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花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炎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慢性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以肝损害为主的一类感染性疾病,主要依靠血液、母婴及性等途径传播,各组人群均可见。据统计[1],HBV是导致我国感染携带率最高的肝炎病毒,我国慢性乙肝(CHB)患者数量居世界首位,其感染携带率约占全球CHB 患者的7%。CHB 对人体危害极大,若不及时干预治疗可致肝损害朝不可逆的方向发展,也可对肝外其他器官、组织造成损伤,因其病程迁延难愈(>6 个月),患者需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并定期体检复查以监控病情的发展,加上患者在人际交往中可能遭到歧视,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相关资料[2]显示,在我国,乙肝患者已经成为自杀的高危人群,所以,对乙肝的治疗,既要加强对相关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还要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本研究以人文关怀为理念,旨在探讨共情护理对CHB 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于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传染科就诊并确诊为CHB 伴焦虑抑郁情绪的9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共情组(各45例)。其中常规组男27 例,女18 例,年龄为36~68 岁,平均年龄(53.28±9.36)岁,病程为3~47 年,平均病程(25.9±11.6)年。共情组男25 例,女20 例,年龄为38~70岁,平均年龄(56.36±9.38)岁,病程为1~48 年,平均病程(26.3±12.8)年。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19 年版)[3]诊断为CHB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4];(2)年龄≥18 周岁;(3)沟通交流无障碍者;(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意识不清等存在交流障碍者;(2)伴其他脏器或系统严重疾病及精神疾患者;(3)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4)有严重自杀倾向者。
常规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传统健康教育护理。共情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共情护理,具体方法为:(1)倾听:作为共情的首要条件,要求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时在不打断患者的情况下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通过眼神、话语或点头等身体语言表达对患者的肯定,让患者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和理解的;在此过程中,不做任何价值判定。(2)感同身受:焦虑抑郁患者的内心世界往往十分脆弱且孤独,因此比普通人更为迫切想要得到别人的同情与关注,为准确捕捉到患者的心理需求,医护人员需站在患者的角度,细心体会患者在产生负面情绪时的心理活动,如“被人发现我是HBV 携带者后故意避开我时怎么办”、“我要是把病毒传染给家人怎么办”、“医护人员们是真心为我治疗还是出于职责原因”等,通过这种换位思考的方式增强医患之间的心理感应和共情体验。(3)信息整合:在倾听和感同身受的基础上认真观察和体会患者的言语、微表情及肢体语言等,结合自身知识与经验对以上信息及患者人际关系网进行整合与剖析,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措施,为下一步护理工作做好准备。(4)信息反馈:通过对患者信息的整合,制定出合理的护理方案,对患者及其亲朋好友进行正确的思想健康教育和积极的心理行为引导,教授一些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和沟通技巧,例如“如何在做好防护措施的条件下通过身体的触碰进行情感的沟通”“什么形式的家庭聚会或社交活动患者更容易接受”、“如何消除患者讳疾忌医的心理抵触行为”,促进患者-外界双向互动模式的形成,让患者感受到自己是被关爱与包容着的,通过这种正面积极的反馈,加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重塑对抗疾病的决心。治疗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SAS、SDS、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环境方面58.68±3.43 63.33±2.56a 7.288<0.001 59.01±3.53 67.12±2.45a 12.661<0.001组别常规组(n=4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tP共情组(n=45)治疗前治疗后tP生理方面60.12±4.56 62.31±2.35a 2.864<0.050 59.78±4.68 66.56±2.56a 8.526<0.001心理方面54.32±3.75 58.98±2.41a 7.013<0.001 55.34±3.54 63.53±2.87a 12.057<0.001社会方面56.86±4.56 61.54±2.34a 6.125<0.001 56.47±4.41 66.31±2.67a 12.804<0.001
(1)焦虑抑郁:通过SAS、SDS评分对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二者均采用4 级评分制,根据所定义症状出现的频率分为4 个标准:“1”表示无或很少有时间有;“2”表示小部分时间有;“3”表示相当多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有,评分越高说明负性情绪越高,反之越低[4]。(2)生活质量:参照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进行评分,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方面,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3)护理满意度调查:分为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
数据采用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均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S与SDS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SAS与SDS评分比较(±s)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常规组(n=45)共情组(n=45)tP治疗前SAS 6.48±1.50 6.59±1.52 0.346 0.731 SDS 6.36±1.45 6.65±1.34 0.985 0.327治疗后SAS 4.56±1.23a 2.46±1.14a 8.400<0.001 SDS 4.13±0.76a 2.39±0.24a 14.645<0.001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共情组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共情组护理满意度91.11%,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共情护理是指医护人员通过换位思考,体验患者的内心世界,倾听患者的诉说,对患者的情感、人格及人生经历进行合理的分析,以期了解其意识活动的一种医患沟通方式[5]。成功的共情护理可使患者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增强自信心,所以对医护人员自身知识和经验的要求比较高。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及医疗环境的改善,患者的择医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关研究[6]表明,许多CHB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未随着诊疗负担的减轻而得到相应的改善,且当病程越长时,生活质量就越低,这可能与其长期患病后淡漠、压抑的思维模式相关。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本研究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7]的护理观念为指导,对共情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共情护理,治疗结束后,共情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这可能是因为在共情护理中,医护人员不仅着重于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还注重对其亲朋好友的健康教育,让他们树立对CHB 的正确认识,使其意识到HBV 是可防可控的,鼓励他们支持和引导患者多多参与家庭及社会活动,在做好防护措施的条件下,与患者适当的身体触碰[8]和近距离交流,让患者感受到来自于外界的关爱与包容,通过这种患者-外界双向互动模式的建立,更有利于调动患者摆脱负面情绪、寻求外界帮助的主观能动性,进而生活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本研究还显示经治疗后共情组的SAS、SDS 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患者通过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倾诉,有效的宣泄了一部分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缓解了部分的心理压力。这时,医护人员再向患者传达一种自己也感同身受的信息,结合自身的经历,根据患者的内心诉求,给予适当的支持治疗和正向反馈,让患者意识到虽然治疗CHB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中从来不缺乏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人,从而消除患者不被认同、不被理解的焦虑抑郁心理,这样不仅加强了医患之间的心理感应和共情体验,还提升了患者对共情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从两组治疗前后统计学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共情护理不仅可以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心理及情绪的感知能力,还可有效改善CHB 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对CHB伴焦虑抑郁症状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