俗概述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的第32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并于2006年4月20日生效,中国于2004年加入《公约》。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项目共计42项,居世界第一,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34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以及优秀实践名册1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1.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2.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3.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4.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5.传统体育和游艺;6.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包含10个类别,分别是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 目前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4个批次、10个类别,共1372个项目和3145个子項。其中民俗类共426个子项。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中东亚语言与文明研究、民俗学教授丹?本-阿默思(Dan Ben-Amos)在其经典论文《在承启关系中探求民俗的定义》中将民俗定义为“小群体内的艺术性交际”。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据《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显示,江西现有70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其中民俗类8项;490项省级非遗项目,其中民俗类97项。
江西民俗文化发源于鄱阳湖周边区域。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江西许多民俗在此形成,例如鄱阳湖传统渔业生产习俗、景德镇瓷业习俗、樟树药俗、万年的稻作习俗、婺源茶艺等。经过漫长历史的演变,赣鄱大地上形成了璀璨夺目的民俗文化,包括节庆风俗、生产风俗以及人生礼俗等,具有质朴、包容和生态的特点。
三、江西及国内非遗名录民俗类翻译研究现状
为了解江西非遗名录中民俗类翻译的现状,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以“江西民俗翻译”为关键字,只搜到2篇论文。
孙静,郭海英和马依琳指出上饶民俗文化的译介目前主要存在欠缺保护意识、传播力度不足以及缺乏翻译资源等问题,因此要增强保护意识、制定保护政策、加强宣传力度、明晰文化特色,以及培养翻译人才、展现地方民俗,以进一步宣传地方民俗文化,提升当地的文化软实力,并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4]。
祁春燕通过研究景德镇陶瓷民俗词汇英译中存在的语言文字性障碍、惯用法障碍和文化障碍,证明可译性限度是客观存在的,认为译者今后应努力将其缩小,以便更好地传播景德镇的陶瓷文化[5]。
而以“民俗翻译”为关键字,共搜到386篇论文,大部分是结合不同的翻译理论,或对某个地区或某部文学著作中民俗翻译的特点或问题进行研究,或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或方法,还有个别论文是对某一种动物或器物进行民俗分析与翻译,或对民俗翻译进行综述。国内结合语料库进行民俗汉英翻译探索的论文只有8篇。
因此可以看出:无论是江西还是国内的非遗民俗英译研究,均多为定性分析,主要采取归纳的方法。由于译本规模有限,举例偶有偏颇,难以从词汇、句型、篇章和修辞层面进行深入的研究,限制了所总结的翻译原则和技巧的可靠性、代表性和类推性。
四、平行语料库应用于江西非遗民俗汉英翻译研究的优势
保罗?贝克(Paul Baker)提出“语料库一般是一种特定类型的自然形成的语言的大型(由数千甚至数百万个词组成)代表性样本,因此它们可以作为标准参考,用来衡量有关语言的说法。”按照语料的组织形式,语料库分为平行语料库和对照语料库。
其中的平行语料库,王克非认为指“由原文文本及其平行对应的译语文本构成的双语语料库,其双语对应程度可有词级、句级和段级几种”。
国外很多国家和组织,包括加拿大、荷兰、英国、美国、法国、西班牙、挪威、捷克、瑞典、葡萄牙、日本及欧盟等,都建设了不同规模的双语或多语平行语料库。同时,国内的很多研究所、大学和出版社等,例如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等,也建立了通用或针对不同领域的汉英或英汉平行语料库。
通过平行语料库研究江西非遗民俗翻译,优势如下:第一,开辟了新的路径,引入了定量分析,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扭转了研究的主观性,提升了其客观性和科学性。第二,就像保罗·贝克指出的“事实上,语料库是以电子方式编码的,这意味着可以对大量文本进行复杂的计算,揭示语言模式和频率信息,否则需要几天或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手工发现,而且可能与直觉相悖。”由于信息提取和数据统计方面的优势,语料库翻译研究可以通过大规模对比江西汉英民俗文本在语言特征和语篇功能方面的差异,总结出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和技巧,而这是传统研究中仅靠研究人员个人判断无法实现的。第三,为以后非遗民俗材料的汉英翻译提供借鉴,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第四,平行语料库有助于统一非遗中民俗“文化专有项”的译法,避免造成混乱和误解。
五、江西省省级非遗名录民俗类汉英平行语料库建设的意义
构建江西省省级非遗名录民俗类汉英平行语料库主要通过搜集、翻译、整理、选择、扫描、输入、清洗、校对、标注、对齐和检索江西非遗民俗领域的语料而建成巨型资料库,并且后期还要对其进行试验、测评和进一步完善。
本研究角度新颖,将民俗、语料库和翻译相结合,开展超学科研究。该语料库的建设意义重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可以为译者提供可信度高的翻译辅助平台。当他们碰到一些难以译出的单词或短语时,可以借助语料库的查询工具,从中搜索相关译法作为参考,从而准确高效地完成翻译任务,并且确保江西省民俗资料英语译文的统一性。同时,相对于纸质字典和电子词典,该语料库专业性强、内容丰富、检索方便,能对双语搭配及翻译等进行快速查询,并且可供更多的译者使用。
2.该语料库包含丰富翔实的江西民俗翻译领域的双语材料,可以进行民俗文本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的特点以及民俗翻译的问题、特点、原则、策略、方法和技巧方面的研究。
3.“与传统的翻译教学相比,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具有文本电子化、学习直观化、分析多元化、结论科学化和成果有机化的特点和优势。”该语料库包含在不同语境下的大量译例,教授翻译的老师备课时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也解决了传统课堂中实例数量少等问题,还有利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翻译教学模式,他们可以直观地进行观察,并自己归纳和总结其中的搭配以及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另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提升教学效果。最后,可以将这种教学模式运用到笔者所在院校翻译专业和英语专业的本科生翻译教学中,并且推广到其他院校。
4. 笔者通过搜索发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和《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均没有英文版,因此该语料库可用于其英文网站及英文名录的建设,实现译本的信息性和普及性。
六、结语
要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传播好江西声音”,作为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民俗的翻译不容忽视。高质量的翻译是外宣的重要保证。但目前的研究多局限于个别词语、句子、段落或篇章的对比与分析,因此将平行语料库引入江西非遗民俗的汉英翻译势在必行。
江西省省级非遗名录民俗类汉英平行语料库的构建,首先,可以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突破传统研究范式的局限性。其次,可以整理完善江西非遗民俗英译的资料,建设语料丰富、更新快速的智能检索平台。再次,可以为江西非遗名录其他种类材料及其他地方非遗材料平行语料库的建设提供参考,然后,可以提高江西非遗民俗翻译的语言质量,更好地推介其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增强赣鄱文化的竞争力。最后,可以增强江西的文化软实力,促进江西非遗民俗的对外宣传与推广,并提升江西非遗的国际形象。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OL]. 2020年11月3日. 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2]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OL]. http://www.ihchina.cn/zhishi chuang.
[3]Amos D B. Toward A Definition of Folklore in Context[J]. Journal of American Folklore, 1971(84):3-15.
[4]孫静,郭海英,马依琳.上饶地方民俗文化外宣现状及发展路径[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9):93-95.
[5]祁春燕.可译性限度微观解析——基于景德镇陶瓷民俗词汇翻译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70-73.
[6]Baker P. Using Corpora in Discourse Analysis[M]. London: Continuum, 2006.
[7]王克非等.双语对应语料库研制与应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8]黎土旺.语料库与翻译教学[J].中国科技翻译,2007(8):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