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音乐:幼儿园节奏乐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2021-05-10 02:56郭秀芬唐善娜
教育界·中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音乐元素有效策略

郭秀芬 唐善娜

【摘要】在音乐教学当中,有三种类型的活动,一是歌唱,二是律动,三是奏乐。歌唱活动是用人的声音来体验、感受与表达音乐;律动就是用肢体动作、姿态来感受与表达音乐;奏乐活动就是用乐器来体验、感受与表达音乐。幼儿园推行的音乐“节奏·小叮当”特色课程,旨在通过生活中、教学中节奏乐的系列活动,培养幼儿的艺术感受力、表现力和想象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从而实现“乐文化”的园所氛围,让幼儿园里时时处处充满浓浓的音乐文化气息。

【关键词】 音乐元素;节奏乐教学;有效策略

节奏乐是音乐活动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一个亮点部分。在打击乐活动中,幼儿的多重感官并用,能使大脑建立起复杂的神经联系,让其变得灵敏、聪慧。

我园自2013年起尝试推行音乐“节奏·小叮当”特色课程,通过“乐文化”实现“快乐成长,乐动童心”的教育发展。具体实施中结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我们一面教一面学,用在做中学的方法研究幼儿、学科和节奏乐的教育策略,旨在通过生活中的节奏到教学中生动有趣的课例,研究节奏乐教学活动的有效途径。

一、节奏课程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

(一)利用生活中的音乐元素,创设“乐文化”氛围

温馨、优美、舒适的教育环境,能给人一种宽容、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于是,我们把音乐元素融入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创设出一个积极向上、优美温馨的音乐学习氛围。

幼儿的一日生活从晨间活动开始,为了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温馨的音乐氛围,我们首先从晨间运动的音乐选择着手。结合幼儿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在晨间入园的乐曲选择上,主要选择的是轻快的儿童乐曲,如《快乐的一天开始了》《小跳蛙》《点豆豆》《快乐健康动起来》等,让孩子们在倾听、欣赏美妙的乐曲声中开始新的一天。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我们会以音乐节奏代替教师指令,当不同音乐响起,孩子就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如准备活动时,选择一段进行曲节奏,让幼儿知道要做好活动前的准备,调整好情绪积极投入下面的活动;餐点时段,我们选择了优雅的轻音乐,餐前餐后我们则和孩子们一起随音乐拍击身体节奏,进行餐前等待。另外,各班级也能根据自己的班级特点,和孩子们共同设置不同节奏型来区分各个活动环节。我园不断营造“乐文化”的园所氛围,让幼儿园里时时处处充满着浓浓的音乐文化气息。

(二)班班创设“音乐·家”节奏表演区

区域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活动形式,在设置区域活动时,我们班班设立“音乐·家”节奏表演专区。老师们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在区域中投放了常用的节奏乐器,如铃鼓、碰铃、三角铁、蛙鸣筒、单响筒、双响筒、串铃、大鼓、腰鼓、手鼓等乐器,供幼儿自由探索尝试;也投放了代替打击乐器发出声音的生活物品,如勺子、碗、盘子等作为乐器,引导孩子尝试击打,令其发出好听的声音;引导孩子们从最初的简单触摸到设计出不同类型的节奏图谱,进行正式的节奏乐演奏。孩子们乐享其中,他们会自己邀请伙伴共同进行,甚至有的孩子还自己指挥,进行自由创编。

(三)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丰富提升节奏指令

倾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好习惯,听力也是幼儿学习音乐的基本要素,于是我们就利用一日生活中这些环节的过渡时间,对孩子进行听力训练。我们从最基本的“听音找不同”的练习中,让幼儿从听单一的节奏符逐渐过渡到听2个小节4—8拍的短节奏谱,帮助孩子提高对音乐节奏的听辨能力与反应能力。本学期,我园还设计了不同的节奏指令来代替教师的某些口令,如排队时、组织教学时、收拾玩具等,利用不同的音乐节奏来代替各环节的指令。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欣赏感受能力,还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二、节奏课程渗透在集体教育活动中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

我园特色课程选用了吉林美术出版社的《音乐·节奏小叮当》,是集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与达尔克罗兹的律动教学于一体的全新教学法。在具体使用中我们不是全盘接受,而是根据孩子不同时段的不同需求,有选择地进行调整、删减,将孩子最喜欢的音乐和律动教给孩子,这样,幼儿对音乐节奏的表现和创作才能更有成效。

(二)让幼儿在游戏化、趣味化的教育情境中感受节奏的韵律美

可以利用乐器的声响特征来创设适宜的情境,帮助幼儿掌握节奏、表现节奏。如,在进行小班节奏乐活动《黑金刚》时,教师始终将黑金刚与猎人作斗争,保护森林里小动物的故事情节贯穿于整个活動中,先用2个四分音符节奏的时长敲击两下大鼓来表现黑金刚走路的缓慢与沉重;之后又连敲三下大鼓,用大鼓的响声来表示黑金刚恐吓、吓走猎人的行为,让幼儿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再倾听、联系故事情节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享受与同伴共同演奏的快乐。整个活动,孩子都沉浸在愉悦的情绪当中,他们大胆地创造自我,并高兴地去发现、接纳和欣赏,孩子们在这一过程中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就与自我满足感。

(三)努力探索打击乐器演奏整体教学的程序及方法

方法一:程序“叠加”法

1.导入,引发兴趣。

2.进行初步的节奏韵律活动,通过欣赏,初步感知乐曲的旋律、情绪及基本拍子,并尝试拍出相应的节奏型。

3.针对乐曲中最有特色、最复杂、最有独立性的声部进行模仿或创作,进一步把握作品的横向结构。

4.找准重难点,先进行重难点教学,在对重难点部分掌握的基础上,再逐步加入其他环节;或者是等对先整体后部分的程序掌握以后,再加入到这个独奏声部中去。

5.教师指挥进入多声部乐器演奏练习。

6.个别幼儿指挥,集体练习。教师可鼓励担任指挥的幼儿部分改变原定的配器方案。但是,在这一步骤中,因为已进入多声部乐器演奏,所以每次方案改变后,教师一定要引导全体幼儿注意倾听,比较整体音响在结构和情趣上发生了何种变化。

另外,对于图谱教学法的具体分类与执教要点,我们还在探索中,如语言图谱教学法、动作图谱教学法和器乐图谱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方法二:先整体后部分

1.导入,引发兴趣。

2.进行简单的节奏韵律活动,初步感知乐曲的旋律、情绪及基本拍子,并尝试拍出相应的节奏。

3.学习节奏譜的具体内容,引导幼儿进一步把握乐曲整体音响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

4.在幼儿熟练掌握节奏拍打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形式的徒手练习。(练习时重点要求幼儿学会倾听、配合,共同打造出较好的节奏乐演奏效果。)

5.鼓励个别幼儿担任指挥,进行集体练习。根据小指挥的理解,可以在原定的练习方案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调整。

6.教师指挥进入多声部器乐合奏练习。

7.改进与调整练习。根据作品结构与风格,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将有特效的乐器、加强类的乐器逐步加入,引导幼儿感受、比较音乐作品结构与风格的不同。

三、节奏乐教学活动的再思考与再创新

我园在开展奏乐活动实践中,结合各年龄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发现小班的孩子更需要借助直观形象作为教学手段,需要直接感知,亲身体会。因此,我们借助声音图谱、动作图谱以及具有趣味化的情境,让幼儿在一定的情境当中学习音乐,感受乐曲的节奏。教师也可以根据所使用乐器的声响特征来创设适宜的情境,帮助幼儿掌握节奏、表现节奏。

(一)降低乐器使用难度的情境化设计

给乐器添加辅材,在情境中降低幼儿的使用难度。如小班奏乐活动《小青蛙》中,选用的乐器是铃鼓,教师将铃鼓用绳子串起来,挂在幼儿胸前,解放孩子的双手,在小青蛙跳荷叶时,幼儿用两只小手半握拳的状态,跟着节奏敲击鼓面,这样便降低了小班幼儿使用铃鼓的难度。

(二)关注乐器特征的情境化设计

根据情境及乐器特征进行配器。如,在大班绘本节奏乐《倒霉的狐狸》活动中,教师始终将绘本中的情境贯穿于整个活动,然后用单响筒的声音来表现狐狸走路时悄悄的感觉;用碰铃发出的响声来表现母鸡轻松、缓慢地散步的感觉;让孩子在了解狐狸和母鸡心理的基础上,再与乐器的演奏进行对应,让孩子们在参与游戏的同时进行节奏乐教学活动。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能感受出乐曲中曲调重复的特点,并能体验乐曲中的情绪,能大胆地创造自我,并高兴地与同伴一起去发现,去探索,去欣赏,这使得他们在学习节奏乐的基础上,同时体会乐曲中的情感。

节奏乐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孩子的奏乐能力,更应培养孩子对音乐、演奏乐器的感受力以及对同伴、集体的关注。虽然我园对幼儿园的奏乐活动已有了一定的策略与模式,但对于乐器使用中的情境化设计,仍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更有效的策略。我们希望进一步探索节奏活动中更优化的教学方法,使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得到良好的发展,让我园的特色课程能走得更加扎实,更加久远。

【参考文献】

[1]徐明聪.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2]纪佩汝. 节奏乐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作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06):71-72.

[3]许卓娅.打击乐器演奏活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音乐元素有效策略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