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慧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胸外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胸腹联合伤是指胸腹腔脏器受到同一外力致伤因素而造成的连续性损伤[1],胸腹联合伤属于严重多发伤,往往具有病情复杂危急、伤势严重、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2]。目前快速准确的诊断病情,采取及时、有效、科学的院前急救是抢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途径。虽然院前急救是目前针对胸腹联合伤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但由于胸腹联合伤患者本身病情的危重性和复杂性,即便接收治疗,术后的康复也极为缓慢,因此同步选取合适的围手术期管理方式对于患者有重要意义[3-4]。加速康复外科是基于患者围手术期病理变化展开的一系列综合管理措施,被认为能够加快康复速度、减轻患者应激反应[5-6],为进一步探究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方式对胸腹联合伤患者的管理效果,现展开加速康复外科对胸腹联合伤患者免疫功能水平的研究。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6 例胸腹联合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38~57 岁,平均年龄(42.67±8.07)岁,其中男62 例,女4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 例。对照组,年龄38~57 岁,平均年龄(42.56±9.14)岁,其中男30 例,女23 例。观察组,年龄38~57 岁,平均年龄(42.71±8.34)岁,其中男32 例,女21例。两组年龄、性别、受伤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经诊断为胸腹联合伤者;(2)无致命危险者;(3)无其他重大疾病,无精神障碍者;(4)患者及家属知情实验并同意参与。排除标准:(1)患有免疫系统疾病者;(2)治疗前已服用抗炎药物者;(3)治疗时合并发生感染者。
1.2.1 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干预内容包括术前第1~3 d 通过流食进食,术前12 h 开始禁食,术前4 h 开始禁水。采用机械灌肠的方式,留置胃管,进行常规的胃肠减压。对于胸部开放性伤口使用无菌辅料进行伤口封闭或者清创后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进行饮食指导,术后1 周内进行营养支持并在肛门排气后进行流食进食。
1.2.2 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主要干预内容包括:(1)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部分,术前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医生需对患者内心变化以及治疗态度有清楚的了解,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心理状态进行详细的解释,缓解患者术前恐惧、紧张、焦虑等心理。护士负责以图片的形式向患者提前介绍手术是环境、讲解手术过程以及麻醉配合,尽可能减少患者因手术导致的心理刺激。(2)术前禁食禁水,术前3 d指导患者喝下≤500 ml 温热10%的葡萄糖盐水,术前1 d 流食进食,由此缓解患者术前12 h 禁食与术前4 h 禁水带来的不适感,减轻患者生理应激。(3)肠道准备,对于需要进行肠道手术的患者术前不进行机械灌肠操作,取消原有的肠道准备。(4)控制围手术期液体输入量,严格控制手术当天以及手术后患者液体的输入量,液体输入标准按照6~8 mL/(kg·h)进行操作,严格控制患者钠盐含量的输入,以增加患者下床活动的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5)围手术期保温处理,严格控制手术室温度在22℃~25℃,控制湿度在50%~60%,对腹腔镜冲洗液加温至40℃并加热输液装置,建议使用保暖床垫避免患者出现低温现象。(6)术后下床活动,根据患者手术效果以及病情恢复情况为其制定每日活动量表,术后6 h指导患者进行四肢简单活动,鼓励并指导患者术后1 d内自主下床进行活动。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1 d、手术后1、4、6 d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外周血T 细胞亚群(CD3+、CD4+、CD8+)含量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1 d、手术后1、4、6 d 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首次经肛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30 d手术相关再入院率等康复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表1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采用SPSS 19.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手术前1 d IgA、IgM、IgG、CD3+、CD4+、CD8+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6 d观察组患者IgA、IgM、IgG、CD3+、CD4+、CD8+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第4、6 d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1 d CRP、IL-6 以及TNF-α 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6 d 观察组CRP、IL-6 以及TNF-α 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炎性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首次经肛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且术后30 d手术相关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康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加速康复外科作为一种围手术期综合管理模式,被临床研究证实能够加速患者康复、减轻患者创伤应激水平。由于胸腹联合伤患者接受治疗前已经出现外在创伤,而手术治疗又会带来新的手术创伤,这种双重创伤往往会引起患者机体免疫调控失衡,会进一步引发患者体内炎症反应[7]。如果患者在术后发生炎症应激并且短时间内得不到恢复的话,会严重影响患者伤口愈合并大大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8]。
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IgA、IgM、IgG、CD3+、CD4+、CD8+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由于T细胞亚群介导的细胞免疫是人体内免疫系统的主要构成,而CD3+、CD4+、CD8+等物质是T 细胞亚群的直接检测指标,这就表明观察组免疫功能水平优于对照组,即证明加速康复外科的确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水平。加速康复外科与常规围手术期管理有区别的一点在于术前取消了肠道准备,以往情况下对患者进行的机械性肠道准备容易造成患者肠道创伤,但同时忽视了抗菌药物的应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创伤反应会诱发机体发生应激反应,引起免疫系统的紊乱。因此加速康复外科能够帮助改善患者免疫系统水平。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炎症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表明观察组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水平较低,体内应激反应并不十分剧烈。加速康复外科一方面通过取消肠道准备降低了患者创伤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降低肠道细菌引起的感染情况,有利于降低炎性水平。另一方面加速康复外科过程中采用了保温措施,对手术室温度湿度以及器械温度都有较好的维护措施。研究认为如果机体从低温恢复正常体温的过程中儿茶酚胺与肾上腺素水平会增加,这些活性物质对于受到创伤的患者容易加剧应激反应,而保暖措施能够保证患者避免遭受低温的伤害,降低手术伤口感染率,因此能够降低炎症反应。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加速康复外科能够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良好的免疫功能水平以及较低的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伤口的愈合,感染率的降低避免了患者恢复过程中的不良风险。而加速康复外科管理过程中鼓励患者早期进行适当运动,提高其运动质量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能够提高胸腹联合伤患者免疫功能水平,降低患者炎性指标含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提高。